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为什么反感预制菜(但要让消费者知道)

如果你在外卖平台上点了一份餐,从下单到接到骑手的取餐电话仅仅用了十多分钟,那你大概率是点了一份预制菜近两年,预制菜发展迅速,已由速冻米面等少数品类,拓展至酸菜鱼、佛跳墙等多种菜品,有些只需简单加热几分钟即可食用不仅是外卖,甚至在餐厅堂食中也能看到预制菜的身影行业报告显示,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如乡村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80%以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大家为什么反感预制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家为什么反感预制菜(但要让消费者知道)

大家为什么反感预制菜

如果你在外卖平台上点了一份餐,从下单到接到骑手的取餐电话仅仅用了十多分钟,那你大概率是点了一份预制菜。近两年,预制菜发展迅速,已由速冻米面等少数品类,拓展至酸菜鱼、佛跳墙等多种菜品,有些只需简单加热几分钟即可食用。不仅是外卖,甚至在餐厅堂食中也能看到预制菜的身影。行业报告显示,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如乡村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80%以上。

如今,餐饮经营者将预制菜加热后进行销售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很多时候,消费者以为自己吃的是新鲜热炒,但可能就是后厨把预制菜拿出来加热了一下。可以说,虽然正规企业的预制菜在质量上有一定保证,且同样可以饱腹,但销售预制菜不应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一般而言,人们在饭店消费餐饮时,自然而然地会认为其所购买的餐品是厨师现做现炒,很少会想到在饭店所食用的美食也是现成的预制菜。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中往往还含有一定的厨师烹饪技艺、操作成本,并体现出对厨师手艺的认可。而吃到口中的却是加热后的“罐头”食品,可能很多人知道真相后都不会接受。可能在一些消费者看来,支付高价购买预制菜,倒不如在家煮方便面或罐头食品更方便实惠。尤其是一些消费者对饮食比较讲究,追求特色美食,向往名厨名店招牌,甚至就是冲着厨师而来的,基本上不会选择预制菜。

虽然有观点认为标准化生产的预制菜更加安全卫生,但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并非牺牲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挡箭牌。相反,预制菜的成本、添加剂使用情况、营养成分、营养价值等与厨师现做现炒的菜品有明显差异。且有研究表明,预制菜在口味上可能不及新鲜菜肴,加之由于制作食材的因素,长期食用预制菜可能产生营养不良、发胖、增加慢性病风险等后果。

上述多种因素更说明了预制菜与现炒菜品有着本质区别,消费者不该被蒙在鼓里。当然,这并非是说应全盘否定预制菜,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快捷、成本可控,也是其能迅速发展并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关键。而是指,经营者提供预制菜时,理当尽到提示告知义务,让消费者知情。哪怕有消费者不在乎是预制菜还是现炒菜,也应满足其知情权,进而让其有充分的选择权。尤其是,当消费者自行按照说明书加热的预制菜与饭店“厨师”加工的预制菜具有同样食用效果时,更应让其知情。因为,让消费者花“现炒菜的高价”购买没有厨师手艺、没有烟火气的预制菜,就涉嫌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等情况。

长远来看,相关部门有必要在促进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与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找准平衡。一是建立预制菜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减少行业乱象,让预制菜更加安全卫生健康。二是夯实经营者的提示告知义务。进而让消费者既吃得健康如意,也吃得明明白白,而非成为冤大头。 史洪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