融媒体是什么性质(融媒体到底是个啥)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融媒体是什么性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融媒体是什么性质(融媒体到底是个啥)

融媒体是什么性质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融媒体的含义

“融媒体”首先是个理念。这个理念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

“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办台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

“融媒体”对外是一个单位,一个声音,一个价格。广播、电视、网络同时变为共同为一个项目活动服务的三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价格上也会比任何一个单媒体要高得多,客户对这种活动的认可度也大大提高。

以前,我们在电视节目中插播的广告,上网时都要进行重新编排,拿掉广告部分。现在,不少客户上门谈广告时,都主动要求,和“融媒体”价钱一起商谈,网上也予保留。“融媒体”成为利益上的“共同体”。

资源通融

就是合理整合新老媒体的人力物力资源,变各自服务为共同服务。首先将广播与网站合并,将双方原采编人员打通,组建成立了“融媒体采编中心”。

中心记者外出采访时,将录音笔和数码相机两种采访设备同时携带,为广播和网络同时供稿,既保证了双方新闻稿源,降低了人力成本,又提升了网站新闻稿件的权威性和原创能力。

宣传互融

建立一种新型和谐互补互信的媒体关系。打造“融媒体”,就是摆正新老媒体关系,分析新老媒体的利弊,以优势互补、扬优去劣,达到1 1>2的效果。

比如,广播的迅疾、便捷,电视的直观、立体,互联网的“四个无限”(无限空间、无限时间、无限作者、无限受众)。各媒体对“我无他有”的东西,不妒忌,不害怕,对“他无我有”的,不排异,不拒绝,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兼收并蓄,追求“水桶定率”。

利益共融

发展“融媒体”的最终目的,要有利于效益这个根本。而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融媒体时代的创新,除了理念上的创新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模式创新。融媒体带来的最重要的一个后果即“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因此,“打通”是融媒体时代模式创新的关键。

数据库模式,是基于“打通”理念下“共融”模式的第一类。一些纸媒网站将珍贵声像、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数据库处理,建立特色“媒资库”,重新整合利用,从而实现通过媒资库向用户收取费用的获利方式。数据库模式的另一种方式是建立用户智能数据库,进行“数据库营销”。

中恒电国际融媒体智能采编系统,集成了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包含了事件采集、信息编审、内容发布、数据分析等全流程,实现了本地化多渠道多形态内容采集汇支持网、报、刊、双微、APP客户端等全媒体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融媒体智能采编系统

集成了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包含了事件采集、信息编审、内容发布、数据分析等全流程。

实现了本地化多渠道多形态内容采集汇聚,支持网、报刊、双微、APP客户端等全媒体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融媒体报道指挥系统

舆情监测分析系统通过全面采集分析新闻、论坛、微博、微信及移动客户端等各类媒体数据,为媒体机构、政府单位及企业组织等提供目标與情监测、启动與情预警、热点智能推荐以及與情报告服务等功能。

辅助用户及时了解当前與情热点全面掌握與情事件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

融媒体资源库系统

融媒体资源库系统以多终端、多形态内容汇聚及应用为核心,实现对多种媒体资源内容的采集、编审、存储、检索和共享管理。

为不同融合媒体应用业务提供针对性的内容打包分发、汇聚存储、应用呈现、高效检和标准化内容输出服务,有效实现融媒体内容资源的统一聚合、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增值变现。

融媒体绩效考核系统在满足传统媒体考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数据采集技术,收集新媒体产品的点击、转载、互动、评价等数据,实现统一的考核管理。

满足媒体机构各种产品的质量考核及员工薪酬计算的需要,真正意义上实现绩效考核的规范化、自动化和全面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