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鼎盛到衰败的西汉王朝(从鼎盛到衰败的西汉王朝)

公元前156年,在长安未央宫猗兰殿中,一个孩子诞生了,他就是刘彻他的生母是 槐里(今陕西兴 平东南)人王仲 之女,名臧儿, 早在汉景帝做太 子时就被选入宫 中,后来被封为 “美人”历史上 有传言,说他母 亲在入宫之前结 过一次婚,后来 得到仙人指点, 说她的命运在宫 中能得到改变, 是一个贵不可言 之人按当时的规矩,不是处女是不让进宫的,传言说她家里给负责选择宫女的 官员一些好处,才一路顺利入宫这或许就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从鼎盛到衰败的西汉王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从鼎盛到衰败的西汉王朝(从鼎盛到衰败的西汉王朝)

从鼎盛到衰败的西汉王朝

公元前156年,在长安未央宫猗兰殿中,一个孩子诞生了,他就是刘彻。他的生母是 槐里(今陕西兴 平东南)人王仲 之女,名臧儿, 早在汉景帝做太 子时就被选入宫 中,后来被封为 “美人”。历史上 有传言,说他母 亲在入宫之前结 过一次婚,后来 得到仙人指点, 说她的命运在宫 中能得到改变, 是一个贵不可言 之人。按当时的规矩,不是处女是不让进宫的,传言说她家里给负责选择宫女的 官员一些好处,才一路顺利入宫。这或许就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公元前153年,汉景帝见刘彻到了封王的年龄,就派他往胶 东做王,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赐封,刘彻又不是汉景帝的长子,他 是第二个儿子,本无做太子、更无做皇帝的可能。可是汉景帝的 薄皇后没有儿子,于是,汉景帝于公元前156年立他宠爱的粟姬 的儿子刘荣做了太子。

在一场明争暗夺的宫廷斗争中,薄皇后于公元前151年被 废,本来该粟姬当皇后,然而汉景帝有个姐姐刘嫖,他们从小一 起长大,被封为长公主,经常在汉景帝面前出主意,从小养成的 习惯让汉景帝对她十分信任。当时刘嫖有个女儿,她一心想让自 己的女儿做皇后,本打算将女儿许配给刘荣,谁知道粟姬以为自 己的儿子当了皇太子,以后就是皇帝,看不上这门亲事,于是长 公主就从中作梗,不想让刘荣做太子,想把女儿许配给年龄相仿 的刘彻,于是就尽力想把刘彻推上太子的位置,经常在汉景帝面 前说粟姬的坏话。当时长公主在大臣中威望很高,她的风向会让 很多大臣跟随,景帝最后废了太子刘荣,把他贬为临江王。粟姬 于公元前150年失宠自杀。不久之后,刘荣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也自杀身亡了。

汉景帝又根据长公主的建议立王美人为皇后,刘彻也被立为 太子。太子与长公主的女儿还有一段“金屋藏娇”的故事,长公 主的女儿小名叫阿娇,刘彻说,如果我将来做了皇帝,就给你盖 一座金屋,封你做皇后,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长公主或许是 因为这句话才力保刘彻做上太子的。刘彻做太子之后,受到太子 太傅卫第的教诲,卫绡是个大儒生,因此,他的儒家思想也影响 着刘彻,但皇太后窦氏认为,刘家自古就崇尚道家的无为学说,认为这样教育太子不 妥,就又派了一位道 家的高人去教刘彻学 习这些东西,这两种 学说在一些基本问题 上有矛盾,让刘彻很 头疼,因此景帝还特 意请两个学派聚在一 起讨论此事。刘彻幼 年又喜欢文学,年纪 不大便能作赋。他个 人比较喜欢儒学的东 西,这些经历与他后 来推崇儒术及重视文 学有很大关系。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太子刘彻即位,就是 孝武帝,史学家称他为汉武帝,由于他在位期间政绩卓著,也有 人喜欢称他为“汉武大帝”。由于当时年纪尚小,无力控制朝政, 出现了他的生母王太后和祖母窦太后争夺权力的斗争。窦太后一 心想让她的第二个儿子梁王继承皇位,所以就想让她的侄儿窦婴 主持朝政,而王太后想让她的同母兄弟田蚣主持朝政。经过一番 明争暗斗,窦婴做了丞相,田蚣做了太尉。窦太后提倡速黄老无 为"思想,而王太后支持卫绢、田蚣的儒家思想,这就必然又与 窦太后发生矛盾。

建元三年,窦太后强令孝武帝把信仰儒家思想的大臣赵卫、 王臧打入监狱,两人深明大义,为了不使年轻的皇帝为难,先后自杀,连窦婴、田蚣也被免职。在窦太后的威严之下,汉武帝只好 忍气吞声,等待机会。但是少年的汉武帝很有主见,而且有旺盛的 精力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建元六年五月,窦太后死后,汉武帝 立即发动政治变革,换掉了一批窦太后以前安插在朝中的大臣, 重新任命田蚣为丞相,开始了独立执掌政权的时期。

匈奴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随季节和水 草迁徙,只有少量的农业生产。汉朝初年刚刚进入奴隶制社 会,起初他们只是一个占领地域不是很广阔的少数民族,但其 中出现了一个著名的首领,人称冒顿单于。

在他的带领下,匈奴各支得到统一,实力日益强大,他们 以抢掠为生存的一种手段,四处开辟疆土,除了骚扰汉朝以 外,匈奴族还东败胡人,北服丁零族,又把大月氏追逐到更靠 北的地方。统治的区域东自朝鲜边界,横跨蒙古高原,与羌族 相接,向南延伸至今晋北、陕北一带,与汉相接,地域广大, 但却人烟稀少,并且没有固定的位置。冒顿单于为了便于统 治,把这一广大地区分为左、中、右三部,自己居中。左、右 两部由左、右贤王带领。

战国末期,他们就垂涎当时中原的富足,骚扰平原和城市, 不断向南侵犯。汉高祖时,为了阻止他们的骚扰,发生了 “白登 之围”。之后,西汉政府在无奈之下与匈奴和亲,开通关塞,每 年给匈奴很多馈赠,但仍无法改变他们喜好抢掠的习俗,经常侵 犯汉朝边界,由于当时朝廷实力并不强盛,一直忍气吞声,经常 要把公主外送。

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国力经过“文景之治”有了很大改 善,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来抗击匈奴,并且有了自己的骑兵,可以 和匈奴对抗。于是,汉武帝决定一举消灭匈奴,彻底改变当时的 格局。

元光二年,汉武帝组织人马开始对匈奴进行打击,他派马邑 人聂翁壹出塞,引诱 匈奴进占马邑。汉军 布置三十余万人马埋 伏在附近,企图一举 歼灭匈奴主力,匈奴 兵十万人浩浩荡荡人 寒,中途发觉附近牛 羊都不见了,平时这 个地方是放牧的良好 地段,感觉其中有诈, 最后发现汉军的埋伏 而退兵。以此为开端, 匈奴和汉朝的战争打 响了。匈奴人差点陷 人汉军埋伏,心中憎 恨,之后多次大规模进攻边塞,汉军也多次反击和进攻,其中起 决定作用的有三次。

元朔二年,匈奴入侵汉朝边境,汉武帝派卫青、李息出兵云 中郡,卫青是当时的名将,率军在河套地区大破匈奴军队,并且 俘虏了数千人,一举收复河套地区,这是汉朝与匈奴对决中获得 的最大的胜利。汉朝在那里设朔方郡,并修缮了当地的边塞,作为抵抗匈奴入侵 的前沿阵地。同 年从内地迁民十 万余众到朔方, 这些人员一边务 农,一边守卫当 地,这或许就是 最早的民兵。之 后匈奴连年入 侵,战事不断, 汉军在卫青指挥 下几度出击,沉 重打击了匈奴军 队,让匈奴人受到了重挫,也让当初反对抗击匈奴的人改变了匈 奴野蛮、不可战胜的观念。

元狩二年,汉武帝命卫青的侄子霍去病率领骑兵远征匈奴。 霍去病汲取匈奴人骑马作战的经验,让士兵带足口粮,吃饭喝水 都在马上,加快行进速度,采用速战速决的战术。他从陇西出 击,过焉支山,途经千余里,歼敌八千多人,杀匈奴两个大王, 缴获了匈奴的祭品金质佛像,取得巨大胜利。同年夏,霍去病又 与大将公孙敖出北塞外两千多里,直到祁连山,一路追杀匈奴三 万余人,迫使匈奴自相残杀,浑邪王杀休屠王后,率部四万余人 归降汉朝。西汉王朝在原来匈奴的领地设置了四个郡县,这样一 来,不但隔绝了匈奴与羌的联系,还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经济、 文化,使双方势力的消长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得汉朝的威名波 及更远。

