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你信吗 你真的能填对天将降大任于

最近不知大家注意到一句古文前些日子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高中学过一段文言文,取自孟子一书,名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前半段,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天将降大任你信吗 你真的能填对天将降大任于(1)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就是一农夫发迹于田地之间,管夷吾被举荐于囚徒之中,孙叔敖被提举于海滨,百里奚被提举奴隶交易市场。意思就是说这些先贤们发达前,在很多人眼中,其貌不扬,甚至有些就是lower。

后半段是重点,也是老师拿教鞭反复敲打黑板一定要死记硬背的内容。接续到:故天将降大任于什么什么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将降大任你信吗 你真的能填对天将降大任于(2)

孟子

所以天若要将重大使命降临到某人身上,一定要使他的心意,受到苦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受到干扰,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云云。

确实,老师提点得没错,语文试题,此内容,我记得就被考过好几次,最多的就是填空,请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一句话是“故天将降大任于 ___ ___ 也”。空白处该填哪两个字呢?给大家思考三秒。

反正记不清是对是错,我填肯定是,斯人也!

天将降大任你信吗 你真的能填对天将降大任于(3)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全文

但,突然,有一天,有好事者说,各位有兴趣可以去查,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对于这一句,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可从未有过大家伙耳熟能详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再往前捯饬,查阅众多古籍,如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歧 注)结果也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天将降大任你信吗 你真的能填对天将降大任于(4)

《孟子注疏解经》

啊,难道咱们之前强制所背诵的是错的?

说实话,我真的是一度怀疑是不是记忆出错了。但看看留言,很多朋友跟我一样,都坚称学的是,“斯人也”。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引发了坚称是“是”的网友回击,说搞不好你们是中了“曼德拉效应”,一种心理学的概念,就是一大群没有任何关联的人,不约而同地对过去发生的某些事情抱有相同的“错误记忆”,甚至还能绘声绘色地回忆起具体细节。如,很多人可能认为皮卡丘的尾巴有一个黑色部分,实际上没有。

天将降大任你信吗 你真的能填对天将降大任于(5)

米老鼠

或者大家都认为米老鼠没有尾巴,穿的是吊带裤,但米老鼠可一直是有尾巴,且只穿红短裤。

最经典的莫过于,杜甫的《绝句》第一句。明明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很多人却异口同声地说第一句明明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样的道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也是稀里糊涂被错记为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天将降大任你信吗 你真的能填对天将降大任于(6)

管夷吾

看到这样的说法,第一时间是不信的,同样也看到还不少七零后八零后已然不服,有人说刚刚翻出了语文课本,“斯人”没错。并说,几十年来,教材太多,人教社不过给出了三个版本的课本,应该拿出30年来所谓的版本对照,否则有失公允。

还有的留言,在山东,义务教育阶段是5 4,学的是北师版的教材,是“斯人也”,绝对错不了。人教版在他们那也有,学制是6 3,教材不一样的,这样的声音很多。只是可惜,还没看到谁拍出原课本的内容上传以辨真假。

天将降大任你信吗 你真的能填对天将降大任于(7)

百里奚相秦

另据本期节目发布的前一天,2022年10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工作人员已经回复了,说自1961年收录这篇文章以来,历套的教材都是“是人”,对于为何一些网友出现“斯人”的群体记忆,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这确实不清楚。不过“斯”和“是”两个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这”的意思。

看似官方出面说话了,但并未一锤定音,我们到底是不是“曼德拉效应”了?个人觉得有待商榷,就意思而言,文章写自春秋时期,当时社会要分阶级,天子诸侯大臣再到士,下面便是平民与奴隶。 文中所举的例子,都是出自这个阶层,所以,“斯”很可能是个通假字,通“厮”,也是古代对人的称呼,略带轻视,如~役,小~等,表达一种地位低下的意味,就像《水浒传》中宋江成虎李逵为“黑厮”。若是要强调,身处困境逆境、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肯定是斯更能表达这般情绪。

天将降大任你信吗 你真的能填对天将降大任于(8)

孙叔敖塑像

不过,还是决定再去查查我以前用的课本,八十年代,很久了,看看某鱼能不能买到再来最终定夺。

如果您要备考,在面对“故天将降大任于 ___ ___ 也”。该怎么填写时,我建议您先填写“是人”。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