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

想追求大功率输出,享受源源不绝的驱动能量,同时又偏好真空管的音色,美国VTL可说是“硕果仅存”的少数大功率真空管机品牌,他们只做真空管机,旗舰 Siegfried II 单声道后级,达到 600 瓦顶峰,而这次试听的 S-400 II 立体声后级,最大功率则是 300 瓦,同样是少见的真空管功率猛兽。

大功率真空管机,真难做

为什么大功率真空管机越来越少?答案很简单:太难做了!小功率真空管机架构简单,零件不多,想DIY都不难,可是想要制作大功率真空管机,电源供应就必须跟着放大,而且内部工作电压拉高了,必须使用耐压更高的零件,同时要维持够好的工作底噪,并考虑完善的保护线路,假如还要采用全平衡线路,这些要求全部加起来,绝对是既难设计又难制作的浩大工程,“虽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 VTL 投入真空管机超过三十年的坚持。

VTL 这家公司创立于1987年,不过他们可不是1987年才开始制作音响,创办人David Manley早在1980年时,就在南非为专业录音室打造客制器材,例如真空管压缩器与麦克风前级,至今仍是许多王牌录音师的秘密武器,而他们在1983年开始制作家用设备,在英国与欧洲销售,直到1986年 David Manley 带着 VTL 器材,参加芝加哥 CES 大展,得到众多好评,于是父亲 David Manley 与儿子 Luke Manley 决定让 VTL 在美国落地生根,于 1987 年正式成立 VTL。

1993 年起 Luke Manley 独当一面

VTL 最早在美国的工厂,其实是儿子 Luke Manley 在罗德岛的公寓地下室,不过市场需求太强劲了,他们必须寻觅可以长期发展的生产基地,于是在同一年搬迁到南加州 Chino,直到今天,依然坚持美国设计、美国生产。因为David Manley从录音室起家的背景,所以早期采双品牌路线,Manley做录音室专业器材,而VTL则是家用音响,到了1993年,父子决定各自独立经营,父亲做Manley Labs,主打录音专业器材,而Luke则接手VTL,专做家用音响。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1)

完全主导 VTL 之后,Luke 着手塑造 VTL 长期的经营方向,就是专注于发烧路线,简化产品线,并提升制造质量。想要壮大发烧的声势,VTL需要指标性的产品,那就是1995年的Wotan Reference MB-1250,这部单声道真空管后级伟大之处,就是超级大的输出功率,高达1250瓦,其实,音响产业在1970年代曾经出现过“功率竞赛”,几年的时间之内将后级输出功率拉到千瓦等级,可是真空管机要能破千瓦,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 Wotan 做到了,可说技惊四座,而且惊世骇俗。

Wotan 暴冲千瓦等级真空管猛兽

Wotan 让 VTL 成为大功率真空管功放的领导品牌,不过功率虽大,90 年代的 VTL 产品,仍有实用性的问题,那就是偏压调整,像 Wotan 这样的超级大功率真空管后级,光是偏压调整,就够让人伤脑筋了。

我自己曾经用过Manley 350单声道后级,很了解个中之苦,每当要调整偏压,就要拿电表搞上一、两小时,Wotan的功率管数量多出一倍以上,更难调整,所以Luke持续研发,在2003年推出Siegfreid,后续再推出S-400,就采用先进的自动偏压设定。

三大改变进化至第二代

而我这次试听的 S-400 II,就是 2003~2004 推出 Siegfried 与 S-400 的第二世代机种,这次改款等了约莫十年时间,外观变化不大,可是内容却变化很大,而改变的重点有三:第一、全平衡真空管放大线路;第二、精密稳压加上SmartTube自动偏压;第三、阻尼因子可调。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2)

S-400 II 维持一样的直立式庞大机箱,上层是真空管线路与输出变压器,下层则是电源供应,输出功率没有变大,可是放大线路却有很大的改变,那就是从头的尾就是全平衡。第一代的S-400在输入级部分是平衡放大,可是输出级不是平衡,新的S-400 II则是从输入到输出,一路都是平衡放大,而根据VTL的说法,输入级部分根本是打掉重练,用更简洁的平衡差动放大线路,提升音乐再生的纯净度。

几乎全部重新设计的全平衡推挽放大线路

S-400 II 在整个音乐讯号路径,几乎全部重新设计,从输入级的平衡差动放大线路,送入差动分相器(phase spliter),送入低阻抗推挽功率输出级,搭配全新的平衡输出变压器,一路到底全部都是平衡线路。