元狩四年,一场决定匈奴命运的战争拉开了帷幕。这一年, 汉武帝重新起用卫青,和霍去病一起率十万骑兵,近一万匹马负 载辎重,几十万步兵殿后,分道北征。西路卫青军从定襄出发, 在漠北击败单于,歼敌一万余人,一直攻打到今蒙古高原杭爱山 以南,缴获大批粮食胜利回朝。东路霍去病军从代郡出发,行军 两千余里,继续实行他的进攻策略,他行军的速度让匈奴人没有 喘息的机会,生擒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前后歼敌七万多 人,一直打到狼居山附近,再次取得巨大胜利。在那里,霍去病 代表汉王朝举行了封禅礼。经过这次大战,匈奴基本没有力量和 西汉王朝对抗,也不会对汉朝边界进行骚扰,汉朝开始对北方地 区进行开发建设,进一步巩固边防,恢复农业生产。从此,汉与 匈奴十七年间保持和平,没有发生战争。

抗击匈奴的战争胜利,是汉武帝最重要的成就。它不但打 击和抑制了近百年来匈奴对中原地区的掠夺,还保护了人民的 生命财产和汉朝的稳定,保证了汉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继续繁 荣昌盛。

西汉时,把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及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 作西域。西汉初年,西域共有十六国。

汉武帝小的时候,亲自经历了一次把一个姐姐送给匈奴的经 历,他的内心汹涌澎湃,从那个时候就立志要攻打匈奴,再也不 要汉朝打了败仗,让女人们去做替罪羊。

他刚登上皇位不久,汉朝抓回来一些匈奴俘虏。汉武帝从他 们口中知道了西域的一些情况,这些俘虏得到了优待,就告诉汉 武帝说:“原先在敦煌以 东、祁连山以西的地区有 个大月氏国,他们也非常 强大,但他们不擅马战, 被匈奴打得大败,甚至连 他们的国王也被杀死。匈 奴人把国王的头颅砍了下 来,把皇帝的妃子抢走, 大月氏人受到极大的侮 辱,被迫逃到了西域去, 他们跟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很想找到合适的人和他们一起攻打匈奴。”

汉武帝听了,很感兴趣。他想,大月氏在匈奴的西边,汉朝 如果能和大月氏联合起来,就可夹击匈奴了,到时候量他有三头 六臂也难以招架了。但是西域是一个未知之地,并且还要经过匈 奴的地盘,没有能力的人可能完不成这个使命。于是,汉武帝就 下了一道诏书,公开招募能人去联络大月氏。当时,谁也不知道 月氏国在哪里,有多远,要担负起这个任务,需要极大的勇气, 所以一直没有人来应诏。

有个叫张骞的郎官, 认为这事关系到汉朝未 来的命运,以一腔报国 的热情报了名,汉武帝 考察了一下他的情况, 觉得合适,就给他挑选 了一百多名随从,其中 有一个匈奴族人,叫堂 邑父,他后来成了张骞 的得力助手。

公元前138年,张 骞带着一百多个人,浩 浩荡荡从长安出发,汉 武帝在他临走前亲自给 他整理衣冠,嘱咐他此 行的重要性。就这样,他们带着汉武帝的理想去寻找大月氏。他 们一出陇西,就进了匈奴控制的地区,由于队伍庞大,又不像一 般的商队,很快就全部做了俘虏。匈奴兵把他们送到单于那里,他们在拷打之下说要去寻找大 月氏,开辟通商道路。单于不满地说:“大月氏在我们匈奴的北 面,汉朝怎么可以越过我们派使者前去通商?如果我要派使者越 过汉朝去南越,汉朝会答应吗?”

因为当时匈奴和汉朝还没有闹翻,所以单于没有杀他们,只 把他们分散来看管。单于经过了解,知道张骞是个博学多才之 人,希望他投降,还给他娶了妻子。尽管如此,张骞始终保留着 那根出使的旌节,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十年过去了,匈奴对张骞也放松了警惕。有一天,张骞和堂 邑父趁匈奴人不防备的时候,骑上快马逃了出来。他们没有目标, 只知道大月氏在西,所以就一直向西走,到了大宛国(今中亚细 亚)。大宛王早就听说东方有个富饶强盛的汉朝,很想互通往来, 现在听说汉朝的使者来了,非常高兴,热情地招待他们,问张骞: “你打算到哪里去?”张骞说:“我们奉当今汉王的命令,出使大月 氏联络重要事情,路上被匈奴扣留十余年,现在才逃了出来。要 是大王能派人送我们到大月氏去,将来我们回到汉朝,我们的皇 上一定会答谢大王,到时候的礼物必将多得无法形容。”

大宛王本就知道汉朝的威名,见这是一个顺水人情就答应 了,他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威海之间),又 由康居到了大月氏国。

大月氏国王被杀以后,他的正房妻子继承了他的王位,在大 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又重建了大月氏国。这里的土地更加肥沃, 物产比以前更加丰富,大月氏人生活得非常安定,不想再和匈奴 打仗了,怕再次回到逃亡的生活当中。张骞在大月氏住了一年 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但始终没有说服他们,眼看目的不能完 成,只好回国。

回国途中,他们又被匈奴俘虏,扣留了一年多。不久,匈奴发 生了内乱,张骞趁乱带着匈奴妻子和堂邑父逃回了长安。元朔三年, 张骞回到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此次西行前后达十余年,虽 未达到目的,但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 空”。汉武帝为了表彰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封他为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让汉武帝也大开 了眼界。过了几年,张骞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由于他熟悉匈 奴的地形,知道水草的具体位置,使得汉朝的军队没有受到饥 渴,凯旋归来 后,他被封为 博望侯。

公元前 119年,卫青、 霍去病消灭了 匈奴主力,匈 奴残余部队逃 到了沙漠的北面。之前,西域很多国家受匈奴欺负,每年都要给他们缴纳很多 贡税,但是匈奴战败以后,西域的很多国家都不愿再向匈奴进贡 纳税,他们更想和汉朝来往通商。于是,汉武帝就派张骞第二次 出使西域。

这一次和上一次已经大大的不同了,上一次要经过的匈奴地 域,现在已经成了汉朝的疆土,河西走廊也已经控制在汉朝手 里。张骞带着三百名随从,每人两匹马,轮换使用,还带了一万 多头牛羊和金银、绸缎等礼物,浩浩荡荡地向西域进发。

张骞到了乌孙国(今新疆境内),送给乌孙王一份厚礼,建议 两国结为睦 邻亲戚,从 此建立邦交, 一起对付匈 奴。但乌孙 王不了解汉 朝的实力, 不敢同意对 付匈奴的协 议,他满足 于现状,因 此不说答应, 也不说不答应,对待汉使当上宾招待,就是不直接回答问题。张 骞看透了他的想法,就派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头去联络大宛、 大月氏、康居、大夏等国。

后来张骞看说服不了乌孙王,就动身回国,乌孙王为了考 察汉朝的实力,还派了几十个人跟着他到长安,带了几十匹乌孙良马送给汉 朝。一年以后, 那些副手们也带 着他们出使国家 派来汉朝的人, 陆续回到了长 安。这时的长安 一片繁荣景象, 物产丰富,让各 国使臣敬佩不 已,他们都当即 表示愿意和汉朝 通商。从此,西

域各国开始正式和汉朝来往。但是,西域诸国仍未完全摆脱匈 奴的控制,楼兰、车师等国在匈奴的策动下,还劫掠西汉派往 西域的使臣和商队。为了确保西域通道的畅通,元封三年,王 剧率骑兵击破楼兰,赵破奴率军击破车师。元封六年,西汉又 与乌孙王和亲,希望联合打击匈奴残余部队。同时为了打破匈 奴对大宛的控制,并取得大宛的汗血马(这种马出的汗像血一 样,奔跑能力超强,最适合骑兵使用),汉武帝派李广利领兵数 次进攻大宛,大宛是西域较大的一个国家,军事实力也非常强, 汉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终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汉在西域的 声威大震,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西域道路畅通后,使西域 与中原地区连为一体。

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蒜、胡 桃、汗血马及各种珍禽异兽和名贵毛织品传入中原,西域的乐器、乐曲和名贵的手工业品也在汉朝流行起来。而中原的铁器和 牛耕技术、凿井技术传入西域,特别是向西域输入大量丝织品, 然后通过西域辗转到西亚、欧洲等地。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就是在张骞的脚下走出来的。虽然他没有完成当初的目标,但他 开拓西域,使得双方能够通商,这样的成就更加伟大。

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他雄才伟略,多次 派出大军进击匈奴,希望彻底消灭匈奴,免留后患。后来经过 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的攻打,匈奴人元气大伤,从此退回大漠 以北,不敢再骚扰汉朝的边境。自此以后,汉匈双方很多年没 有打仗。但是匈奴只是在口头上表示愿意投降,和汉朝和好, 实际上他们心里还是想着等自己恢复了元气,再次进犯中原。 于是,为了争取军队修整的时间,匈奴的单于多次派使者来求 和,希望汉朝停止进攻,可是当汉朝的使者回访匈奴的时候,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汉朝也扣留了一 些匈奴使者作为人质,希望能将被扣留的汉使换回来。

