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忠臣伍子胥之死 伍子胥之死左传拾趣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桃之夭夭

有能者无死

郑国大夫武子賸(又名子姚、罕达)有一个宠臣叫许瑕,他向子姚请求封邑,但子姚没有地可以封给他。许瑕提出自己去外面抢,子姚表示同意。前486年春,许瑕带了部队跑到邻近的宋国,将宋国的雍丘包围起来据为己有。

乱世忠臣伍子胥之死 伍子胥之死左传拾趣(1)

宋国见有人来抢地,便派大夫皇瑗带兵前去救援。皇瑗去了之后,先让部队将郑国军队整个包围起来,然后不断挖沟、筑堡垒直至这些沟垒在郑军外围连成一圈。郑国部队无处可逃,只能大哭等死。子姚闻讯率军前往救援,被打得大败而归。战事的结果是许瑕带去的部队被皇瑗的宋国部队全歼。不过皇瑗网开一面,允许郑国部队中那些有才能的人免于一死,条件是归顺宋国。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叫郟张,有一个叫郑罗。

可见,人才自古便匮乏。成语“惟楚有才”说的是楚地人才多,但其原意是说楚国人才虽多,但都为晋国所用,所以其典故原文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越是敌对的双方,越应该挖对方墙脚啊。

伍子胥之死

前485年,吴国联合鲁国共同讨伐齐国,双方在齐国的艾陵展开战斗,齐国战败。战前,吴国军队还未出发,越王勾践带了一群人前来朝见,向吴王夫差及吴国众大夫送上厚礼,以示臣服之意。吴国众人都很高兴,唯独伍子胥表示担忧,他说:“这是养虎为患啊!”伍子胥进而劝谏夫差说:“越国之于吴国,有如心腹之患。吴越同处一地,而越国对吴国一直有所欲求。越国今日之柔服,是为了满足其明日之欲望,不如趁早下手除掉它。吴国打败齐国,就像取得一块石田,无法耕种,毫无用处。越国不为池沼,吴国就会被灭。这就好比叫医生治病,却又要求留下病根,哪有这种事呢?《盘庚之诰》上说‘若有颠越不恭者,就应当将其铲除殆尽,无使其繁衍滋长’,商代因此而兴。现在您反其道而行之,欲以此壮大,岂不是难上加难!”对伍子胥的劝谏,夫差完全没有理会。

乱世忠臣伍子胥之死 伍子胥之死左传拾趣(2)

吴国与齐国交战期间,伍子胥以外交官的身份出使齐国。他将自己的儿子带到齐国,托付给齐国的鲍氏家族照顾,后来成了齐国王孙氏一族。

艾陵之战结束之后,夫差回到国内,听说伍子胥把儿子送到齐国抚养的事后,赐给他一柄名叫“属镂”的宝剑让他自尽。临死前,伍子胥说:“在我墓前种上楸树,楸树可以成材。吴国大概是要灭亡了吧!不出三年,吴国将开始衰弱。骄傲自满就一定会导致失败,这是天之道啊。”

十一年后,越灭吴,夫差自缢而死。伍子胥墓前的那棵楸树,此时应当长大成材了吧。

陈辕颇奔郑

前484年夏天,陈国大夫辕颇出走,流亡到了郑国。

此前,辕颇替国君操办嫁女的事情,为此对封邑之内的所有田地征收赋税。事情办完之后所收赋税还有剩余,他就用这些钱给自己铸造了一座大器。所谓大器,是指钟鼎一类的器物,是古时上至国家下至贵族大夫身份地位和财富的主要象征。辕颇借替国家收税之机为自己谋取重利,惹怒了陈国民众,于是被逐流亡。

乱世忠臣伍子胥之死 伍子胥之死左传拾趣(3)

辕颇垂头丧气行走在流亡路上,正当饥渴之际,遇上辕氏同宗辕咺候于道旁。辕咺为他奉上稻米酿造的甜酒、小米精制的干饭,还有用姜、桂醃制而成的肉干。辕颇大感安慰,说:“为何给我如此丰盛的食物?”辕咺回答:“这些东西在钟鼎铸成之后便已替您准备好了。”言下之意,辕咺知道辕颇将因贪腐而被逐,早就预备好了将在路上招待他。辕颇问:“当初你为什么不劝阻我呢?”辕咺回答说:“估计你不会听,搞不好我自己会先被你赶走。”

上一篇:闻鼓不闻金—齐、鲁、吴三国小演义 | 左传拾趣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