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肌理分析(城市裂变新画卷)

2019-01-04 08:54 | 温岭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柳文岳

2018年12月27日,城西街道神童门村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宅基地“选位抽签”并实现整村交地。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潘永胜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记录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5月到神童门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签约动员,当时有村民问什么时候能摸屋基,我说争取年内落实。现在也算是把话收回来了。祝福神童门!”

作为新型城市化的主战场,城西街道20个村(社区)中已有17个完成了城中村改造签约,环九龙湖东部(中心城区)初具雏形。

在全市层面,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实现建成区城中村改造全覆盖。2018年共完成整村推进改造入户丈量评估8395户,完成签约6858户,累计拆除460103平方米。

高强度建新城,快节奏改旧城,精致化提品质,一幅城市“裂变”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大破大立,神童门开启发展新篇章

时光回溯到2018年5月11日,这是神童门城中村改造集中签约的第一天。村民张先生兄弟三人兴冲冲地来到签约现场,准备签下第一单图个彩头。

就在提笔准备签名时,张先生踌躇了:“我儿子农历十一月要结婚办喜事,到时房子拆了可怎么办?”

张先生向在现场的潘永胜提出,希望自己的房子能够先缓一缓,等儿子结了婚办完喜事后再拆。

这一下子把潘永胜难住了:按照城中村改造的工作节奏,集中签约完成后,接下来就是集中腾空、拆除,拖不得也等不起,而张先生的实际问题也着实情有可原。

思量之下,潘永胜给张先生出了个好主意:“如果周边的房子都拆了,只剩下你一间房子孤零零地做婚房也不怎么合适,现在年轻人结婚住酒店蛮时尚的,我可以帮你联系酒店打个折扣。”

张先生被说动了,马上把儿子叫到现场来一起商量。年轻人思想开明,双方皆大欢喜,张先生兄弟三人签下了第一单。

针对困难群众在房屋拆建期间的临时过渡住房问题,城西街道在神童门村开展试点,与民政部门合作推出民政助推城中村改造项目,并动员企业参与帮扶,通过社会各方的力量切实解决部分特殊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正是这样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民心,使得神童门村的签约顺利推进。2018年6月22日,神童门村城中村改造征迁协议签订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历时12年、经过4轮动迁未果的神童门整村拆迁画上圆满句号。

大破大立,神童门进入发展新篇章。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明表示,改造后,该村项目用地第一期就有171亩,成为融入城市核心区的一块富矿。该区块距离S1线站点仅1公里,未来阳光大道、五洋路西延的交会处,东至九龙湖,西接温西工业区,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城市肌理分析(城市裂变新画卷)(1)

下保渭渚的浙派民居开建了

城西处处是拆旧建新的热土,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正在加速成型。最近,九龙湖社区下保渭渚城中村复建安置房工程开建了,作为我市首个浙派民居安置工程,多年来一直广受各界关注。

下保渭渚是连接九龙汇公园和下保山公园的重要节点,通过统一新建浙派民居,为今后打造3A级景观村庄奠定基础,丰满城市整体形象。该复建安置房工程总投资约1亿元,主体建筑为130幢左右的小康型居民住宅。预计2020年完工,建成后将用于居民回迁安置。

“早就盼着建新房,现在终于要如愿以偿了!”村民林宝福开心地告诉记者,“下保渭渚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四面环水,风景很好。可就是环境不行,地势低加上没有排水设施,一碰到下大雨,整个村都被淹了。我住在一楼,有时候水都淹到我床前。交通也很不方便,村里道路太窄,又常被占道堆放杂物,连车子都开不进来。现在建造浙派新民居,我看过规划图,那房子真是漂亮。我活了70多年,说实话,做梦也没想到还有机会住这样的房子。”

