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卧在柳树下晒太阳的故事(读书故事⑤采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文建美 实习生 宁静怡 攸县报道

攸醴交界处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巍峨的彤岭大山遮住了“远方”。

1953年8月,李放鸣便出生在彤岭大山脚下,一个有着五个孩子、母亲眼睛矇胧、只有父亲一个弱劳力的贫困家庭。

眼前看不到的“远方”,他用书籍给自己铺了一条“走出去”的路。

“像工蜂千里追花酿蜜”

小时候,李放鸣最爱的是读语文,最喜欢的是写作。文章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让他初尝了读书的甜头。这种喜悦渐渐使他懂得:书是他向上成长的台阶,并在心中萌发了一种“嗜书为命”的爱书感情。因此,他自初小一年级起,就将自己读过的书,都珍藏了起来。

李放鸣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打牌,但却极爱买书,数10年来他把节省下来的钱,多用于购书。每当进城开会或办事,哪怕时间再匆忙,他都要到新华书店精心挑选数本心爱的新书,当珍宝一样喜孜孜地带回家。他把自己的“找书”比喻成“工蜂追逐花蜜”,1998年秋他首次到特区深圳时,为了补齐两本《金陵春梦》的失本,几乎跑遍了半个深圳。为补齐三本“星火燎原”失本,他在县图书馆旧书楼上寻了一次又一次……就这样,书越买越聚、越存越多,成了他人生旅途上的一笔特殊财富。

2008年,李放鸣成功争取了攸县笫一家“农家书屋”落户到自己家。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5月12日,时仼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谭好强、县文广新局局长刘桂芬和县图书馆馆长王晓东,一齐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到目前为止,他已拥有一个60平方米的家庭大图书室,2005年曾被评为全县的"优秀藏书户"。

一个人卧在柳树下晒太阳的故事(读书故事⑤采蜜)(1)

李放鸣家庭图书室。

“不动笔墨不看报”

参加工作后,李放鸣在文化宣传的岗位上坚持了40余年。他担仼乡广播自办节目编辑,向报刊、电台、网站投稿,使坪阳一度成为攸县在省市新闻媒体发稿最多的乡镇,1998年他被攸县县委宣传部评为全县十佳通讯员之一。

2017年,退休后的李放鸣因为写作上小有名气,被攸县有关部门聘请,为攸县五区大会战之一的旺景区指挥部编辑简报;2018年至今,他被宁家坪镇政政府返聘为镇文化站长,继续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平台的增大与不断的磨炼,李放鸣在写作上的成绩更加亮眼。2022年,他在市以上媒体发稿总数达到了132篇,其中:国家级42篇、省级39篇、市级51篇,他的稿件登上了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学习强国等各大媒体。对于他而言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见稿件被登载。

一个人卧在柳树下晒太阳的故事(读书故事⑤采蜜)(2)

李放鸣的自编书。

“十年作家梦,书香伴我行。”

在县内前辈的提携和引导下,李放鸣现已成为攸县作家协会会员、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青年文学家株洲文苑编委会成员和湖南科技报特约作者。

他的作家梦越做越甜蜜,多少个夜里凝神静思,多少个文波脑际涌现,多少次跳床抓笔疾书,多少篇文稿这样写就。充满正能量的报告文学、美丽的坪阳山水画卷、英雄群像、逝去岁月的重现;远逝亲情的怀念……苦变成了甜,写变成了乐。

李放鸣热爱写作,他是《文艺窗》发稿常客。在作协的组织下,他积极给《孝亲敬老暖攸州》《攸县风物》等地方志书撰稿,向《青年文学家》《湖南红网佳作天地》等投稿,参与“三湘读书月”征文并获奖。在第一部《笔耕墨痕》文集问世后,又相继出版了《坪阳印记》《锦秀田园花果香》《文化赋彩润山乡》。

抚今追昔,李放鸣感慨万千:“在攸县作协这块园地里当一株无名小草,是自己今生中的最美遇见;向会刊致一篇自己心灵中的文稿,是自己开放在世间最美的鲜花!”

相关链接:

读书故事 在书香里体会人生百态

读书故事①丨湘妹子罗娜:读小学时第一次从书中认识“冇”字

读书故事②丨醴陵“农人”邓立平:父亲再也不骂我“蠢宝”了

读书故事③丨采茶姑娘张冬娇:放下头花“换”了书

读书故事④丨公益有心人龙兴:孩子的接头暗号不都是“孤勇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