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

从2016年闵家桥区块拆违,到2017年小城镇整治,到2018年“全域提升、全面发展”行动,再到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百日攻坚,这几年来,浙江海宁市许村镇都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中的“绊脚石”,破除发展中的“不公平”,行动不可谓不多,力度不可谓不大,成效不可谓不明显。

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1)

时至今日,新一轮“全域整治、全面发展”行动的号角再度吹响,拉开了决战决胜杭海新区全面整治的序幕。在前阶段整治基础上,这一次,海宁市委、市政府为何要再度重拳出击开展整治行动?答案就在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排头兵的使命担当中。

一问:许村以怎样的姿态融入杭州?

这次大会战意义不同以往。可以看到,这次的“两全”行动有了一个亮眼的前缀——杭海新区,这不仅是对整治重点范围的地域限定,更是对整治行动的精准定位及明确的战略目标。

如果说,前几年整治,更多着眼于现实需求、现实所迫;着眼于省、嘉兴下达治水拆违任务的落实,那么这次大会战,我们着眼的全新方向便是“融杭”。

许村与余杭,特别是余杭主城区——临平,历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嘉兴首位战略、我市杭海新区战略布局相继出台,许村当仁不让地站上了一体化发展的风口和前台。可以说,许村已上升为嘉兴、省乃至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许村融杭步伐不断向前。2016年9月,余杭、海宁两地签订区域战略合作开发协议,首期规划总面积2200亩。如今,合作区块建设如火如荼,首个合作项目——南大街正式通车。杭海城际铁路、G20高速抬升、京杭运河二通道等项目的相继开工,11座桥梁及连杭快速路“嫁接”两地,进一步打通了融杭的交通大动脉。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去年,宝武总部、浙大网新等重大项目正式落地,为优化许村产业结构提供了强劲动力。

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2)

随着融杭的不断深入,以龙渡湖为核心,许村新城周边配套不断升级。艺创中心、杭海万朵城、市民公园等公共配套项目陆续建成,越来越多的许村人住进了商品房,一座融杭新城初见雏形。

“对许村而言,融入杭州,不能以镇村形态融入,不能以‘低散乱’业态融入,而要以城市姿态、高质量状态融入。”这几年来,许村一直以各项整治行动回答着“以怎样的姿态融入杭州”这一历史命题。

让我们跳出许村看许村、跳出海宁看海宁,跳出杭海新区看杭海新区,站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杭海新区深度融杭的高度来审视这几年整治行动取得的成效,可以看到的是,虽然许村经历过多轮整治,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解答这一命题“任重而道远”。

比如,对标相毗邻的临平,一街之隔俨然两个世界:一边高楼林立、秩序井然;另一边却是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反弹,垃圾偷倒行为时有发生,农村租赁户、作坊等存在污水、废水直排现象,反差十分强烈。又如,工业园区与村民小组界限不清、功能不全、品位不高,严重制约家纺产业的规范发展和转型升级。再如,部分企业存在分割转租等情况,土地利用率和亩均产出率低于平均水平……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许村无论在平台能级、产业发展,还是人居环境、社会治理等各方面都与杭海新区的定位不相符。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此次“两全”行动整治的重点:我们既要解决水、气、违建、垃圾等“面子问题”,更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人口结构不合理、规划布局不科学、社会治理不精细等“里子问题”,才能彻底打开高质量建设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排头兵的新局面。

去年年底,随着最后一户农户在协议上签下名字,许村镇景树村5个村民小组214户农户全部签约集体土地高层公寓房安置,取得了全市农村搬迁采用高层公寓安置的重大突破。“政府的安置公寓就建在杭海新区,开车5分钟就到了。这些公寓的楼面均价在1.5万元左右,还可以入市交易,这笔账算下来很划算。”村民姚锦浩笑呵呵地说。

姚锦浩对住进公寓楼的期待是许村美好未来的场景之一。你是否畅想过未来的许村是什么样?前不久,许村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许村新城总体城市设计和龙渡湖片区详细城市设计初步通过评审,基本锚定了未来五年许村城乡总体规划结构与布局,一幅未来许村的美好画卷就在眼前。

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3)

未来许村,杭海新区一体化发展,融入杭州、路网衔接、高架联通,城铁呼啸而过,“不是杭州,就在杭州”;未来许村,许村新城是高质量品质新城,是时尚产业、数字产业、总部经济产业新城,是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示范区,是产业高地和人才集聚地;未来许村,生产生活分离,公共服务均等,企业集聚园区、农业集聚田园、社区集聚城镇,许村老百姓住在别墅里,住在价值不菲的公寓里,长三角一体化、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国际化,这几个“化”在许村率先实现,成为“重要窗口”中和美锦绣新许村。

二问:许村家纺产业如何打破桎梏?

