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八旗旗主地位有多高(当年满万不可破的八旗精锐在康熙时期表现如何呢)

康熙时期八旗旗主地位有多高(当年满万不可破的八旗精锐在康熙时期表现如何呢)(1)

清朝的武力支柱在开国时期依仗八旗精锐,自清中叶开始依仗绿营军,太平天国被镇压以后依仗的是曾国藩的湘军及其分支左宗棠之楚军和李鸿章之淮军。

下面宋安之来大概说说清朝武力支柱过渡时期的八旗精锐。

清朝当年开国时期的八旗精锐是何等意气风发,成为了不败的神话,甚至被称之为八旗满万不可敌,战斗力处于巅峰状态。当然这也跟明末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衰退有关,从而衬托出八旗的战斗力。

到了康熙时代,八旗子弟在入关仅仅二十多年以后就开始成为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但并非不堪一击,相当一部分还是具有不错的战斗力的。

当然康熙亲政之初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八旗战斗力衰退,而是八旗的人数太少。比之入关时都少了很多。

在1644年清军入关之时,满洲八旗精锐有310个牛录,按每牛录200人计算,也就是6万余人。但随着入关以后镇压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还有征战南明,伤亡很大因此人口锐减。到了顺治五年满洲八旗只剩下5.5万余人,加上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才共有10万余人。到了顺治十四年满洲八旗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为大概五万人。

指望人数如此之少的满洲八旗,先后去镇压三藩的数十万军队,驱逐沙俄侵略军队,抵御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南下,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说这时期的清朝武力支柱处于过渡时期,是以少数八旗精锐为主辅以大量绿营军队的征战各方。

像满洲正黄旗的图海,由笔帖式任至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在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起兵危及京畿之时,北京的八旗精锐大都调往前线,拱卫京城的人员很少,图海建议发动八旗骁勇包衣来御敌成立一支军队,效果还不错。在平定布尔尼之乱后,图海进军关陇,大败叛将陕西提督王辅臣,平定了陕甘叛乱。

还有赖塔,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十三年以都统授平南将军,先后破耿精忠使其投降,平定了福建等地。

在噶尔丹南侵之时,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第二次御驾亲征,噶尔丹就被满洲正白旗人抚远大将军费杨古率领八旗精锐还有绿营军截住去路,主力被破,遭到了致命打击。

可以说康熙时代随着平三藩,战沙俄,抵噶尔丹拉开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序幕。而大众笼统印象中已经快速沦落为纨绔子弟的八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劲,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完成了八旗精锐最后的光辉。

而自康雍时期以后,八旗精锐彻底腐败,形成吃空饷领取国家补助的娇生惯养之兵,再也没有重现过清朝开国时期八旗精锐的辉煌时刻。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