汉朝政府正在策划继续攻打匈奴,这时候匈奴派来的使臣到 达了长安,还把之前扣押的汉朝的使者都送了回来。汉武帝看到 了他们的诚意,就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常 惠,出使匈奴。西汉天汉元年,四十多岁的苏武一行受汉武帝派 遣,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到了匈奴王廷,把之前扣押的人质也 送了回来,还带来了丰厚的礼物赠送给提侯单于,希望双方和睦 友好下去。谁知匈奴单于态度非常倨傲,完全不像所想象的那 样。使命完成以后,匈奴单于准备派遣使者,要把苏武等人送回 汉朝,苏武他们也安心等待,准备返回。

没想到,就在此时,匈奴发生了一次谋反事件,苏武回汉的 事也化为泡影。绿王是匈奴浑邪王的外甥。早在河西战役时,浑邪王就率领 四万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赏赐他大量财物,并封他为万户侯。 绥王也在那时投降了汉朝。到公元前103年(太初二年),纸王跟 随汉朝将领赵破奴进攻匈奴,结果兵败被俘。所以,缎王虽是匈 奴人,却“身在曹营心在汉”。

虞常是汉朝人,他跟随卫律出使来到匈奴,卫律是匈奴人, 但他的父辈生长在汉朝。卫律后来作为汉朝的使者出使匈奴,不 久又投降了匈奴。卫律通晓汉朝的很多事情,对于匈奴有很大的 帮助,所以匈奴单于对卫律非常宠爱和信任,封他为丁灵王,他 成了匈奴单于的得力助手。而虞常则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到汉朝。

绥王和虞常两人联合了卫律的随从大约有一百七十多人,准 备在匈奴王廷发动一次政变,把提侯单于的母亲劫持到汉朝,用 以向汉朝报功请赏。苏武和张胜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在策划这件 事情了。

虞常跟张胜本来就是朋友,于是虞常便一个人去拜访张胜, 并对张胜说:“听说汉武帝对背叛汉朝的卫律非常痛恨,我有一 个可以为皇帝解除心中怒气的方法,能暗中把卫律害死。你一定 要相信我,虽然我是匈奴人,但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我这 么做是希望得到汉朝的赏赐张胜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便不假

思索地拍着胸膛, 满口应允,并送给 虞常许多财物表示 赞助,还把自己带 来的随从武士交给 他调遣。

结果事情败露, 匈奴单于大发雷霆, 派卫律审理这件事。 张胜听说以后,坐 卧不安,唯恐他跟 虞常的那次密谈被 揭发出来。无奈之

下就把有关情况全部告诉了苏武,让他定夺该怎么办。

一直不知道情况的苏武,听了张胜的汇报,感到了事态的严 重性。他认为,既然副使张胜跟虞常有关系,那肯定会牵连到自 己。他气愤地说:“我是汉朝的正式使节,如果因此而被审问、 被侮辱,甚至危及生命,那岂不辜负了朝廷?”说完,拔刀要自 杀。张胜、常惠一齐上前抱住他,好生劝说这才作罢。但是没过 多久,事情就败露了。虞常在被审讯时,被严刑拷打,但他也是 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只承认和张胜是朋友,无论如何也不承认和 他们串谋。匈奴单于一直怀疑汉使才是这次事件的策划者,因为 在他们没有来之前这些人就在这里,但却没有谋反,汉使一来, 就发生这样的事情,他非常气愤,立即决定把汉朝使者全部扣押 起来,并让卫律把苏武找来问话。

这一天,匈奴王廷卫士林立,戒备森严,气氛非常紧张。苏武见这种情况,感觉将有事情发生,便对常惠等人说:“我是无 辜的,如果这样受审,有损于我的人格和气节,会玷辱我的使 命,就是不杀我,也没有脸再回汉朝了!”说罢,就立刻拔刀自 刺。卫律一看大吃一惊,赶紧上前,抱住了苏武。毕竟在事情没 有搞清楚之前,汉使死在匈奴营中,汉朝听说这个消息后一定会 发兵征讨。虽然没有生命危险,可是苏武已经受了重伤。卫律曾 经在汉朝生活过,知道汉朝人的规矩,更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 性,如果因自己审问不周,挑起战争,估计他自己的小命也就不 保了,他派人骑着 快马,找来了最好 的医生,按照匈奴 的习惯,在地上挖 了个坑,并在坑里 生起了文火(没有火 焰的火),上面铺了 一块木板,把苏武 背朝上放到板上, 然后一边慢慢地烤, 一边轻轻地推摩苏 武的脊背,让他体 内的淤血尽快地流出来。

奄奄一息的苏武过了很久才慢慢地醒过来。常惠等随从见苏 武这样刚烈和忠诚,感动得放声大哭。许多人也跟着流泪,他们 慢慢地抬着苏武,回到了住地。

匈奴单于本来打算杀掉他们,但是他的大臣们告诉他不能这 么做,如果这么做,就会挑起战争,后来单于对苏武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也十分敬佩,很想把他留为己用,每天一早一晚都派人 问候苏武,同时下令把张胜等人押进大牢。他们派卫律去劝降苏 武,苏武一听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者的气 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面呢!”于是又拔出刀来向脖子上抹去。 卫律急忙让身边的护卫把他抱住,苏武之前自杀,脖子上的刀痕 还没有痊愈,这次又昏了过去。

苏武醒过来以后,单于更加钦佩苏武的勇气,他派人给他继 续疗伤。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之后,苏武渐渐痊愈,身体也慢慢 地健康起来。这时,匈奴单于看直接劝降可能不行,就派人去通 知苏武,要他去一同审判虞常,实际目的是为了趁机威胁苏武, 设法强迫他投降。

经过这天的审讯,虞常被当场杀掉,其实任何时候杀他都可 以,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是想让在场的其他汉使,特别是苏武 改变想法,投靠匈奴。杀了虞常之后,卫律转过身来,对张胜 说:“你试图谋杀单于的亲信大臣,绑架单于的母亲,按律应当 处死,但是你如果投靠单于,我们伟大的单于就不计较你以前的 过失了!”卫律曾经在汉朝生活过,了解张胜的为人,说罢,就 举起宝刀恐吓张胜,,张胜果然吓得浑身发软,赶紧跪地求饶。

见张胜投降了,卫律就转而进攻苏武,声色俱厉地说:“你 的副使都承认自己有罪,你也应当连坐!”苏武毫不惧怕,针锋 相对地回答说:“我既没有和他们一起谋反,也跟张胜没有任何 亲缘关系,张胜有罪那是他的事,跟我有什么相干?”卫律被说 得哑口无言,便又恶狠狠地把那口寒光逼人的宝刀举起,比划着 要杀苏武。苏武敢于自杀,怎么会怕他呢,如果他杀了自己,反 倒成全了自己,苏武神情坦然,镇定自若。

卫律见苏武不怕恫吓,只好收起了凶相,赔着笑脸,低声下气地游说:“苏君,大 家都知道你是一个忠 臣,但是现在情况不一 样了,你效忠谁不是效 忠啊,我卫律先前背弃 汉朝,投奔了匈奴,单 于很重用我,还提拔 我,封我为丁灵王。论 马,我有好几万;论牛 羊,可以说是漫山遍 野。你看,这是多么荣 耀富贵啊!单于对你非 常欣赏,假如你今天投 降,明天就会像我一样,或许会比我的待遇更好。但你这样执迷 不悟,只会白白送掉了性命,汉朝的人有谁能理解你、同情你 呢?”苏武对于他的诱惑,拒不回答。于是卫律又说:“你如果 听我的,我会在单于面前给你说好话,咱俩可以结为兄弟;如果 你拒绝了我,以后再回心转意,想再见我,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苏武越听越气,指着卫律的鼻子骂道:“你身为汉朝的臣 民,却不顾汉人的礼义廉耻,不仅背叛了国君和亲人,对单于俯 首帖耳,做人家的俘虏,并且还来劝我也投降于匈奴。匈奴单于 信任你这样的小人,让你掌握着生杀大权,你不仅不主持公道, 伸张正义,反而唆使匈奴单于和汉朝为敌,破坏来之不易的和 平,还幸灾乐祸看热闹!你明明知道我不会变节投降,还想方设 法来逼我,无非又想让双方大动刀兵,你不仅是汉朝的祸害,更 是匈奴人民的祸害!”卫律对苏武已经软硬兼施,到现在已经无计可施,只好把情 况向匈奴单于报告。匈奴单于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对这样的汉子 更加佩服,觉得苏武气节不凡,更想让苏武投降。为了这个目 的,他又下令把苏武监禁起来,关在一个破败的地窖里,不给吃当时,正是严冬 季节,大雪飞扬,地 冻三尺,狂风卷起雪 片,吹进了本就寒冷 的地窖。地窖里阴沉 黑暗,湿气袭人,苏 武又是大病初愈,身 体还非常虚弱,再加 上每天饥肠辘辘,为 了生存,他只好躺在 地上,尽量减少消 耗。渴了,就吃飘进 来的雪花,饿了,就 把毡毛和雪片一起吞 咽下去充饥。就这样 一天天地过去了,苏武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单于见这样的折磨都不能让苏武投降,不忍心杀死这样的忠 臣义士,就下令把他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上去放羊,为了防 止他逃跑,就让他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 他们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 明显就是在刁难 苏武。

