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产生与什么文化有直接关系(道教名词世界是有佛菩萨和诸神明存在的)

道教的产生与什么文化有直接关系(道教名词世界是有佛菩萨和诸神明存在的)(1)

名画《八十七神仙图》部分

一直以写宗教信仰为能事的不羁少年@越之,突然在微信上问:

  「世界是有佛菩萨和诸神明存在的,对吗?」

  想都没想,回答:

  「有!」

  以为深受唯物主义教育,喜欢质疑传统大乘佛教诸多仪轨拜忏的他会即刻反驳,不想,他回复:

  「我也这么觉得。一定是有的。」

道教的产生与什么文化有直接关系(道教名词世界是有佛菩萨和诸神明存在的)(2)

印度湿婆神、西藏菩萨、中土佛陀

说起来,人世悲凉,倘连大慈悲的佛陀、救苦难的菩萨,乃至三山洞府诸多俯望芸芸众生的神明都没有,这样的红尘岂不是太无趣,太教人恐怖。

所以于心于理,神仙都应当是存在的,对不。

我们在这个红尘中挣扎,渴望神仙,渴望救世主,原是没错的。渴求而不得,自行创造新的神明,也是自然的。中西人类皆如此。

中国道教所不同的,则是有「仙」的概念,因了仙的存在,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也有机会成为拯救者的一个,即便不拯救,也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入五行中,获個逍遥自在。仿如《黑客帝国》里的那群识破电脑阴谋,而自行拔掉后脑营养管的人,自此在虚拟世界里自由来去。

而今修仙的小说影视作品数不枚数,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国人在寻找古人心境,模拟其间知识的心迫切,可惜几十年的破除四旧,如鲁迅笔下说的「把洗澡水和孩子一并泼掉」,优秀文化与糟粕都遭到破除,导致我们今天知识浅薄,只一味在小说里憧憬逃不出的爱恋情仇,挣不脱的名利枷锁,而那些修行真谛则成了笑话。殊为可惜。

不羁少年@越之算是我认识的学知有心的人,可喜的是更知自己的不足,而能奋进,现在更能明白仅有学识的不足,而对神仙有所敬畏,倘能积极深入真修,或许将来有缘得有道人士真传道教丹道,补益身心,则该当贺喜。

道教的产生与什么文化有直接关系(道教名词世界是有佛菩萨和诸神明存在的)(3)

那么,到底什么是神仙呢?

此前真誥坐过名词解释,《道教名词 | 你知道什么才能称为仙? 》,单单拎出「仙」字,是因为「神」和「仙」在中国传统认知里,虽然一直并列,但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分的。

  ‧ 神 与 仙 的 异 同 ‧

  道教门人范恩君著《道教神仙》一书,在序言对神仙做了分析。

  《说文解字》谓:“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照此,则最初的“神”是存在于天上的一种超越人类的力量,它的功能是“引出万物”。所谓“引出”意味着“生”。因此,古人心目中的“神”实际上具有万物化生的母体意义。既然能够生化万物,那就意味着“神”的功能大大超越了人的能力,因为人类尽管能够制造工具甚至发明器物,但此类东西都没有智能;而神所“引出”的万物之中还包括人类以及那些能够奔跑嚎叫的动物;可见,在先民的心目中,“神”的功能要比人大得多。甚至可以说,人所无法完成的功能最终由神来完成了。在上古先民的文化世界中,除了“神”之外,尚有“仙”的观念。上古时期“仙”写作“屳”。

《说文解字》解释仙的意义时称“人在山上皃”。这个“皃”乃是“貌”的古字。根据许慎的这种解释,“屳”是象形,表示的是人在山上的样子。引申而言,“屳”有高举上升的意蕴。仙在古代又作“僊”,《说文解字》谓“长生仙去”者为仙。《庄子·天地》说:“千岁厌世,去而上仙。”可见,仙的本义一是指长寿,另一是指轻举上升。在汉代,仙字已行世,它指的是迁入山之老而“不死”者。这说明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进山隐修的人,他们站在山巅,周围云彩飘动,仿佛轻举上升于云天。

……

一般地说,仙主要的是指通过修炼而有所谓“不死”或“死而复生”之“功能”的超人。而神的由来则不必是人,天地自然万物皆能为神。神侧重于“灵性”,仙则侧重于“形性”……

‧ 神 与 仙 的 分 类 ‧

简单说,神是先天自然产生的超人类乃至超物种,而仙则更多的是以人类为主,依靠修炼而成的超人。

神可分先天神,是天地混沌未生前就有的,比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三清;也有自然灵神,比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川大地,阴间地府等神;还有一些小神,乃至寄居草木花鸟、人体内脏的神……一般以「神灵」通称。

道教的产生与什么文化有直接关系(道教名词世界是有佛菩萨和诸神明存在的)(4)

所谓「由天而人的称为神,由人而天的称为仙」,可见,仙就是人修炼有成,厌世而入山者也。此类例子太多,最出名的有八仙等。仙的详细分类参看上一篇。

至于网络各种所谓传统文化爱好者到处传播的,所谓最高的神「鸿钧老祖」之类的,只是小说《封神演义》里杜撰出来的,于道家经典毫无瓜葛。读者一笑就好,当真的话就显得太无话可说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