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新兵工作方法(带新兵骨干越来越难干)

带新兵工作方法(带新兵骨干越来越难干)(1)

作者:王瑞、毕彦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带新兵工作方法(带新兵骨干越来越难干)(2)

为适应陆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需求,从今年起,陆军改变以往开展专业技术训练的模式,将兵种专业基础训练纳入新兵集训期,“先训后补”,一站式培训序幕拉开。

何为“先训后补”,简单地说就是新兵在专设训练机构完成入伍和专业技术训练后补入部队的训练体制。其本质要求是为部队补充合格的战斗员,基本标志是作战部队不再承担单个人员新兵训练,这对于解决部队战斗力波动问题,推动部队训练体系重塑具有重要意义。

的确,新训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奠基工程”,新训场连着未来战场,崭新的组训模式从源头上打牢了部队训练基础,给战斗力提升注入了新动力。可是,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现在的新兵,不太好带!

带新兵工作方法(带新兵骨干越来越难干)(3)

1

新训周期长,干部骨干个人牺牲多。

以前带新训大都以新兵营的形式存在,时间上基本是入伍阶段训练的两个半月,地点也大都在本部队驻地,带训期间干部骨干周末基本不能请假外出,基于此,许多单位对带新兵干部骨干第二年予以多五天年假作为补偿,可以说非常有人文关怀了。

先训后补“3 3”模式下,带训时间被延长了一倍,加上带训前扎实的集训期、阶段转换分流期、各类节假日的时间等,新兵训练对带训干部骨干而言将延长至大半年甚至八个月长的时间。

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要全身心投入到带新兵的工作当中,势必要克服一些客观存在的矛盾困难,换句话要或多或少做出一些牺牲。例如,排长小李就因为今年的带新兵工作而推迟了自己的婚期,本定在十一国庆节的婚礼,却因为带新兵干部骨干不能休假而不得不推迟,而推迟的具体时间也没有定数,这对本来就是战士考学年龄偏大的小李来说,有点难以接受。一方面是来自家人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未婚妻的愧疚,都成了小李的心病。

在单位脱产,成了容易被“遗忘”的人。

以前带新兵,虽然也要求脱产,但毕竟在单位营区,闲暇时间还能够和自己的老单位“串串门”,信息也就流畅,有关成长进步、学习交流、立功受奖、家庭矛盾的问题也就比较容易反馈解决。

先训后补模式下,“基地化”带新兵导致大部分带新兵干部骨干长期脱产远离单位,在“家里”工作繁杂的情况下,作为“少数”的带新兵骨干便成了容易被“遗忘”的对象,新训任务很重要,但毕竟是部队建设的“一小部分”。

指导员小张,刚刚结婚一年,本身因为带新兵的工作耽误了本年度的休假计划。十二月中旬,新训工作转入专业训练阶段,新兵分流整合重组,这时候如果有合适的接替人选,小张完全可以申请回单位以便休假陪新婚妻子,但小张得到的回复,不是这个有任务,就是那个要休假,好像自己年假没休完的事情被人“遗忘”了。

安全问责,新训骨干“压力山大”。

一直以来,安全是带新兵的一个底线工作,但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深入开展,安全训练和实战化训练好像有种不可兼容的属性,扎实的开展训练,训练伤往往也比较容易产生。

“基地化”带新兵远离本单位营区,意味着对带训期间的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必须“问责到人”。更何况几家不同的单位在一起带新兵,本身就是不比较的比较,特别是近年来新兵心理问题频发,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都给带新兵工作增加了难度。

班长小王,军事素质过硬,带兵更是以从严要求著称,但就因为带训期间,班里一个新兵因为扔手榴弹而疲劳性骨折,各级领导都来关心过问这件事,这让小张倍感压力,训练上也大为受挫。

定级考评在即,带训与自训之间的关系难处理。

有段时间定级考评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之一,据说干部骨干定级考评成绩与个人的工资挂钩,而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于,部分挖空心思提高新兵训练成绩的骨干,白天需要认真组织训练,晚上又要加班熬夜、站岗执勤、查铺查哨,高压之下不觉透支了身体,自身的体能储备也容易被忽视。

连长老张,是大家公认的“工作狂”,带新兵期间所在连队的荣誉旗拿了一面墙,经常为制定新兵训练计划、研究训练方法、分析每个新兵的训练成绩加班到深夜,不想却在入伍阶段上级抽考的时候受了挫。在战术科目考核中,年近三十的老张因一秒之差定在了及格线之外,这给老张了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给了所有人一个警醒,处理好带训与自训的关系,很重要!