苏武到了北 海,那里荒无人 烟,唯一和他做 伴的,就是那根 代表汉室朝廷的 旌节。匈奴人为 难苏武,不给他 口粮,他饿了就 掘野鼠洞里的草 根充饥。他每天 放牧,眼睛却一直看着汉朝的方向,旌节在风中摆动,日子一 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在这期间,苏武的好友李陵被匈奴俘 虏,投降了匈奴,他曾经是苏武的知音和至交。单于知道他们这 层关系后,就派李陵前来劝降苏武,可苏武坚决拒绝了李陵的游 说和诱惑,并且警告他,不要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也是白费口 舌,还骂他是个叛国贼。

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单于死了,匈奴发生了内乱,分成了 三股力量。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对抗,就派使者来向汉朝求 和。那时候,汉武帝也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还 记得苏武的事情,就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称 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这事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使者又到匈奴去进行谈判,苏武的随从常惠此时 还在匈奴,他花重金买通匈奴人,让这个匈奴人安排,私下和汉

使者见了面,他把苏武前前后后的事情告诉了汉朝的使臣,并且 告诉他们,苏武还没有死,他还在北海牧羊。使者知道这件事后 就去找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诚心同汉朝和好,但又 为什么欺骗汉朝,依然扣押我们的使者?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 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明明写着苏武还活着,你 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一听,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苏武的忠义气节感动了上 天,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就连忙向汉朝使者道歉:“苏武确实 是活着,之前是我们没有搞清楚状况,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四十岁出使匈奴,他在匈奴受了十九年非人的折磨,胡 须、头发全都白了,但他每天都想念着回到汉朝。当他真的回到长 安的那天,长安的百姓知道了他的故事,都出来夹道迎接他。他们 瞧见花白胡须、花白头发的苏武,颤抖的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 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人人都说他是个有骨气的大丈夫、真英雄。

公元前73年,汉宣帝刘询登基。他强调“霸道”、“王道” 杂治,重视吏治,使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汉宣帝五凤元年 (前57),匈奴分为五个部分,互相攻打不休。甘露二年(前52), 其中一个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死伤了不 少人马。他俩本是原来单于的孩子,但为了争夺大漠,开始互相 攻击。呼韩邪为了部落的生存,决心投降汉朝,和汉朝重新修 好。次年,呼韩邪亲自到汉朝首都长安朝见汉宣帝。因为呼韩邪 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虽然之前就有匈奴人前来投降, 但都是零散的部落,所以汉宣帝对他的到来非常重视,就像招待 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并在临前大殿为他 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呼韩邪单于对汉宣帝的盛情与真挚十分感 动,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为了重振部 落,他请求汉宣帝 帮助他返回漠南。 汉宣帝答应了他的 请求,同时也为了 削弱与汉朝敌对的 匈奴势力,汉宣帝 派了两个将军带领 一万名骑兵将呼韩邪护送到漠南。这个时候,匈奴正处在缺少粮 食的季节,为了帮助匈奴渡过粮荒,汉朝还送去了很多的粮食, 使呼韩邪部落又强大了起来。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 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的消息,都争先恐后地同汉 朝打交道。

公元前49年,汉宣帝去世。他的儿子刘爽即位,称汉元帝。 匈奴的郅支单于以为新皇帝登基,还没有坐稳位置,就乘机侵犯 西域各国,甚至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为了打击郅支单于的嚣张 气焰,汉元帝果断地派兵讨伐,在康居打败郅支单于,并将他擒 拿后处死。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就稳定了,更便于 统治整个草原大漠。为了表示匈奴与汉朝永远和好的诚意,公元 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二次来到长安,提出了同汉朝和亲的请 求。汉元帝欣然答应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是被迫,现在匈奴主动提出和 亲,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让汉朝的朝廷内外都舒了一口 长气。在过去,派去和亲的大多都是挑个王公贵族的女儿。这 时,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呼韩邪单于。他派人到后宫去传话: “谁愿意嫁到匈奴去,皇上就把她当公主一样看待。”当时皇宫里有上千的宫女,其中除了半男半女的太监外,就 仅有一个男人——皇帝。而皇帝“临幸”宫内嫔妃、宫女的机会 实在太少了,所以宫女无异于尼姑。因此她们都渴望能有一天离 开皇宫,过正常人的生活。虽然很多被皇上挑中,但一直没有得 到皇上“临幸”的人,很有可能要老死宫中,当她们知道这是一 个可以出去的机会时,都非常高兴,但是当她们听说是去匈奴 时,却没一个人乐意去。

家住南郡的宫女王婿,也叫王昭君,长得姿色秀美,并且深 明大义,从自身命运着想,也为了汉朝与匈奴的永久和好,就毅 然自请去匈奴和亲。负责和亲事情的大臣正在为没有合适的人选 而着急,一见有人报名, 就立即上报皇上。汉元 帝立即吩咐办事的大臣 选择良辰吉日,为呼韩 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 举行了成亲盛典。呼韩 邪单于一见到王昭君, 便为她的美貌所倾倒, 两人互诉衷情,如漆似 胶。

所有人都知道,王 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 女之一,那么她怎么会 只在当时的皇宫里做了 一个宫女呢?

这天,呼韩邪单于偕王昭君向汉元帝谢 恩,汉元帝看到王昭 君美丽而又大方,惊 讶自己的后宫竟有这 般仙女而竟然不晓得, 后悔当初怎不先看一 下。他本有心将王昭 君留下,可又不好言 而无信,坏了大局。

汉元帝回到内宫, 越想越懊恼。毕竟王昭君是绝世美女,他悔恨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看出她是个美女, 他又把当初宫女入宫时的画像拿了出来,找到昭君的像来看,完 全没有昭君的美貌在里面。

在汉朝的时候,宫女进宫后,彳艮难见到皇帝,而是由画工画了 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是个贪心的 家伙,他在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如果送点礼物给他,他就把 这个人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用这种手段,就没有送礼物,所 以毛延寿就把王昭君像一笔带过,没有把她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汉元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情,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人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队伍旌旗飘 扬,十分壮观。远离了京城,远离了繁华,远离了家人,一路朔 风刺骨,风沙弥漫,昭君不时回望长安的方向,心想不知何日才 能与亲人团聚,不免落泪。但她仍觉得自己比其他宫女幸运,知 道自己肩负的使命,所以勇往直前。

王昭君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阚氏(君主的正妻)。开始,语言、生活习惯、饮食各方面都不习惯,但昭君处处尊重匈 奴的习俗,一方面精心服侍单于,使得夫妻恩爱;一方面体贴爱 护臣民,以身示范,使得同去的汉人与匈奴人相处得亲如一家。 昭君以自己的品德、知识与智慧,博得匈奴人对她的喜爱和尊 敬。

王昭君去没多久,汉元帝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刘鳌即位, 为成帝。昭君肩负着睦邻友好的使命,她经常劝呼韩邪单于不 要发动战争,并且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呼韩邪单于死后, 他的前阈氏之子为新一代单于,匈奴人自古有规矩,单于死后, 他的阚氏应该继续服侍新一代的单于。汉成帝又命昭君复为后 单于的阚氏。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余年没 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出塞,对汉朝和匈奴的和好起到了重大作用。她的故 事广为流传,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主要的题材来 源之一,她伟大的精神和一心为国的胸怀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汉武帝可以说得上是中国的伟大帝王,纵观历史上成就非凡 的帝王,我们不难发现,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治理国 家上有成就的,身边一定有一个能为其出谋划策、多谋善断的谋 ±;能在开拓疆土上有突出成就的皇帝,身边一定有一员或者几 员猛将。而汉武帝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 身边既有谋士,也有猛将。

公元前140年,一个十六岁的伟岸少年登上汉皇宝座,在位 长达五十四年,他就是历史上毫无争议的伟大帝王——汉武帝。 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使中国国力空前强大,但却不知在这强大的背 后有一个为其谋划、指点迷津的人,这就是历史上的狂人东方 朔。东方朔是汉武帝的智囊人物,他用三千竹简造就了一个千古 帝王,他是绝代易经大师,算命卜卦之流的先驱,更是东方一姓 有史可查的第一个人。

东方朔(前154—前93),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东 方朔原本并不姓东方,而是姓张,小名曼倩。他的生父姓张,名夷,字少平,母亲是田氏。他来到人间刚刚三天,母亲就去 世了,这在古代,被称做“克母”。父亲觉得很不吉利,也没有 能力养活他,只好把他扔出了家门。当时的邻居听到婴儿的啼 哭声,出门将他抱了回家,这个时候正值东方发白,天蒙蒙 亮,于是便取姓“东方”,单名叫“朔”。据史书记载,东方朔 生性滑稽,出语诙谐,举止荒诞。在他为官期间,这常常给他 的升迁带来麻烦,甚至引起别人的攻击,大家都用“狂人”来 称呼他,本来是想侮辱 他一番,谁料想东方朔 对这个外号却并不在意, 反而因为有这样一个称 号还非常得意呢,让当 初想侮辱他的人大失所 望。