“家家织机响,户户织布忙。”提起许村,家纺必是第一印象。借改革开放春风,许村成了民营经济的最早萌发地,这里家纺作坊和加工厂迅速兴起,一匹布成就了镇强民富的许村。改革开放以来,许村的企业家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使“许村家纺”名扬四海,成就了许村“中国布艺名镇”的响亮名号。

如果说,产业发展初级阶段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许村毫无疑问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但在解决“大和小”“好不好”“强不强”的过程中,许村的表现却落后了。时至今日,许村家纺产业的快速起步成了转型发展的桎梏,园区规划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安全隐患突出、违建多发高发等,无不阻碍着家纺产业规范发展、转型升级。

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4)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随着周边地区家纺产业的后来居上,许村家纺的先发优势日渐消失,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摒弃等一等、歇一歇的思想,更不能裹足不前、抱残守缺,以彻底的整治破除发展中的瓶颈,加快构筑家纺产业新的发展路径。

地处江南水乡,许村自古以来便有种桑养蚕、缫丝织布的传统,不少农户通过变卖织布维持家庭生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许村家纺人从杭州引进织锦被面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几年后,又从广州引进装饰布技术,仅用了三年时间便打开了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政府因势利导提出“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思路。乡镇企业、个私企业、联户企业等多种经济组织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在许村兴起,家纺产业蓬勃发展,使许村成为海宁乃至嘉兴乡镇经济发展的标杆。一系列创新之举,在当时看来颇为超前。

此后,许村大力规划建办工业园区,相继建成丝绸被面专业市场、海宁中国家纺城、家纺城国贸中心,连续举办海宁家纺博览会和设计大赛。许村家纺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快速崛起,市场不断拓展,“海宁家纺”品牌在国际上打响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年来,许村家纺正在从“一块布”到“一个家”转变。“企业大量引进国外生产设备,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丰富家纺产品品种和结构。”海宁市家纺协会会长曹咬强说。同时,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许村家纺积极与家具行业、软装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各家装相关联的产业共同合作,逐步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

走进企业可以感受到变化。浙江勤联纺织织造有限公司引进了自动锁边机、立体裁剪机、激光切割机、真空蒸汽定型机,提高窗帘产品精细化程度,使产品更加符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公司董事长冯祥甫表示,企业以“机器换人”推动产品升级,加快布局国内市场。企业还与软装设计师合作,承接酒店等软装工程,为客户提供整体软装解决方案。

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5)

从布到家,家纺企业正在主动靠近消费者。海宁市布妍诚纺织有限公司注册了全新的窗帘品牌“寻物启式”。“不仅是窗帘,更要把它打造成一种生活方式。”公司董事长周惠峰说,围绕这一品牌,企业还将开发抱枕、桌垫等小家纺产品,系列化、成品化,让品牌逐渐深入到消费者心中。

从中国到世界,许村家纺正在主动走向国际化。去年,走过19个春秋的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正式更名为海宁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博览会。家博会上,许村镇与中纺联、中家纺签署了共建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协议,更为许村家纺提升世界影响力、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许村家纺产业的鲜明特色,使得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遍地开花。虽然有不少企业脱离了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进入园区走上了“正规军”的道路,但面广量大的家庭作坊仍然顽固存在。这是许村家纺产业当前面临的困境之一。

近年来,家庭作坊给群众带来红利,但逐渐失管失控。周边人口、低端产业井喷式增长,通过生产厂房、房屋租赁的方式输送到千家万户,使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的压力骤然增加;违章建筑多、“低散乱”企业多、安全隐患多,环境整治难、流动人口管理难、产业提升难的“三多三难”问题难以根本解决。这些既有模式、既得利益,成为全域性、全民性、全局性问题,成为推动整治改革的一道坎。

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6)

家纺产业在长期发展中存在的不少“顽疾”,也在“12·3”事故中暴露无遗。

园区规划不合理,“园中村”现象突出。园区路是许村工业园区建园初期的核心区块,由于该区块建成时间较早,规划建设存在局限性,企业分割转租等情况十分普遍,土地利用率和亩均产出率低于平均水平。许巷村红升组至浙江华德利纺织印染公司区块,企业与村民住房、商铺等穿插交错,形成“园中村”现象,导致园区界限不清、功能不全、品位不高、秩序混乱。