而且S-400 II的音乐路径,进一步缩短,舍弃整体负回授,只使用少量局部负回授,彻底消除铃振现象的失真,线路中间不需要增加电容补偿,确保关键的相位一致,保留更丰富的音乐讯息,并且可让功放的工作状态更稳定,即便遇上阻抗变化很大的音箱,依然维持不动如山的稳定度。

精密稳压与SmartTube自动偏压

第二个进化之处,就是精密稳压与SmartTube自动偏压。推挽放大的真空管机,需要设定适当的栅极电压,让放大的正半波与负半波可以上下对称衔接,如果偏压跑掉了,就会形成交越失真,正负半波衔接不顺畅,或是波形不对称,讲白话就是变难听。

基本上新出厂的推挽放大真空管机,都会预先校正偏压,可是真空管本身是会老化的放大组件,就像汽车的四颗轮胎,出厂当然是全新胎,上路跑越多,磨损就越大,可是四颗轮胎的磨损并非完全一样,所以轮胎经过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前后或左右对调,还要做轮胎校正,调整真空管机偏压的道理相同, 真空管老化的情况不一致,所以偏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调整。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3)

可是 S-400 II 总共使用 12 只功率管(6550 或 KT-88),如果设定为固定偏压,调整起来很麻烦,所以 VTL 研发独家 SmartTube 技术,完全自动偏压(Auto-Bias),再也不需要手动调整。这项技术靠精密整流与稳压达成,S-400 II的稳压线路模组为600V,但厉害的地方不光是高电压,而是供电稳定度,即使在严苛的输出状态下,整流稳压线路提供的电压不会低于598V,这样就不会因为音箱阻抗的大幅变化,对真空管放大线路产生影响,大幅度提高放大线路的工作稳定度。

SmatTube 技术不仅提供自动偏压设定,而且还包含侦错线路,在S-400 II的每一个功率管附近,都配置LED指示灯号,S-400 II会自动监测真空管老化状态,自动设定合适的工作偏压,真空管在正常工作状态下,LED会亮绿灯,假如真空管老化到不堪使用,LED会自动亮起红灯, 提醒您该更换真空管了。

阻尼因子可调

第三项 S-400 II 进化之处,就是阻尼因子可调。阻尼因子代表功放对音箱控制力的比值,尤其是对低频的控制力,阻尼因子越高,控制力就越高,反之亦然,可是阻尼因子高低,并不等于音质好坏,尤其对应不同音箱的实际工作阻抗,不一定阻尼因子越高越好,所以S-400 II提供了阻尼因子可调功能。

S-400 II 的阻尼设定分为低、中、高三段,如果想调整阻尼因子,要打开顶盖调整 Jumper,根据 VTL 原厂资料,低阻尼(LOW)设定具备良好的音箱控制力,音色最自然,中阻尼(MID)的音箱控制力更好,但对音质略有影响,而高阻尼(HI)拥有最佳音箱控制力,对音质略有影响, 但是对难驱动的音箱来说,高阻尼因子的好处会很明显。简单讲,S-400 II 可以调整阻尼因子的功能,就是提升功放与音箱的匹配性,不管您的音箱好推或难推,都可以透过阻尼调整,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音质音色。

惊人的 158.7 公斤重量级后级

关于 S-400 II 的三大设计特点:彻底全平衡放大、精密稳压加上 SmastTube 自动偏压与独特三段阻尼因子可调,大致表过,该来好好听器材了。出动 S-400 II 绝对是大工程,代理商的年轻伙伴团队,全员出动,要将 S-400 II 搬进 U-Audio 的试听室,空有蛮力难以成事,还有专属高拉力束带伺候,要知道, S-400 II 重达 158.7 公斤,若不是专业人员安装,自己动手恐怕会伤筋错骨,我年轻时仰仗青春的肉体,玩音响常会蛮干,闪到腰是常有的事,现在可不敢了。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4)

看着年轻人快手快脚地把 S-400 II 与 TL 7.5 III 装好,全套 Transparent 讯号线、音箱线都接好,还换上 20A 端子的 Transparent 电源线,机器开声的那一刻,我只能说年轻真好,三两下就搞定,不过这可不是只靠年轻,而是反复练习的结果,不管是拆箱、移机、下脚钉、就定位,那可不是只靠年轻有力,而是经常安装的经验,才能动作快又确实,真的感谢代理商的团队,能代替我安装好器材,不然我也不敢借 S-400 II 回来试听,这 158.7 公斤的后级,不要讲我两只手搬不动,让我多生四只手也无能为力啊!

