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赵薇的影后级演技都没能)

文:宿夜花

如果不是因为《花木兰》使赵薇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影后,我大概不会选择去看这部豆瓣评分只有6.2分的古装战争片。仔细看完后,感到十分可惜,赵薇对角色的理解力与细节上丝丝入扣的诠释,有着一如既往的共情力,但成片质量却一定程度降低了角色本可以达到的高度。

赵薇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赵薇的影后级演技都没能)(1)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是因为替父从军、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传奇故事本身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传统文化环境内对性别气质要求是较为保守的(老一辈口中的“男孩就该有男孩样”、“女孩就该有女孩样”),战争中“巾帼不让须眉”的光辉本身即是一种超乎传统的女性价值彰显,极为通俗地昭示着——女性的价值并不一定局限在相夫教子。

赵薇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赵薇的影后级演技都没能)(2)

如若从传统价值观念对女性禁锢的角度来探讨“女性”自我探寻,将会是很好的题材。

作为当代的“现象级”明星,赵薇刚出道即在《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中展现出过与传统琼瑶女郎截然不同的魅力,赵薇本身大气、明丽、灵动的气质,立体而富力量感的五官、刚柔并济的面部线条,自然是探讨女性气质的多种可能性的绝佳人选。

赵薇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赵薇的影后级演技都没能)(3)

在现有的版本之中,赵薇的表演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到感染人心。花木兰干练矫健的身手、富有正义感的品质、对战争屠戮下的苦难百姓的悲怜、凌厉下的柔情,很多侧面都被展现出来,除却百花奖影后也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而影片在情节自身的不足,致使影片没有获得足够好的口碑。

赵薇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赵薇的影后级演技都没能)(4)

首先是,情节编排上的程式化、缺乏内在张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影片开头胡军饰演的冒顿(柔然部落头领的儿子)与老单于的对话中,就将角色的嗜血暴戾、抑制不住的野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果不其然,随后的冒顿谋权篡位。

赵薇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赵薇的影后级演技都没能)(5)

候桐江饰演的大将军藏质,也在刚出场就将角色的“嫉贤妒能”性格表现得一览无余,似乎一出场就能看到他随后注定是要给花木兰使绊子、摆她一道。房祖名饰演的小虎也在刚出场不多的戏份就展现出“小兄弟”对“大姐大”的崇拜。

配角的“可预期性”与主角感情线的单薄(陈坤与赵薇影片中的对手戏虽多但剧本却未富裕足够多面的情感层次),使得114分钟的片长略显冗长。

赵薇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赵薇的影后级演技都没能)(6)

其次是,主题的宽泛却不够精炼。

在张艺谋《英雄》开启的古装战争片潮流后,张之亮《墨攻》、吴宇森《赤壁》等都没有获得太好的口碑。似乎此类电影给大众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故事单薄”、“视觉轰炸”。

赵薇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赵薇的影后级演技都没能)(7)

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两难的局面。一方面,对古代历史有较深理解的观众毕竟少数;另一方面,一旦过分通俗化、用古代故事讲述现代人的情感、价值观,产生的矛盾就是基于特定时代的故事,无法负载起当代人的价值观。

电影《花木兰》就非常突出的体现了这一缺点。内容上是面面俱到,却含混、模糊。

赵薇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赵薇的影后级演技都没能)(8)

似乎为了胜利,木兰应该收敛起悲悯之心、细腻感情而变得决绝;

似乎文泰(陈坤)为了局面的安定,应该舍小家为大家、化小爱为大爱:

似乎冒顿(胡军)应该跳脱出南北朝时期的游牧民族的价值取向,直接接受现代人的“反战”理念;

似乎木兰突破了封建时代的性别气质禁锢,仍旧该“回归”保守的行为做派。

赵薇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赵薇的影后级演技都没能)(9)

太多的当代的主题与价值取向放在一个过往历史的特定节点下看,就会显得拧巴矛盾、难以自洽。这种并无新意的诠释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观众对更深刻的历史透视、更深度的人性剖析的观影需求。

影片有着好莱坞战争片一样的模式——杂糅各元素,却无法使之完美交融并讲得流畅透彻。最终,“相忘于天涯”的标准结局也很难额外增添光彩。

赵薇这几年的电影(为什么赵薇的影后级演技都没能)(10)

当然,稍微出乎我意料的是,维塔斯(Vitas)饰演的歌者古德,在剧情的关键时刻突然为老单于复仇,原本我以为这是个“慕强”的“墙头草”角色。是想表现他的情义衬托冒顿(胡军)的道德沦丧,还是要表现他的“愚忠”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