纺织后整理行业环境问题突出。走进位于荡湾工业园区个别烫金厂,可以看到现场车间内部环境脏乱,油料桶随意堆放,涂层油料味道刺鼻。部分纺织后整理企业存在废气收集、处理不到位等情况,甚至有部分企业存在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同意的情况下就开始生产的涉嫌违法行为。

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一些印染企业存在违规搭建防雨棚、占用消防间距的现象;部分企业车间安全出口配置不足;还有企业为增加生产、仓储空间,私自建设夹层。租赁厂房、家庭作坊、“三合一”场所消防通道堵塞,存在消防设备配置不足等安全隐患。

这些“顽疾”经过多年已经成了“积弊”,制约了家纺产业和企业的做大做强。

来看一组2019年的数据:从规上工业看,许村规上工业产值138亿元,总量列除硖石、海洲外10个地区第6位。从企业规模看,许村209家规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6612万元,列10个地区末位。从能源消费产出看,许村规上工业企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仅0.96万元/吨标准煤,产出率列10个地区末位。

可以看出,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质量,还是发展结构,许村的表现都不够好,全方位整治迫在眉睫。

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7)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千亿时尚产业集群建设政策出台,在我市着力打造的千亿级时尚纺织产业集群版图中,家纺行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村作为杭嘉一体化先行区排头兵,更需要大力发展高质量的时尚产业。许村镇与中纺联、中家纺共建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的协议的签署,也使家纺产业的时尚化转型步入快车道。

无论是历史时代的要求,还是党委政府的期望,还是产业发展的规律,许村家纺产业都必须经历一次全面整治,破旧立新,甩掉包袱,抓住机遇,才能在新的跑道上重塑辉煌。

今年以来,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出现困难,但不是说整治工作可以先停一停。省委书记车俊在全省县委书记交流会上强调:“面对复杂局面保持定力,不管形势怎么变化,我们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节奏不能变,哪怕经济下行压力再大,落后产能、污染企业该淘汰的还是要淘汰,市场该升级的要升级,注重数量更重质量。”

这次整治围绕家纺产业有四项行动:家庭租赁企业(作坊)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纺织后整理行业整治专项行动、工业园区规范用地整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从作坊、企业、行业、园区四个维度,围绕用地、环保、安全等三项内容进行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集聚,全力推进家纺产业的规范发展、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当前,也是企业抢占机遇的好时机。艾她服饰、金佰利纺织、金永和家纺等企业善于发现危中之机,利用线上直播,拓展销售渠道。金佰利公司董事长鲁金州亲自上阵直播,与2万多经销商直接对话,阐述企业的发展理念,巩固拓展国内市场。同时,企业每周三举行一场直播,请来软装界“网红”为经销商授课,传授直播秘诀。金永和家纺接手“帘到家”平台,并举行了线上发布会,50家企业、500家全国门店及产品统一亮相,推出布艺软装商城,积极融入终端消费。

鼎新革故,以整治破除发展桎梏。我们要把握疫情影响窗口期,把当前产业格局调整加速等变数,转化为专注整治、苦练内功的利好,把优存量作为抓手,为建设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打前站,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发展。

三问:许村靠什么迈入高水平全面小康?

与民营经济三十多年的突飞猛进相比,许村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却是远远落后了。这些年来,农村乱搭建多、社会秩序混乱、村庄环境脏乱、垃圾偷倒频发等问题一直是许村的“软肋”。环境之殇不仅让许村人如鲠在喉,更让杭嘉一体化先行区排头兵的形象蒙上了灰。

对于环境的整治,许村行动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经历了多轮大力整治,成效并不突出,不少问题仍然以各种形式重新“露头”,严重影响了杭海新区的发展,降低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许村的环境整治已到了退无可退,投入再多也不为过的地步了。

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高标准社会治理的关键期。新一轮“两全”行动,目的就在于补齐许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中的短板,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真正实现“不把违章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带入高水平全面小康”。

塘桥村翁金线附近一无证无照废旧物资回收点被取缔;家纺城园区路夜间乱设摊难题得到全面整治,翁埠集市夜宵摊垃圾乱堆、污水直排被查处;许巷村红升组拆迁区块私自开业的洗车店污水直排被责令停业搬离整改;王安桥港漂浮的垃圾被打捞,两处污水直排点接入管网;海宁、余杭两地开展跨区域垃圾偷运乱倒联合治理行动,查处垃圾偷倒百余起……