开机自动读秒倒数“软开机”

大功率真空管后级因为工作电压高,所以 S-400 II 有完善的线路侦错保护装置,而且设计了“软开机”,当您按下电源开关,机器屏幕会显示倒数数字,S-400 II 开机需要等待 240 秒,也就是四分钟,慢慢帮灯丝加热。假如您搭配 VTL 自家前级,一样是软开机,不过前级加热比较快,只要等 90 秒。以这样的时间差来看,其实可以同时按下前级与后级的电源开关,因为前级开好了之后,后级还没启动,不会产生讯号暴冲的问题,但切记不要让后级开好机之后,再来开前级,或者在开机状态换线,S-400 II 的输出能量很猛的,不是在关机或静音(Mute)状态下换线产生爆音,有可能伤到音箱。

虽然有这样的提醒,不过请放心,S-400 II 有完善的保护线路,应该不会伤音箱,我会这么说,就好像汽车的安全配备几乎都有安全气囊,可是没人想用到它,音响的保护线路,基本上也是如此,万一您真的不小心做了危险动作,保护线路会帮上忙的,但可不要故意去试试看,300 瓦的真空管机,工作电压可不是闹着玩的。

四极管/三极管工作模式可切换

技术上而言,S-400 II 的含金量很高,可是操作使用可说再简单不过了!机器面板只有三个按键:开机、静音与四极/三极工作模式切换。开机与静音功能不用多讲,不过 Luke Manley 亲自来台湾发表产品的记者会上有说,静音功能开启时,S-400 II 的耗电量很低,几乎可以当作待机功能来使用,他自己周末听音响,都会用静音取代关机,反正每天都会听,除非会好几天不开机,才会使用电源开关,不过我倒是不好意思这样用,还是怕过度消耗功率管,后级还是每天乖乖关机。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5)

至于四极/三极管工作模式切换,则是变化音色的有趣设定,四极管工作时,可以达到300瓦最大功率,而切换至三极管则是150瓦,其实,不管是150瓦或300瓦,在大多数居家空间,都是相当足够的输出功率,驱动音箱的力道只有些微差别,可是两者的音色表现不同。四极管全功率输出,就像是跑车的 Sport Mode,力道最强悍,音箱控制力最强,而三极管就像是 Comfort 模式,出力小一点,音质比较软绵一些,音色比较柔顺一些,没有哪个模式比较好的问题,只看您想怎么听音乐,想舒服听小编制的室内乐,三极管很对味,换成规模庞大的交响乐,四极管更具权威感,这鱼与熊掌可以得兼的工作模式切换,等于一部后级当两部机器用,可柔可刚,让您左右逢源。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6)

切换四极管与三极管模式很简单,只需要按下面板的Mode按键即可,当S-400 II处于四极管模式工作时,显示为绿灯,按下Mode键之后灯号闪烁,显示屏倒数150秒,让放大线路切换到三极管工作模式,倒数结束变成红灯,就变成三极管放大。切换之间需要等待,是因为电压增益与输出功率都改变,所以一样要花时间软切换。

搭配 VTL 自家 TL 7.5 III 前级

搭配 S-400 II 的前级是 VTL 自家 TL 7.5 III,数字频源是 emmLabs TX2 SACD/CD 播放器与 DA2 V2 数类转换器,还把 Linn LP 12 Klimax 接了上去,这么好的后级,不听听黑胶怎么行。前级与 DAC 都摆在 HRS RXR 音响架上,而 S-400 II 太重了,只能落地摆在脚垫上,我在代理商那里看过专门给重量级后级使用的 HRS 单层架,心想如果一起搭配,S-400 II 可能还会更厉害,可是光是这样听,我其实已经心满意足了,至于音箱,当然派出当家花旦 Wilson Alexia 2。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7)

试听 S-400 II 之前,我才听过 Dan D'Agostino Momentum HD Pre 与 Momentum M400 前后级组合,让我听见 Alexia 2 更上层楼的表现,可是 S-400 II 的声音,则是不一样的味道,我本来以为可以分个高下,可是越是听 S-400 II,越是觉得两者各有各的好,这好像法拉利与兰博基尼,都是梦幻跑车,可是各自的优点有点不同,真的要两者择一,那可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而是偏好的优点不同,不过最近朋友常跟我讲一句流行话,叫做“小朋友才做选择”,如果真空管机与晶体机,各有各的好,那就都买吧,因为“小朋友才做选择”。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8)

回来讲 S-400 II 的好,关键还是在真空管啊!晶体放大线路当然有其物理特性,输出功率容易胜过真空管,可是真空管作为功率功放最原始的放大组件,仍然具备独特声音魅力,那就是中频段的饱满与自然的高低两端延伸,而 S-400 II 可不是普通真空管机,而是大功率真空后级,拥有可以与晶体机相提并论的驱动能量,音乐的权威感高,反应速度快,同时又具备真空管暗藏的柔劲,或者说,大功率的 S-400 II,就是刚中带柔的绵里针、袖里剑,在音乐的快速瞬时反应中带着真空管的Q弹。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9)