他虽然在很小的时 候就失去了亲生父母的 爱抚,但义母对他却是 精心抚养,慢慢他也茁 壮成长起来。在他刚刚 满三岁的时候,就显露 出独特的性格。他记忆 力特别强,而又富有好奇心,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他看过一 遍的书能很快就背诵下来,让人非常惊叹,并且他还喜欢指天画 地,自言自语,像着了迷一样。为了探索书中的奥妙和寻求未知 的答案,他从小就敢离家出走,数月不回。义母为此也伤透了脑 筋,虽曾严加管教,但这个放纵不羁的孩子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多次离开家园,他经常看着天象走路而迷失方向,被蚊叮蛇 咬,狼追狗扑,虽然这样,也没有改变他对知识的追求。他凭着 自己的坚韧个性,获得了充足的知识、勇敢的胆识和健康的体 魄。人们总是说,机会总是等待有准备的人,东方朔就是这样的 人。

汉武帝即位以后,为了招揽天下贤才,广开言路,便下了一 道征召天下贤良的告示,所有认为自己是人才者均可上书,表达 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公开招募有才能的人,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在朝为官的人大多是继承祖业,也有一部分是通过考试或者别人 推荐的,所以,有这样一个好机会所有人都不会错过。于是,一 时间,四海之内的有识之士,纷纷聚集长安。他们弹精竭智、洋 洋洒洒,向皇上进言,希望自己的言论能够被皇帝所采纳,进而 分得个一官半职。机灵洒脱的东方朔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 会,他也向汉武帝上了封书信。据说,这封上书足足用了三千片 竹简,要两个人扛才能拿得起,这也就有了历史上“三千竹简造 就一千古帝王” 的典故。汉武帝 见此人有如此多 的话想说,就认 真读了他写的东 西,前后经历了 两个月的时间才 读完。他在自我 推荐书中,毫不 自谦地夸赞自己, 上书是这样写的:臣东方朔,父母早逝,由义父母抚养成人。很小就开始读书 写字,经过三年时间,写文章和对历史方面的学问就已经够用 了。十五岁开始又学习击剑,十六岁开始学习《诗》、《书》,能背 诵二十二万字。十九岁的时候学习兵法,孙子、吴起的兵法熟读 百遍,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理论,也背诵了二十二万字,这 样,我已能背诵四十四万字了。我一直敬佩子路(孔子的弟子) 从不拖延实现诺言的习惯。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汉 初身高一尺相当于今二十二厘米左右),眼睛像明珠,牙齿像海 贝。我像孟贲(古代勇士)那样勇敢无畏;像庆忌(先秦以敏捷 著称的人)那样敏捷;像鲍叔(先秦大夫,传说与人分财,自取 其少者)那样廉洁;像尾生(先秦人名,与女友约于桥下,女友 不至,河水上涨,尾生坚守不离,被淹死)那样守信。因此,我 认为足可以当天子的大臣了。

他在自我介绍的文书中还声称,自己大器早成,才学过人, 从他的介绍中看起来,他是个非常有自信的人。果然,汉武帝读 了东方朔自诩自夸的推荐书,被他这种不卑不亢、大言不惭的介 绍给吸引了,很想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召他入宫做了 个负责报时的小官。

东方朔志向高远,怎么会满足于目前的境况。他做的官根本 没有机会参与朝政,也始终没有机会接近皇上,更不用说发表自 己的治国言论了。并且,当时他地位低下,生活待遇也不是很 好,据说每天都食不果腹。有一天,他外出游玩,见到一个侏 儒,就恐吓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问他为什么,他 回答说:“像你这样矮小的人,留下来对国家有什么用处呢?要 你们去种田吧?你们不能耕地扛锄,还算不了一个好农民;叫你 们去当官吧?你们没有理政、治民的本领;如果让你们去当兵?我们疆土可就危险了!留着你们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一个累赘,还不 如统统杀了的好,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什么也不会做,但是却只知 道伸手要吃、要穿的人。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杀掉你们。”

侏儒看眼前这人,身高马大,从穿着上看应该也是当官的, 听后就紧张地大哭起来,东方朔哄骗他说自己有一个方法,问他 敢不敢做,那侏儒看都大难临头了,当然说什么都敢做了。于是 东方朔就对他说:“你先不要哭,一会儿皇上就要来了,你要是 去叩头谢罪,说不定还能得到宽恕。” 一会儿,武帝的乘辇经过 这里,侏儒立即上前去哭着跪下,连连磕头。阻挡皇帝的御驾是 死罪,但汉武帝觉得这人很奇怪,就问他:“你有什么冤情啊, 哭成这个样子?”侏儒回答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这些矮 小的人全都杀 掉!”汉武帝 听了哈哈大 笑,知道这是 东方朔在搞 鬼,虽然汉武 帝没有重用他,但是对他. 的印象还是比 较深的。回宫 汉代壁画后就召见东方朔,问他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东方朔说:“侏儒虽然不能为国 家做出贡献,一个月也能得到温饱,但是我九尺多的身材,和他 们得到一样的物质报酬,我就得不到温饱了。如果陛下认为我是 个人才,就应该给予优厚的待遇才对。如果认为我是无用之辈,那还不如早早遣散我回家,难道陛下忍心看自己的大臣沦为长安 城的乞丐吗?”汉武帝听罢,哈哈大笑,知道他的用意。不仅没 有责备他,反而对他这种求官升迁的方式感到新颖,感觉他是个 有理想,有见识的人,就让他留在自己身边以备咨询。从此,东 方朔日夜伴随皇上,给皇上献了不少绝妙的计策。

东方朔另一方面的成就是文学方面的,他是一个怪才,也写 了很多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作品。他的散文赋《答客难》,以主客问 答的新颖形式,抒写了才智之士怀才不遇的苦闷,揭露统治者的 轻视人才,语言朗朗上口,议论酣畅淋漓。这篇文章后,又有很 多人模仿他这种方式,也写出了不少优秀的文章。

东方朔另有《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原来有自己的作 品集,后来遗失。明朝人整理当时保留下的东方朔的文章,汇编 成《东方先生集》。

卫青是汉朝时期著名的将领,但当时也有人说,他之所以能 够当上位高权重的大将军,是因为他的姐姐卫子夫偶然的机会赢 得了汉武帝的宠爱,当了皇后。在当时长安的民谣中,就有这样 的说法。但我们通过回味历史不难发现,在两汉时期,确实有许 多左右朝政的大臣都是外戚,他们靠着特殊的裙带关系窃居高 位,例如祸害一时的吕家,还有后来的窦家都是如此,用“一人 得道,鸡犬升天”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但是卫皇后的家人称霸 朝廷却是另有原因的,这其中包括卫青和霍去病,虽然他们发迹 有可能靠了点特殊的关系,但是他们都经过出生入死,浴血奋 战,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正因为如此, 即使后来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卫青是西汉时期著名 将领,字仲卿,河东平阳 (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 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 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 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 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 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 (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 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 主。

卫青的母亲是平阳侯 家中的帮佣,她和同在平 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 私通,生下了卫青。卫青 在母亲的关怀下度过了童年。后来,因为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 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 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不给他读书的机会。 郑家的几个儿子在母亲的唆使下,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 意苛责,有时候还会侮辱他。卫青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的,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为他 以后的仕途做了吃苦耐劳的准备。偶然有一次机会,卫青跟随别 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年迈的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将来定 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现在身为人奴,只求免遭 打骂,有吃有喝,已经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了,哪里还敢奢望立 功封侯啊!”卫青长大后,不愿意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了母亲身边, 在平阳公主家里做了奴仆。平阳公主是个心地善良的人,看到卫 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刻意让他做 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就骑马相随。虽然依旧没有 谋到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也 是忠诚之人,对于平阳公主的厚爱更是加倍回报。

卫青聪明好学,在平阳公主的许可和特意安排下,渐渐学到 了一些文化知识,跟随平阳公主出入一些上层人的场所,也慢慢 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 把自己的姓改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了关系。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刘彻没有做皇帝之前,经常 到平阳公主家里做客,做了皇帝之后,由于他年纪还小,当时窦 氏掌权,他心中稍有不快就去平阳公主家里散心。他经常和平阳 家的丫环谈笑,从中也发现平阳公主的随从卫子夫是个不错的女 孩,一来二往,他就喜欢上了这个民间女子。

公元前 139年春,卫 青的姐姐卫子 夫被汉武帝选 入宫中,卫子 夫入宫不久, 就有了身孕, 引起了与汉武 帝有“金屋藏 娇”之约的陈 皇后陈阿娇的嫉妒。这个 陈阿娇自小 娇生惯养, 认为皇帝是 她一个人 的,谁都不 许碰。她与 汉武帝成亲 后,被立为 皇后,但一 直未能给汉 武帝生一个 儿子。她担 心卫子夫如 果生下的是个男孩,那就会被立为太子,更加担心在母以子贵的 当时,卫子夫会因为儿子的关系青云直上,和她争夺皇后的位 置。但是,眼下卫子夫正得汉武帝的宠幸,陈皇后对她也不敢直 接加害,就找母亲长公主诉苦。