带新兵工作方法(带新兵骨干越来越难干)(4)

2

带新兵干部骨干真正的担忧是什么?

一、带好新兵重要还是自身素质重要

定级考评,的确促使大家加强了自身训练,与此同时,新训干部骨干也产生了新的疑问,到底是自身素质重要?还是工作重要?如果因为工作任务太多,耽误了自身的训练,定级考评又导致工资拿低一档,这样的尴尬局面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导向会不会打消拼命熬夜也要把工作干好的积极性?

二、带训结束后还能不能跟上家里的节奏

前面有说到,先训后补模式下带兵干部骨干需要付出的时间需要大半年乃至八个月,这段时间内老兵部队也同步在开展相应的升级训练、指挥训练,等来年回到单位基本到了驻训战术训练阶段,这部分带新兵干部骨干能不能跟得上大部队的节奏?这是积极上进干部骨干的担忧。

三、为带训做出的牺牲会不会有相应的回报

正如以前为新训骨干加年假的人文关怀政策,大部分带新兵骨干还是比较希望在付出之后能够有一个相应的回报,不论是延长年假的福利,还是年终表彰奖励的倾斜,这种想进步提高的愿望都是人之常情,但目前这样长期远离单位的“基地化”带新兵模式,让大家有了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担忧。

带新兵工作方法(带新兵骨干越来越难干)(5)

3

新兵为什么不好带了?

我总结了一下,新兵不太好带的原因,无非以下三点:

兵源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新兵主体已经成为“00”后,新兵的体质弱化、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过强、适应能力偏弱、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等特点开始显现,特别是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问题兵”,都给了新训干部骨干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家庭因素。较长的新训周期牵扯极大的精力,在这个过程中干部骨干可能要克服交流学习、休假计划、推迟婚期、家属来队等一系列的问题,军人本身就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如果连这些基本的福利都被“剥夺”,家庭方面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压力。

自身因素。经验表明,往往自身素质强的骨干更容易带出优秀的新兵,要真正用心带兵,必然要付出时间、精力等,自身的训练往往也就比较容易被忽视,现在的“基地化”带新兵模式对带新兵干部骨干的自身素质和训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让骨干长期处于“高压”之下,苦不堪言。

4

新兵越来越不好带,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思想态度上。有句老话说“我是祖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带新兵就是通过自己言传身教的方式发挥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任务和问题,把带新兵看作是体现人生价值,为部队建设发光发热的神圣使命,再去干工作就会更加有动力。

自身素质上。不论有无定级考评,个人素质都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带新兵要尽心用力,但是干工作也要讲究方法,需要战友分担压力的时候要善于表达,毕竟地球离开谁都能转,用这种方式解放一部分精力用于自训,干好工作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单位支持上。这里重点要说,只重视新兵工作,光提要求还远远不够,单位的建设永远不能忘记因为工作而做出个人牺牲的这部分同志,要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给因带新兵工作而克服自身矛盾困难的这部分人,同时,要在工作上大力支持,让他们感受有坚强的“后盾”,工作才会更加有动力。

承训机构上。承运机构要在集中训练资源,统一训练标准上发挥作用,但由于各单位的传统和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过程可能会给干部骨干一种“不适感”,这里要注意循序渐进、科学组织,提高新兵训练质量的同时,让干部骨干找到归属感。

带新兵工作方法(带新兵骨干越来越难干)(6)

新兵先训后补是陆军转型建设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实行新老兵分训。一方面有利于集中训练资源、统一训练标准,提高新兵训练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组织老兵升级训练、军官指挥训练,提高整体训练水平。

目前,先训后补已经初步探索,收到了较好效益,但也相应产生了一些问题,希望下一步可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扫除新训干部骨干的后顾之忧,使陆军转型建设更加完善,部队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确实能够拉得出,打得赢!

带新兵工作方法(带新兵骨干越来越难干)(7)

冲锋号工作室原创

刊期:1451期

编辑:宇先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