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馆陶县红色历史文化(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获得)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现在的馆陶县城老县医院西,三八路口的拉面馆、万事达超市西边那条斜路,现在被称为“馆陶县商业文化步行街”的,那一会儿还是106国道在县城穿过的路段,那时候路两边都是又宽又深的路沟,路边上还种着高大的杨树,风吹过一阵阵“哗哗哗”的声音,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的。在鸿宾楼饭店往北大概150米的地方跨路有个大牌子,写着“文明路县”四个大字,类似的牌子貌似在拉面馆往北的三八路上还有一个,记不太清了。

邯郸市馆陶县红色历史文化(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获得)(1)

文明路县

那么这个“文明路县”是咋回事?又有什么含义呢?笔者当时并不清楚,不过现在终于弄明白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先说说“文明路”的概念,大致就是依据交通工程学原理,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善工程设施和交通管理体系,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完成交通运输任务,达到工程投资最省、交通公害最小、交通事帮最少、能源消耗最低、通行能力最大的目的。

邯郸市馆陶县红色历史文化(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获得)(2)

馆陶交通道路

河北省建设文明路是于1982年3月开始的,当时正值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由北京至磁县公路保定地区定县段发起的。6月3日省交通局在定县(今定州市)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了该地的经验,明确了文明路的三个标准:一是路况路容好:路面平整、桥头无跳车、桥涵完好,路基边坡稳定、路容整洁、路树整齐、交通标志齐全醒目、9米宽以上的公路路面有分道线。二是路政管理好:公路上没有堆土堆粪、打场晒粮、碾压灰渣、挖沟引水、搭棚建房及摆摊设点等路阻、路障现象。三是交通秩序好: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按规定行进,交通违章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大幅度下降。

1984年9月,馆陶县“文明路县”建成,邯郸地区行政公署于9月26日至28日,在馆陶县召开了全地区“文明路县”“公路无障碍县”命名会议,经验收评定,馆陶县所管养的主要干线公路均达到省定标准,被命名为“文明路县”,并发给奖金4万元。

现在,馆陶的交通条件日新月益,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对照当时“文明路”的创建标准,我们是不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欢迎大家讨论!

邯郸市馆陶县红色历史文化(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获得)(3)

高速公路

邯郸市馆陶县红色历史文化(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获得)(4)

国道

邯郸市馆陶县红色历史文化(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获得)(5)

县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