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在刘彻争夺帝位的时候出了不少 力,她从小娇惯女儿,为了给女儿出这口恶气,嫁祸于卫青。她 找了一个借口,把卫青抓了起来,并准备处死。卫青当时没有反 抗的能力,很有可能就此失去生命,幸好他在当骑奴时结识的好 友公孙敖听到了消息,马上召集了几名壮士,赶往抢救,把卫青 从死亡的边缘夺了回来。另一方面,公孙敖还派人给汉武帝送 信。汉武帝得知后,猜出了其中的缘由,大为愤怒,索性召见卫 青,任命他为建章宫监、侍中。这确实是卫青命运的转折点,但他却没有就此停止自己的脚步,如果仅仅是这个原因,卫青就有 可能在皇宫中当一辈子的侍卫。

在汉武帝登基之初的几个年头,南方有些地方蠢蠢欲动,最 后,在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由于当地官员的挑唆,有些人 起兵反叛了。由于当时汉朝正受北方匈奴骚扰,朝中大臣为是否 出兵征剿南方这股反叛势力争执不休,有人主张立马派兵剿灭, 有人则担心这样会让匈奴乘虚而入。就在这个时候,汉武帝悄悄 派卫青带领了几个精干的士兵,前去平息这次叛乱。卫青运用计 谋,杀死了反叛将 领,平息了一场朝中 争论不休的难题。回 到朝廷后,大家对他 开始另眼相看,这次 平叛也为他取得更大 的功勋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29年, 匈奴又一次兴兵南 下。汉武帝鉴于上一 次卫青的智谋和勇 猛,果断地任命他为 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一路直上的戎马生 涯。这次用兵,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分为四路 出击。卫青是第一次带兵出征,但他英勇善战,一直打到匈奴祭 扫天地祖先的地方——龙城,斩首七百人,沉重打击了匈奴人的 士气,取得了胜利。另外三路则有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这 样就更加凸显出卫青的带兵能力。汉武帝看到这个情形,非常高

兴,加封他为关内侯。从此,卫青开始在平息匈奴进犯的战事中 崭露头角。

公元前127年,匈奴由于上次吃了点亏,骄傲的贵族认为汉 朝不应该与他们作战,并且还出击,在他们的头脑里,汉朝不具 备与他们作战的实力,所以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给汉朝点颜色 看看,他们进攻上谷、渔阳。汉武帝采用了避实击虚的作战方 针,一方面派人吸引匈奴的大军,一方面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 匈奴盘踞的黄河河套地区。

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在这次激烈的战斗中,卫 青鼓励士兵,告诉他们匈奴并不是不可能战胜,他带领大批士 兵,先袭击匈奴一些零散的驻地,取得胜利来鼓舞士气,然后又 率领汉军与匈奴大军作战,一举活捉敌兵数千人,缴获漫山遍野 的牲畜,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由于这次战役立下了大功,卫青 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河套地区是匈奴人放牧的主要 地段,那里水草肥美,匈奴失去了河套,岂肯善罢甘休,又继续 派兵和汉朝作战,争夺河套地区。在紧接着的战斗中,卫青又抓 获了在地位上仅次于匈奴最高首领单于的右贤王,俘虏了一万五 千多人和几百万头牲畜。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非常高兴,心中长舒一口气,这一战把汉 朝几代皇帝受的屈辱都吐了出来,他立即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 中封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八千七百户,边关所有将领都归他 指挥,实际上,他成了当时汉军的最高统帅。

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嘉奖卫青,将他三个还是婴儿的孩子也封 为列侯,这在当时几乎是最高的荣誉了。但卫青没有因此而居功 自傲,反而是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在此时带领军 队,完全是仰仗先帝们和陛下的圣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拼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 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就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其他将 士心中会有意见,所以,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啊!”汉武帝为 了表彰这次大的胜利,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 说、公孙贺、李蔡、李朔等人。

后来,卫青驻守边关,多次率领汉朝大军,攻击匈奴,使汉 朝的威名远扬,匈奴人再也不敢骚扰汉朝的边境,抢劫汉朝的粮 食和女人。

朝中的官员也开始巴结奉 承卫青。由于平阳公主的丈夫 去世很早,所以她一直寡居在 家,汉武帝准备给她在列侯中 选择一个新的丈夫,许多人都 说大将军卫青合适,汉武帝听 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说 道:“当初朕娶了他的姐姐, 现在他又反过来要娶我的姐姐 了,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当 即允婚。时过境迁,当年的仆 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 样一来,卫青与汉武帝是亲上 加亲,又成了汉武帝的姐夫,更受到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 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后来,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日渐受到皇帝的恩宠,霍去病的声 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朝内外官 员,都转到了霍去病的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外甥能得到皇帝的重用,也是自己的一份荣耀, 照样心平气和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晚年时候,他病重不起, 但有时又有重要的事情需要上朝,走到宫门口,昔日的旧部看到 他,都非常高兴,当时卫青已经病重,走路很困难,这些曾经跟 着他的部下,将他抬了起来,一路高喊:“大司马、大司马 ……”卫青看到这些人依然对自己忠心不改,感动得老泪纵横。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 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坟墓,以这样一个特殊的位 置来表彰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霍去病(前140-前117),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 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父亲是平阳县的一个衙役,被派在平阳公 主府里当差。他母亲是平阳公主的一个使唤丫头。据说他是这个 丫头和衙役的私生子。

由于特殊的身份,霍去病出生在平阳公主府里,从小就生 活在奴婢群中,生活相当地艰苦。父母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他 们却都是明事理的人,经常教育他,要想出人头地,只有参加 军队,建立战功。霍去病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很小的时候 起,就练习骑马射箭,习练各种武艺,希望有朝一日到战场上 去杀敌立功。霍去病十六岁的时候,武艺已经十分出众,那时, 他已经长成了一个相貌奇伟、性格坚毅、智勇过人的青年。以 他当时的年纪,应该对皇帝有惧怕之心,但是他对汉武帝却没 有这样的心理,他和汉武帝说话,自信十足,汉武帝可能是看 中了他这种桀鹫不驯的气质和自己有点相像,就派他做了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

这时,西汉王 朝与匈奴的战争已 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匈奴屡次入侵,公 元前123年,汉武 帝再次组织对匈奴 的反击战争,大将 军卫青奉命出征匈 奴。这一年,霍去 病刚刚十八岁,他 主动请缨前去杀敌, 汉武帝见他少年英 武,就封他为骡骑 校尉,带领八百名 最精锐的骑兵去作战。

匈奴听到汉军大批人马来进攻,便连夜往后撤退。卫青派四 路人马分头去追击匈奴部队,卫青自己守住大营。到了晚上,三 路兵马都回来了,没有找到匈奴的主力,只有一路人马杀了几百 个匈奴士兵。

霍去病带领八百多骑兵,一往无前地向北奔去,莽莽草原 上,一路上也没瞧见匈奴士兵。霍去病没有泄气,带领骑兵一直 追了几百里路,忽然发现前面远处有一个黑点,仔细看去是匈奴 的军营。他带领骑兵偷偷地绕道抄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杀进了一个最大的帐篷。匈奴人没有想到汉军会这么远地追来, 一点也没有防备,军营一片混乱,霍去病眼明手快,一刀砍死了

一个匈奴的将领,八百名骑兵个个勇猛无比,把匈奴兵杀得四散 逃窜。他手下的骑兵又活捉了两个。骑兵们一阵追杀,杀了二千 多名匐奴士兵。

卫青等人在大营帐中正等得着急,替第一次出征的霍去病 担心,这时,只见霍去病提了一个人头,后面的士兵还押了两 个俘虏。后来一审问,才知道这两个俘虏,一个是单于的叔 叔,一个是单于的相国,被霍去病杀的那个,还是单于爷爷辈 的一个王爷。

这次战役,有胜有负,大将军卫青把战争的经过上报给了汉 武帝,汉武帝对十八岁第一次参加作战的霍去病赞赏有加,封他 为冠军侯,并且给了他许多的赏赐。

公元前121年春天,因上次长途跋涉取得的成功,汉武帝又 任命霍去病为裸骑将军,率领精锐骑兵一万多人,从陇西出发, 孤军深入沙漠去寻找匈奴主力,伺机作战。这是一次冒险的行 动,但在霍去病机动灵活的指挥下,打得匈奴兵叫苦连天。霍去 病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他们先穿越了今甘肃省山丹地区东南的 焉支山,深入达千余里,遇见了匈奴大军,短兵相接后,他们在 那里转战了六天,匈奴兵抵挡不住,向后败退。霍去病带领骑兵 追击了一千多里,摧毁了匈奴建立的浑邪、休屠等属国,杀死了 匈奴的折兰王和卢侯王及其兵将共八千多人,生擒了浑邪王的太 子和许多重要的官吏。匈奴最能干的浑邪王和休屠王所带领的部 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只好连连后退。就连休屠王平时祭祀用 的金佛像也成了他们的战利品。

这一仗取得了非常辉煌的胜利,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五千 四百户。从此,霍去病在朝廷中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也日益尊 贵,几乎和舅舅卫青相当了。他两次河西战役胜利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套 地区,这对匈 奴是一个巨大 的打击,前面 说到过,河套 是他们重要的 放牧基地,因 此匈奴人非常 痛心,他们悲 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 妇女无颜色。”

