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去世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痛(他在27岁时意外身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朋友间非常流行互寄明信片。买来精美的卡片,提笔静坐,皱眉屏息,然后深沉地写上一段寄语。

那时候的人单纯,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会表白情感,写得最多的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整得大气磅礴,总之是希望将革命友谊进行到底,让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

其实,大多是互相模仿,至于这两句诗出自哪里? 作者是谁?倒不是很关心。

实际上,这诗的作者是王勃,号称初唐四杰之一。

因病去世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痛(他在27岁时意外身亡)(1)

王勃可是个神童,怎么个神法呢?

史书上说他6岁就能写诗,而且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时他做了一件非常牛的事——在读了历史学家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提笔写下了《指暇》,指出颜师古的错误,驳倒了权威颜师古。这就好比今天有个9岁的小学生读了司马迁的《史记》后,提笔写下了指摘司马迁的文章,并发表在网络上,你说牛不牛!

这么牛的少年神童,让一个叫杜易简的人逢人就夸:“我们隔壁老王的儿子,太厉害了……。”据说,这个杜易简是杜甫的叔爷爷,唐高宗时的进士,九岁能属文,长博学。都不是凡人!

在公元666年——这个六六大顺的年份里,16岁的王勃直接给唐高宗写信,送上了自己的新作《乾元殿颂》,接着便直接被授予“朝散郎”的职务,捧上了国家的铁饭碗。

想想看,当我们还浑浑噩噩的时候,人家王勃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俯视众生了,这是什么差距啊。

那篇写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也搞明白了,从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就可知道,是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去四川任县令的。老杜临行前,王勃来送他,站在巍峨的长安城外,小王满含深情地对老杜说:“我们都是出来做官的,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这话说的多好,1300多年后,仍然被人们口口相传。

因病去世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痛(他在27岁时意外身亡)(2)

在端上铁饭碗后,王勃被沛王李贤看重,挖去做了秘书。不过王勃才智虽高,心智到底还不成熟。当时高宗李治的儿子们喜欢斗鸡,王勃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身为沛王身边的人,自然要力挺沛王、为领导分忧。他就替沛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代表沛王的鸡们向英王的鸡们下达的宣战书》。

因病去世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痛(他在27岁时意外身亡)(3)

文章自然写得不错,但是高宗李治一看不高兴了:“放肆!这不是挑拨我的儿子们之间的不和嘛!”皇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王勃被从沛王的府里赶了出去。自此,神童先生成了无业游民。

皇亲国戚不好伺候,干脆伺候自己的亲爸爸算了。王勃想:“当儿子的怎么能不懂医药呢?万一老爸老了有病,咱可不信那些江湖医生。”他虽然被开除公职,但人脉还在。有朋友对他说:“你不是懂医药嘛,虢州那地方药材多,正适合你。”

王勃一听:“好啊,好啊,麻烦你举荐一下。”

很快,他就担任了虢州参军,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吧。不过这时候他又犯了一个错误,因为心软而私藏了一个逃跑的奴隶。后来风声太紧,不得已又杀了灭口。杀人抵罪,王勃被投入大牢,危乎殆哉!眼看性命不保,却赶上唐高宗大赦天下,这才捡回了一条命。但这事却连累了他的老爸,教子无方,被贬到交趾(越南北部)当县令去了。

经过这一番打击,王勃明白了,当官原来是高危职业,此后再也不敢碰仕途。出狱一年后,朝廷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恢复他的职务,但王勃决定吸取教训,不玩了,找我爸爸去。

因病去世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痛(他在27岁时意外身亡)(4)

要说王勃这孩子真孝顺呐,想到自己坑爹的经历,心中好不难过,抹抹眼泪打定主意前去越南探望老爸。反正那时候越南的交趾还是大唐领土,用不着办护照,弄条船凑点路费,也就起程了。一路还算顺利,就到了江西的南昌——民间也有传说水神帮了他的忙,他的船一晚上就跑了七百里。后来在元明小说和戏曲中便出现了一句常用的词:“时来风送滕王阁。”

时逢九月九日,南昌城里正在举行一场大Party,主办方是南昌城的大领导——都督阎伯屿,地点就在新修的滕王阁。阎都督打算利用这次宴会的机会,隆重推出自己的女婿孟学士,为他将来接班大力铺垫一番。

因病去世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痛(他在27岁时意外身亡)(5)

王勃正好路过南昌,也被当作特约嘉宾请来入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阎都督感觉是时候表演了,于是号召大家为滕王阁做序。

玩套路,大家都是老江湖了,心知肚明,那孟女婿早已有准备,谁也不会去抢风头的:“写不了,写不了,这么重要的文章唯有贵婿能胜任。”

可偏偏就有实心眼的,表演到王勃跟前时,他接过纸笔:“好啊,我来写。”

啥?大家都傻眼了,哪里冒出来的愣头青?做人会不会?装傻充愣会不会?阎都督更是气的脸成了紫肝色,一拂袖就去了内室。

可王勃太单纯,根本没发现什么异样。他只顾拿着饱蘸墨汁的笔,迁思回虑。抬眼望望窗外,只见江山苍苍,江水泱泱,想到自己的人生,不觉悲从中来,于是涕泗横流,进入忘我之境。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

王勃一口气写完,长长地出了口气,他太压抑了,实在憋的太久了,他需要自我释放,此时正好借阎都督的酒浇自己的块垒。

好了,就这样吧。王勃放下笔,重新端起酒杯:“今天能给我这个机会,都是各位前辈大度,来来来,敬大家一杯,我干了,大家随意。”

周围的人见他一气呵成,文不加点,属文绮丽,也是满座皆惊。

坐在内室的阎都督虽然生气,但出于好奇,还是让下人抄来报于他看,当他看到“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也禁不住奔出大呼:“天才啊,天才!”

因病去世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痛(他在27岁时意外身亡)(6)

《滕王阁序》是至今被人们称为最美的骈文,全文七百多字,成语就达40多个,比如渔舟唱晚、天高地迥、萍水相逢等;典故近50个,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阮籍猖狂,穷途之哭等。其辞藻之繁复,韵律之精彩,令人拍案叫绝。当然它也是中学最难背又必背的课文之一。

676年,长安的唐高宗也读到了《滕王阁序》,说:“此人真是有才,让他回长安吧,朕要重用他。”旁边的老太监为难地说:“陛下,王勃去交趾看望他的父亲,在南海溺水,已经去世了。”高宗愕然!

时年,王勃27岁。

因病去世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痛(他在27岁时意外身亡)(7)

面对滕王阁中王勃的雕像,相信许多人都会感慨,对于这位文学天才,造物主真不该这样刻薄悭吝。唐代诗人中得享上寿者为数不少,怎么偏偏同这位“初唐四杰“之冠过不去呢?不多留给他一些创造璀璨珠玑的时间呢?难道真是天妒英才吗?

现在在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还有原建的王勃墓地及祠庙遗迹,墓地及祠庙于1972年被美国飞机炸毁,今只存王勃雕像,是当地一位名叫阮友温的退伍大尉,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来的。

因病去世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痛(他在27岁时意外身亡)(8)

王勃就像一颗彗星,在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中,倏忽消逝,如一粒微尘,落于恒沙瀚海。他似乎一无所有,然而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串坚实、清晰的脚印,树起了一座高耸云天的丰碑,特别是能在域外被人尊敬保护,如此说来,他可以死而无憾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