社区干部林世华告诉记者,下保渭渚的浙派民居建成后,准备发展高端民宿,村民有产业、有发展方向,不仅能够提升生活品质,还能提高收入。

近年来,我市建成区范围内相关镇(街道)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热切期盼,将城中村改造作为坚持城市引领发展、主攻城市建设主战场、实现大破大立的有力抓手,强势推进政策处理,为推进新型城市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老城区的太平街道,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条件,全力推进“城村两改”,创下了令人惊叹的“太平速度”。2016年开始正式启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5个村,目前,后应、屏下、小河头3个村的复建房屋已基本结顶。其中,后应村的复建房屋已开始外立面施工,并启动村庄配套设施建设;屏下、小河头2个村的复建房屋正在进行村庄配套设施设计;山下金村正全面启动复建;岙底胡村已开展房屋腾空验收,即将启动房屋拆除。

前不久,小河头村的徐先生在新居完成了人生大事——结婚。婚礼那天,众多宾客走进他家4间五层独立小康型住宅参观,宽敞明亮的客厅和居室、精致典雅的装饰风格,在众人的赞叹声中,徐先生也觉得挺有面子。

城市肌理分析(城市裂变新画卷)(2)

太平后应村城中村改造 朱海伟 摄

品质宜居之城加速成型

走进城市新区,可以发现这个成立不到7年的新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辽阔壮美的九龙湖是新区的“绿肺”,拥有5.6平方公里的休闲观光带,以它为中心,城市建设向两边延伸,即是新区的“一核”,包含了以城市综合体为主的城西发展轴和以中央商务区为主的城东发展轴。

在这里,配备了我市最优的社会资源,博物馆、医疗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会展中心和文体中心作为配套,极大地完善了城市功能。

新建成的市级机关幼儿园、温岭电大等,赋予了新区更多的书卷之气。

以花命名的“樱花大道”“玉兰大道”“水杉大道”“银杏大道”与九龙汇公园交相辉映,形成“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意境,全方位彰显城市魅力。

城市颜值的大幅提升,从而带动了市民出行更加文明有礼。走在市区,车辆礼让斑马线,让出最美风景线;随地吐痰、乱扔烟蒂越来越少……我市每月开展“向陋习宣战,与文明同行”集中志愿日行动,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在公园、广场、菜场、社区开展文明劝导,这股“文明”清风远飘扬、沁人心。

每逢节假日,拥有高人气的银泰城总会吸引大批市民购物、吃饭、看电影。这座繁华的购物中心曾创下一天最高人流量达12万人次的纪录。包括银泰百货、大型生活超市、高档影院、电玩城、KTV、健身会所、大型餐饮、商业步行街,银泰城被定位为“一站式家庭型购物广场”。

银泰城、顺景水街、时代广场等为城市新区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城市商业链。高299米的地标建筑“温岭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还有150多米高的写字楼、风情休闲街、五洋路特色街即将开发,围绕这些商圈的高品质住宅楼鳞次栉比。10幢总部经济高楼已吸引300多家企业入驻,九龙国际大酒店、耀达百货等进一步加强了城市新区休闲、商务、度假功能,赋予了城市新的高度和活力。

清晨时分,家住繁昌社区的蔡先生经常会骑着公共自行车,大老远到下保山公园早锻炼或游玩,“那边空气新鲜,环境优美,设施都是崭新的,我十分喜欢,远点也没关系。”

2018年7月26日下午,下保山公园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开始全面对外开放。新建成的下保山公园,新增园路面积6550平方米、绿道面积5500平方米、人行道面积3030平方米、停车位120个、绿化面积49962平方米。该项目的建成开放,将成为我市重要的入城景观节点之一,为周边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对提升我市的环境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去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加快基础路网、慢行系统、公共停车场等建设。目前,中心大道虎头山段南幅、阳光大道西延等8条道路已通车。在总部经济基地推广智慧停车,推行互联互通停车收费系统,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加快城市绿廊建设,提前完成2018年度绿道建设任务,中心城区新建西环路两侧绿道(九龙大道—大石一级公路)、横湖路(中心大道—田园路)、曙光路(环山路—城西大道)、五洋路(横湖路—城西大道)等4条绿道共21公里,完成率达131%。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内涵。随着高品位的现代住宅小区的相继建成和商业氛围的日渐浓厚,一座品质宜居之城从纸上变成现实。

城市肌理分析(城市裂变新画卷)(3)

九龙湖 朱海伟 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