匈奴屡屡失败,内部便发生了激烈的分化。匈奴单于严厉责 备浑邪王,并命令他带兵向汉军反攻。浑邪王心中不满,在前线 杀敌的是自己,他领教过汉军的厉害,现在的汉军已经不是汉朝 刚刚建立时的汉军了。他和休屠王商量后,派人和汉朝联系,打 算投降汉朝,为了避免单于的追杀,要求汉朝派兵去接应。

汉武帝知道这个消息,心里自然高兴,他派霍去病带兵接 应。霍去病带兵渡过了黄河,为了防止中间有诈,摆开了阵势。 浑邪王也把人马摆开阵势,准备让霍去病来受降。不料,匈奴兵 中有些人不愿意投降,准备逃跑,发生了动乱,霍去病不顾个人 安危,骑马冲进了敌营,亲自同浑邪王谈判,并下令斩杀了想要 逃跑的八千多人,震慑了所有想要投降的匈奴兵,避免了更大规 模的逃跑事件。这次霍去病共收编了匈奴兵四万多人,从此,匈 奴的力量大大削弱了,这是霍去病的又一大功劳。

为免除匈奴对大汉的侵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了充 分的准备之后,决定再一次派卫青、霍去病各自率领五万兵马,

分两路夹击匈奴军队。霍去病大胆利用投降过来的匈奴人,让他 们组成先头部队在前面开路。他们从代郡向北推进二千多里,越 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打败了匈奴的左贤王,夺得了敌人的粮 草,补充了自己的给养。经过激烈战斗,俘虏匈奴屯头王、韩 王,以及将军、相国、都尉等八十三人,歼灭匈奴兵七万多人。

霍去病率军追至狼居胥山(今内蒙古境内德尔山)。为庆祝这 次战役的胜利,最后由霍去病亲自主持,在狼居胥山举行了封山 仪式,祭告了天地,悼念了捐躯的战士,犒劳了立功的英雄,并 登临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然后凯旋还朝。

这是汉朝规模最大,进军最远的一次追击。从那以后,匈奴 撤退到大沙漠西北,沙漠南面就没有匈奴的王廷了。

传说在河西战役期间,汉武帝为了嘉奖他,特地派人从京城 送来一坛美酒,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将美酒倒入当地的一 眼泉水中,让全军将士共同分享皇帝的恩赐。后来,此泉就称为 酒泉,当地也就以酒泉命名。

汉武帝看到霍去病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 住所,为了奖励他,特地为他修建了一所豪华的住宅。汉武帝让 霍去病有时间可以先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看后对汉武帝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也成了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突击河西时,染上传染病,突然离 世,年仅二十四岁。对于这位英年早逝的名将,人们感到无比地 悲痛和惋惜。汉武帝特地命人在霍去病的墓前立了一座“马踏匈 奴”的石像,表彰他为大汉立下的不朽功勋。

飞将军李广是战国秦将李信的后代,骁勇善射,是我国汉朝时期著名的将领。他是陇西(今甘肃省中部)纪县人。李广一生 中与匈奴大小作战七十余次,战功赫赫,强敌畏惧。他身材高大 魁梧,臂似猿猴,继承祖上擅骑射的传统,百步穿杨,百发百 中,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神箭手。他对待部下非常好,得了赏 赐,都分给部下。一次,行军路上带的水少,士卒的水喝完了, 他宁可自己忍着渴,把自己的水分给他们喝,所以他深受士卒的 爱戴。

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一首诗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 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里面所说的 龙城飞将就是指在汉朝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他是西汉镇守 边关的一员猛将,英勇善战,威震边关,令匈奴人闻风丧胆,因 此被匈奴人敬畏地称做“飞将军”。

李广一生征战沙场,在与匈奴军队交战的战役中,他一直都 是身先士卒,勇猛杀敌。他在十七岁的少年时期就投身军队,汉 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大举侵入汉朝,李广随军出战,因为 善骑射,打死和俘虏敌兵很多,论功行赏时,被封为骑常侍,随侍皇帝左右。有一次,汉文帝说:“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如果是 在高祖争天下的时代,封万户侯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啊!”后来, 他被调任到河北省西北部的上谷任太守。匈奴人经常来这里抢劫 老百姓的粮食和这里的女人,李广在与匈奴的战斗中不顾生死, 奋勇杀敌。主管少数民族事宜的官员公孙昆邪对汉文帝哭诉道: “李广的才干,天下无双,但是他过于勇猛,数次与匈奴大战, 不顾个人安危,这样下去,我们恐怕要失掉这样一员虎将啊。” 这样,汉文帝就调他为陕西北部上郡的太守。此后,他曾当过陇 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的太守,都以英勇善战而闻名。

到了汉景 帝的时候,吴 楚七国叛乱, 他跟周亚夫一 起平定七国之 乱,在山东昌 邑的战斗中, 冲锋陷阵,拔 掉了叛军的军 旗,威名显扬, 但因他接受了梁王私授他的将军印,所以班师还朝时没有受到封 赏。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他还和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人一起 带兵去攻打匈奴,可谓劳苦功高。

据说有一次,景帝派了一名太监到李广军中做监军,这个太 监不顾李广的劝阻,执意要带几十骑卫士出去游玩,不巧正赶上 匈奴进攻上郡,结果他们在回营的路上遇到了三名匈奴骑士,卫 士们全被射杀,监军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广听说后说:“他们三个人,能把我们一队骑兵制服,这三个人肯定是善于射箭猎雕的 好手。”他立即带领一百多人马去追赶这三个人。三个人在战斗 中丢了马匹,步行已走了数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部下,向左右两 翼展开,他取弓搭箭,射死了两个,活捉了其中一个,审问后得 知,他们果然是匈奴射雕者。他正准备带着一百个骑兵回营,却 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他们见到李广等人,还以 为是汉军的诱敌之兵,连忙抢占了一座高地。

李广所带的百骑兵士一看自己已经让匈奴的军队包围了,都 慌张起来,想掉转马头往大营里跑,李广此时大喝一声,对他们 说:“我们离开大营还有几十里地。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 上来,一顿乱箭我们就得全部完蛋。不如干脆停下来,匈奴兵以 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李广命令各骑兵再前行到距匈奴阵地二里远时,停止前进。 下令道:“都下马解开鞍子! ”他的部下对他说:“那么多匈奴 兵离我们这么近,假如有紧急事情,他们扑过来怎么办?”李广 说:“他们一定认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卸下马鞍,表示我 们不逃,以不走来坚定胡骑的猜疑,以为我们是诱骑。”这样一 来,匈奴果然就不敢出击。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心 里更加害怕了。他们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来犯,只派了 一名将官出阵试探,李广走出队列,拿出弓箭,一箭就射杀了 那个前来试探的将官,然后从容归队。敌人看到这个阵势,也 不敢贸然出击,但他们也不敢往回跑,他们也怕往回一跑就被 追兵乱箭射死。双方就这么对峙着,一直到了半夜,匈奴人也 不敢进攻,他们认定这是汉军的诱敌之计,怕汉军半夜袭击他 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了。李广他们也趁黑撤退了,天蒙蒙亮 的时候,回到了大营。汉景帝死后,汉武帝登基。因为李广是名将,于是任命他为 未央宫禁卫军的长官,而程不识任长乐宫(太后居住的皇宫)禁卫 军的长官。这时守卫汉朝边境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一起奉 命抗击匈奴。而匈奴皆畏惧李广,士兵也都愿意跟从李广而不愿 跟从程不识。

公元前129年,匈奴人大举入侵中原,李广以卫尉身份率领 军队,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当时匈奴人对李广了解最多,就派重 兵包围他,单于平素听说李广是一员猛将,下令说:“抓到李广 必须活着送来!”匈奴骑兵,抓到李广时他身上正好有伤,昏迷 不醒。匈奴人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用绳子结成的网里躺着。走了 十多里,李广慢慢苏醒,斜眼看到旁边有一个匈奴骑着一匹好 马,便突然腾空而起推下他去,跳上他的马,还抢了他的弓箭, 策马向南奔驰数十里,匈奴派了几百名骑兵追赶。李广一面使劲夹住马肚子,催马快跑,一面回身来张弓搭 箭,一连射死了几 个追在前面的匈奴 兵。匈奴兵眼看赶 不上李广,只好眼 睁睁让他跑了。从 此匈奴人称李广为 “飞将军”。回到汉朝后, 汉武帝将李广交给 执法官审问,法官判决李广失败后损兵折将严重,而且李广自身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可是又想到 他德高望重,屡立战功,就让他缴纳了赎罪金,贬为庶民。几年 之后,因为匈奴又在边境骚扰,汉武帝才又重新起用李广。