快速的瞬时反应与强力的动态对比

既然坐拥 300 瓦大功率,那就直接猛爆上场,发烧友熟悉的《Tricycle》电影原声带主题曲,难题在于动态对比,前奏的键盘乐器录音,音量不大,听似人畜无害,可是爵士鼓与电贝斯猛爆的进场,音乐动态暴冲式地拉高,大鼓圆滚厚实,小鼓则是狠辣干脆,接着每一次爵士鼓过门,力道又快又狠,S-400 II 轻轻松松地把静与动的对比拉开,游刃有余。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10)

在钢琴主奏之后,轮到电贝斯登场,S-400 II 的 Q 弹韧性,每一颗音符都饱满鼓涨,爵士鼓这时候至敲打着 Hi Hat,让电贝斯好好发挥,花俏的低频在指板上快速游走,然后轮到爵士鼓要狂飙了,电贝斯指弹奏节奏固定的单音衬底,爵士鼓猛爆地飙一轮,Tom Tom 飞快地打一轮,Cimba 连续敲个不停,鼓点简直如暴风雨般狂下,可是 S-400 II 把每一个打击乐的颗粒,清清楚楚交代,这代表功放抓得住音箱,控制力稳稳妥妥,每一个爵士鼓敲打的颗粒、音色,鼓的大小不同,快速地在爵士鼓 Solo 中交替狂飙,可是 S-400 II 重现爵士鼓 Solo 的场面,不但热力十足,而且粒粒分明,对比清晰。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11)

再来张低频猛爆,且对比强烈的录音,听 Marcus Miller 的现场录音《Tutu Revisited》,录音的舞台感宽阔,S-400 II 把场面撑得宽大,爵士鼓与电贝斯衬底的节奏,上面铺着铜管明亮且活力充沛的旋律,演奏会的主角是电贝斯手 Marcus Miller,所以电贝斯的声线录得很清楚,强弱对比也大,而键盘乐器与电子合成器,则加入了多种效果,时而在舞台左右环绕,时而收到舞台中央,在 S-400 II 上面,您听到的不仅是够强悍的低频力道,更重要的是现场舞台感,还有录音细节的如实重现,闭上眼睛专注聆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现场舞台的样貌。

唱起马勒游刃有余

换上大编制的古典乐,我们就不由小而大的考 S-400 II 了,直接请马勒上场,庞大的乐团编制,加上极大的强弱对比,马勒总是音响器材的难题。听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的马勒第五号交响曲,第五乐章开场是铜管绵密的长音,木管群与铜管替,迎接铜管群与弦乐织的旋律, S - 400 II 即便不是单声道后级,可是左右声道分离度很高,铺陈出庞大开阔的交响乐团规模感,低音部的弦乐群在右方翻滚,高音部的弦乐群在左方跳跃,铜管与木管群在舞台中央深处, S - 400 II 轻松地推动着 Alexia 2,让音箱消失在空间当中,换化出犹如身处音乐厅前五排的管弦乐魄力。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12)

15 分钟的乐章,马勒从欢欣鼓舞的雀跃,带入交织丰富的赋格,再来些浪漫至极的弦乐,时而给低音大提琴发挥,S-400 II 的低频不仅有厚度,还有清晰的层次感,展现舞台的 3D 样貌,低音大提琴成群集结在舞台右侧,音乐冲高的时候,定音鼓猛地在中央后方滚出厚重的颗粒,维也纳爱乐的弦乐群,尤其是小提琴声部,拔高之际还能揉出细致的光泽泛音,而木管群与铜管群在舞台中央,交替浮现,位置不一,让录音听来煞是鲜活,就在忽高忽低、忽强忽弱的交替中,各声部紧凑地堆叠,准备迎向终曲,由铜管掀起胜利般的主题,嘹亮的光泽与厚实的音色,撑起庞大的气势,然后快速地冲向终点。Bravo!这样听马勒,太精彩了。

三极管增添些许管味

考验低频,听大编制管弦乐团,我让S-400 II用四极管模式火力全开,再来我想轻松听,切换为三极管模式,等待150秒,让S-400 II进入 Comfort 舒适模式。其实,试听过程中交替比较过多次,听大编制管弦乐,还有低频强劲的录音,四极管的音乐权威感、瞬时反应速度与控制力道,比三极管要来得好,可是三极管多了些绵密软劲,速度没有四极管那么飞快,可是音质多了点柔韧的筋道与 Q 度,可以这么说,四极管的音色比较阳刚,而三极管的音色比较阴柔,这 S-400 II 可说是刚柔兼备。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13)

