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数(二三子并非约数)

“二三子”并非约数——“二三子”源流探微,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数(二三子并非约数)

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数

“二三子”并非约数

——“二三子”源流探微

李弗不

近日听一报告,一位与会者在发表看法时说道:“贪者为何?为其二三子矣。”

发言者意为,贪者是为让其几个儿女生活无忧才贪赃枉法。 “二三子”(几个儿女)是如此之意吗? “二三子”决非此意。那么,“二三子”究竟是何意?典出何处呢?

“二三子”是“你们、诸位”的意思。

至于出处,有人认为“二三子”典出《左传》,并沿袭旧说,认为是出自“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我秦穆公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或“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

还有人认为是成语“二三君子”的缩略,典出《汉书·楚元王传》:“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我和你们各位同心协力,希望能够革除弊端)

于上二说,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二三子”应该是典出成书更早的《论语》。翻阅整部《论语》,共有以下五句六处提及“二三子”:

(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论语·八佾》)(你们为何要担忧没有官做呢?)

(2)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诸位认为我有什么隐瞒的吗?我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我没有什么行为不可以告诉你们的,这就是我孔丘。)

(3)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论语·子罕》)(还不如死在你们这些学生手里呢!)

(4)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5)二三子!偃之言是也。(《论语·阳货》)(同学们,子游说得对。)

在《论语》中,“二三子”是指孔子的学生们(你们或同学们),是孔子教学的一种口吻。历史上沿用这种用法的文人也很多,如:

(1)眷我二三子,辞义丽金雘。(江淹《杂体诗》)

(2)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韩愈《山石》)

(3)知我者,二三子。(辛弃疾《贺新郎》)

此外,还须注意两点,一是“二三子”有时可以说成“二三臣”,如“岂唯二三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是“二三子”不等同于“二三其德”,如“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上句中的“二三其德”是指有时二有时三,经常改变,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

源自《语文报·高中版》第963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