近年来,生态环境整治这场攻坚战在许村持续推进。2019年,杭海新区全域综合整治、生态环境百日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多场攻坚战在许村打响,环境整治保持常态推进。为此,许村建立领导联村包干制、周二“问诊会”、周三全民环保日等制度,围绕“水、路、气、废、坊、土”等多个重点领域实现逐一突破。去年以来,全镇排查整改各类生态环境问题5544个,一批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消除。

环境整治最终受益的是百姓,这几年来,百姓的感受最深刻。

许巷村河田组,国良饭店门口焕然一新。原本门口空地上私搭着雨棚,摆放着桌椅、餐具、脸盆等杂物,地上还流淌着污水,现在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硬化之后的水泥地面,边上还竖起了文明宣传语。“挺好的,停车也方便了。”整治成效摆在眼前,原本不大情愿的饭店负责人态度也有了转变,还主动做起了群众工作,并愿意为门口的环境改善出一部分资金和场地。

金田福,翁埠村村民。他说,自家造的五层楼20个房间都出租了。在镇、村有关人员的指导下,他给每个房间都设置了逃生梯、灭火器,每次有租客住进来或者离开,他都会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详细登记信息,并第一时间通知派出所排查。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要给他们这些负责的房东奖励绿化盆景。管不好的,则要加收卫生费。“自己租出去的房子要管好。”

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9)

通过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新天地。许村排出了142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建代整,彻底消除村庄脏乱差的面貌。

在永福村,池塘经过整治后种上了许多水生植物,道路完成了“白改黑”,墙上还绘上了生动有趣的墙画。凭借良好的环境和悠久的家纺布艺历史,永福村成功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科同村创新“镇村承担建设费用、乡贤捐出一部分资金、百姓无偿提供土地”的众筹模式,依托科同港的天然优势,共同推进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村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李家村与物业公司合作推出“垃圾分类智慧云平台”,垃圾分类实现大数据和智能化,同时还将村民的垃圾分类与“文明银行”相挂钩,首期积分换实物获得村民广泛好评。

虽然,这几年许村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难以得到根治。

在去年与今年嘉兴的多次暗访中,许村生态环境问题暴露无遗: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不到位,池塘、河道水质堪忧,工业废弃边角料露天堆放,垃圾偷倒时有发生,道路沿线乱堆放顽固存在……显然,生态环境仍是许村各项工作的薄弱点,许村也成了全市的薄弱点。

我们不禁要反思,为何许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久治不愈?从面上问题来看,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根源在于潜藏在下面的人口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发展质量问题,最终就是利益机制问题。随着周边低端产业外溢,许村成为承接低端产业的“洼地”,低端产业带来的人口剧增,给许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生活污水直排、垃圾日产量剧增、家庭作坊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交通安全事故、社会治安压力等使许村的隐性社会治理成本大大增加。

诚然,这些外溢的资源给许村人带来了不少实惠,但是“站在火山口上赚钱,坐在垃圾堆上数钱”的发展模式颇有急功近利的味道。在杭海新区建设快步推进的当下,这种模式急需“踩刹车”“转方向”“断舍离”。

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10)

如何做到治标又治本?如何兼顾“面子”和“里子”?新一轮“两全”行动给许村指明了方向,通过九大专项行动中的家庭租赁企业(作坊)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村庄集聚搬迁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彻底解决许村“问题发现不了”“整治彻底不了”和“面貌改善不了”的问题,补齐短板、彻底整治、迎头赶上。

针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将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以创建市美丽乡村示范镇为抓手,围绕“三个清零、六个整治、两个提升”总要求,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针对家庭工业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开展家庭租赁企业(作坊)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排摸镇域内的服装家庭作坊、“三合一”家庭作坊、水洗等重点行业领域,厘清家庭租赁企业(作坊)底数,严格落实“十个一律”措施,打击取缔一批、改造规范一批、发展扶持一批。实现无证无照家庭作坊规范整治,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有效整治,家庭作坊“门前三包”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海宁许村会规划成杭州临平区(以何面貌迈入全面小康)(11)

开展“两全”行动,也是对许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未来,许村将是一座融杭新城,在整治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从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管理转变,从行政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从镇村管理向城市管理转变,传统产业服务向新型企业服务转变,为今后杭海新区的建设和管理打下扎实基础,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