在李广守卫边关的岁月里,他都是尽忠职守的,他箭法精, 带兵忽来忽去,叫人捉摸不透他的路子。李广做了右北平太守, 有一次李广外出巡 查,回来晚了,天 色朦胧,他和随从 一面走,一•面提防 着经常在这个地段 出现的老虎,忽然 他瞧见前面山脚下 草丛里蹲着一个黑 点,很像一只猛虎。 他连忙拿起弓箭, 使尽了全身的力气, 射了过去。凭他百 发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都高兴万 分,就拿着刀枪跑去捉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愣了,原来射中的 不是老虎,竟是石头,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一起都拔不 出来。大伙儿又惊又奇,都十分佩服李广,就连李广自己都纳 闷,石头怎么能射得进去呢?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虎 又射了几箭,箭碰到石头,擦出了许多火花,但再也射不进去 了。但这个故事却传扬至现在。

元狩三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兵右北平,博望侯张骞率一万 骑兵分路进兵。走了数百里,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围住李广。李广的兵士都很害 怕,又得不到张骞的 支援,李广这时为了 鼓舞士气,就派他的 儿子李敢冲往匈奴的 队伍。李敢和数十名 骑兵飞驰而去,一直 冲破匈奴的围骑,向 左右方向出击后返 回。李广对他的士兵 说:“大家都看到 了,匈奴人多,但很 容易对付。” 士兵们 这才安稳下来。李广 把部队排成面向外的 圆形,匈奴袭击他 们,箭像下雨一样。经过战斗,汉兵的人数减少了一半,箭也快 要用完了。李广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不要发射箭矢。李广自己却用 体大色黄的弓箭射杀匈奴的副将,接连射死好几个人,匈奴见对 方有神射手,这才远离了汉军,松懈了包围。

战斗一直打到太阳快落山时,士兵军官都已经累得面无人色 了,但李广仍神色不变,和平常一样,士兵们更是佩服他的勇 敢。天亮后,博望侯张骞的军队赶到了,匈奴的包围才撤去。此 时,李广的军队几乎覆灭,按汉朝法律,博望侯张骞因不按时进 军,该斩,纳金赎罪后贬为平民。李广的军队被匈奴所击败,但 他杀敌也多,功与过相抵,没有奖赏。后来,汉武帝准备派兵出击匈奴,一举打垮他们的王廷,汉 武帝担心李广年纪太大,没有让他参加。而李广向汉武帝多次请 战,费尽周折,汉武帝才让他跟随大将军卫青一起进攻匈奴。李 广向卫青请求担任大军的先锋队,卫青没有许可,反倒命令他从 荒凉的东道行军,限期会合。卫青率领汉军主力追杀匈奴大军, 捕获并斩杀了一万九千余名匈奴兵。而此时李广的军队却因为道 路险恶,加上没有向导而迷失了方向,从而延误了军机。卫青把 此事上报了皇上,指责李广故意拖延军务,按律当斩。

李广十分悲愤,他流着热泪对将士们说:“我自少年从军, 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从没有贪生怕死。想不到今日却因为迷途 而误了军期,现在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哪能再 受这样的屈辱!”说罢拔出佩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 悲惨地死去了。将士们看到平素里爱兵如子的李将军最后死得如 此悲壮,不禁都失声痛哭起来。附近的百姓们知道了这个噩耗, 也都是泪水涟涟。

李广的一生,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战, 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虽然朝廷最终没有给李广封 侯,可他在将士、百姓甚至当时敌人心目中的地位却是难以磨 灭的。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说:李广为人正像孔子所说 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听到了他的 死讯,天下人都为他哀悼。

汉成帝当上皇帝之后,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奢侈腐朽的生活, 增加了赋税。广大农民在统治阶级的巧取豪夺、层层盘剥下,纷 纷破产,流离失所,人民日益穷困,国家也开始变得疲弱。

统治阶级的黑暗残酷,必然引起人民的反抗。成帝时期民众 起义不断爆发,直接威胁了汉朝的统治,西汉王朝已到了崩溃的 边缘。

汉成帝听不进逆耳忠言,忠直有节的人士都被贬离朝廷,围 在成帝周围的尽是些阿谀奉承的奸佞小人。其中都尉侍中淳于长 无德无能,只是在立赵飞燕为后时有功,博得了成帝的欢心,就 被立为了宝陵侯。他善于溜须拍马,得到汉成帝信任之后,生活 淫乱,收受贿赂巨大,严重破坏了朝纲。

另外一个人张放因陪同成帝游玩,得到汉成帝的信赖。张 放自此之后,有恃无恐,纵奴为盗,还公开藏一些罪犯到自己 的府上。有官吏来他家抓人,他竟然让自己的家奴捕杀这些官 吏。他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带人闯进官府,砸坏官府,捆绑与 他为难的官吏。之后,官府对他不敢管制,张放和他的爪牙们 为了抢别人的妻子而杀害人家的丈夫,为了报一个人的仇,就 把人家全家甚至亲属都杀死,他已经无法无天到如此地步,后来告发张放的人日益增多,皇后实在看不下去,就劝告成帝处 置张放,但成帝只是把张放遣出京师暂避,没过多久就又偷偷 把张放召回来了。

汉成帝期间,外戚专权,导致很多人不满,中间再加上一些 危害国家的大臣与奸商勾结,掏空了国家的经济收入,弄得民不 聊生,怨声载道。由于汉成帝无子,就立了自己的侄子刘欣为皇 帝,成帝在老百姓的埋怨声中,在长安宫中突然病故,结束了自 己的生命,那年46岁,死后葬延陵,谥号“孝成皇帝”。

汉哀帝,名刘欣,是汉元帝的孙子,汉成帝的侄子。他三岁

时世袭中山王的爵位,十九岁在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帮助下,继 承了大统,地位尊贵无比,汉哀帝却是中国历史上最简朴的皇帝 之一,他个人崇尚简朴的生活。继位后不久,他

就下令废除了汉成帝 时兴盛起来的乐府官, 他极力反对贵族们过 奢靡的生活。为了缩 减后宫的消耗,汉哀 帝只有一后一妃。汉 哀帝之所以这样,是 因为早在汉成帝时期, 大量的土地被贵族兼 并,老百姓没有了土 地,就失去了生存的 根本,统治阶级又拼 命地征税来聚敛财富,从而民不聊生,当时又有连年水灾,大批饥民流落异乡,只得卖 身为奴。这样一来,贫苦的农民再也无法生存下去了,很多人揭 竿而起,掀起了农民起义的高潮。

在汉成帝初年,关中地区就有数百人起义,之后,各种规模 的起义相继爆发。虽然农民起义最终被汉朝统治阶级镇压下去, 但却暴露出汉王朝的统治已是危机四伏了。

汉哀帝即位之时,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阶级矛盾严重,农 民反抗剧烈、王莽把持朝政、觊觎汉室天下、官僚生活腐败、 敷衍国事政务的局面,任何一个问题都足以使一个国家覆灭。 而汉哀帝登基时才二十岁,他虽然限制了贵族奢侈的生活,减 少了老百姓的抱怨,但却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最终还是带来 了无穷的后患。

汉哀帝的个人生活非常简朴。据史书记载,他不好女色,不 像其他皇帝一样喜新厌旧,并且对原配妻子不离不弃。他虽贵为 天子,却从不纵情声色,只册立了一位姓董的昭仪(昭仪是仅次 于皇后的后宫职位,在汉元帝时期开始设立这个位置)。汉哀帝 的个人生活如此朴素,除了上述政治意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就是汉哀帝身体孱弱,不能多近女色,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减少对 女人的兴趣。他选择用男宠来代替女色。他的男宠名叫董贤,原 本是他做王爷时的舍人。有一次董贤拜见他,汉哀帝见到了,顿 时一见钟情。董贤受到汉哀帝的恩宠,先后拜为黄门郎、驸门都 尉侍中。董贤以身侍帝,与汉哀帝同卧同起。据说一次午睡,汉 哀帝的衣袖被董贤的身体压住了,但他想起床,可又怕吵醒了董 贤,于是就用刀割断了衣袖,可见对他的恩惠有多大了。董氏家 族也由于董贤的缘故,得以升官晋爵。他的亲妹妹就是上面所提 到的汉哀帝最欣赏的女子——董昭仪。此外,他的父亲、岳父、内弟,都先后被封了高官。董贤自己也成为大司马,权倾天下, 傲视权贵。

董贤本是胸无点墨的绣花枕头,但是汉哀帝却是个饱读诗 书、熟悉治国之道的君王,他之所以把董贤扶上大司马这样的重 要位置,有自己的考虑。

汉元帝年间,外戚王家的势力就开始膨胀了,到了汉成帝时 期,王莽位高权重,汉哀帝即位之初,正是王氏外戚专权、独揽朝 纲的时候。汉哀帝为了夺回大权,就必须削弱王氏的权力,汉哀帝 起初用自己的外戚丁氏代替王氏外戚,夺回了朝权。但他为了防止 丁氏像王氏一样,就只给了丁氏尊贵的地位,并不交给他们实权。 后来,他罢免了大司马丁明,由董贤代之。傀儡董贤当了大司马, 实际上等于全部权力都掌握在汉哀帝自己的手中。汉哀帝得以暂时 实现了他的君主高度集权。他宠信董贤,就可以压制和控制朝野的 各派势力,震慑皇族外戚,使他们不敢与王权对抗。但由于积弊太深,历史也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来扭转时局, 所以最后他还是以自己生命的结束宣告了历史的转变,他在位六 年,死的时候二十六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