来听Eric Clpaton 《Unplugged》演唱会,这张1992年发行的CD,可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切换至三极管模式的S-400 II,不用开大音量,现场音乐会的气氛就很浓厚,开场的群众欢呼声,Eric Clapton小声试着吉他,爵士鼓与其他乐手同时试音,Eric Clapton 说声“Are You Ready?”,便弹起《Signe》轻快的蓝调木吉他,舞台略靠右边边的是 Eric Clapton,左边是多年搭挡 Andy Fairweather Low,舞台上都是原声乐器,所以演唱会才叫做“不插电”。

小音量来听 S-400 II,虽然场面跟着变小,可是中低频不会变得缩缩的,尤其像听《Unplugged》这种原声吉他的现场,本来就不是拼大音量,那样的吉他反而会变得颗粒太大,根本就不像木吉他,而用适当略小的音量来听,S-400 II 维持很好的工作线性,木吉他清脆爽朗,听《Before You Accuse Me》,标准 12 小节蓝调节奏,左边的吉他弹着节奏,右边则是 Eric Clapton 的 Solo,舞台的呈现并没有因为音量变小而蜷缩在一起,依然保有宽阔与清爽的样貌。

人声绵密又有暖意

再来首好听的歌,听波伽利《Si》专辑的《If Only》,选这首歌不光为了波伽利,还想听张惠妹,键盘乐器噗着厚实的低频,即便让 S-400 II 处于舒适的音量,中低频依然绵密,有着适度的饱满感,波伽利用意大利语唱一次《If Only》,再用英语唱过,轮到张惠妹登场,清亮的嗓音先走在较低的音域,等到副歌往上飘的时候,张惠妹歌声的力度与光泽,加上波伽利和唱,三极管模式工作的 S-400 II,听得入迷的是绵密又有味的男女对唱,S-400 II 可不光有着浑厚扎实的驱动力,用舒服的音量来听,音色韵味十足又细腻柔美。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14)

最后,我换上了黑胶,听《Maria Callas Remestered》,这是全新母带后制的黑胶,选 B 面的《La Mama Morta》,这出歌剧《安德烈. 谢尼叶》并不出名,可是电影《费城》拿来当作配乐。老录音重新后制,在 S-400 II 上面依然听得见浓郁的模拟味道,前奏的大提琴独奏沧桑且形单影只,小调的音乐甚是忧郁,卡拉丝唱起小调的咏叹调,音像凝聚在音场中央,乐团音量不大,不抢戏,S-400 II 轻松呈现出音乐的情感,我想说,三极管模式的 S-400 II,多了点管味暖意。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15)

等第二段转调翻腾而上,女高音唱起主角对爱情的憧憬与期待,音乐热度拉开了,从悲伤转为希望,乐团与女高音越发激昂,最后冲上“Io son l'amore”(我就是爱情)的高潮,S-400 II撑起卡拉丝情感满溢的高音,反复三四“Io son l'amore”收尾,听完这轨,舍不得拿起唱头,继续听下去, 听卡拉丝唱《波希米亚人》的咪咪,与爱人分手的咏叹调,一路把唱片 B 面听完。

力拔山河还可刚可柔

S-400 II 是不折不扣超重量级真空管后级,用精确控制的供电系统,建构不需调整的自动偏压,让推挽后级随时维持在最佳状态,从头到尾的全平衡放大架构,逼出 300 瓦的强悍功率,而且可刚可柔,内力雄浑,四极管模式音乐外放,大开大阖,换成三极管模式,控制力依然好,但多了音乐聆听的亲昵感,添一点管味。想拥有真空管机,又怕常要调整,放心,S-400 II 不给您添麻烦,它会聪明自动调整,而 S-400 II 不仅拥有力拔山河的驱动力,还可刚可柔,满足您多样化的聆听想象,对于喜爱真空管,又想坐拥大功率,S-400 II 是值得投资,一辈子相伴的音乐好伙伴。

喜力士h400x功放参数(力拔山河且刚且柔)(16)

VTL S-400 II 真空管立体声后级功放参数

类型:真空管立体声后级功放 输出功率:四极管输出 300 瓦,三极管输出 150 瓦(负载5欧姆) 使用真空管:6550 或 KT-88 x 12,12AT7 x 1,12BH7 x 2输入阻抗:48 kΩ 尺寸:290 × 610 × 610 mm(宽×高×深) 重量:158.7 kg(机器本体)参考售价:374980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