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1)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是不是一生也可以只爱一个人。

——题记


重温了一遍老谋子的影片,不是代代人都知道的《山楂树之恋》,也不是大名鼎鼎的《金陵十三钗》,而是二十年前的《我的父亲母亲》。

单单听片名,以为是一部怀念父亲母亲的纪录片,其实不是,这是一部纯爱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我"骆玉生回忆父母亲的爱情故事。

虽说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但是我觉得,这更应该让当今年轻人看的电影,因为现在的感情世界纷纷扰扰太多,以至于我们不知道怎么辨别,什么是纯粹的爱情。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2)

张艺谋对自己这部片子的评价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喜欢它的人是因为它简单,不喜欢它的人也是因为它简单。

我们总说爱情哪有自己重要,如今的繁华早已乱了双眼,太过浮躁的情感世界,太多的口是心非,太多的见异思迁,做不到一生只爱一个人。

是爱情的错,还是我们的错,我想,这部电影可以给出答案。

下面,我将从电影情节、镜头呈现以及主题三方面,谈谈电影是如何将父亲母亲的情感表现得简单又细腻。

01 细致的情节设定,打造出一对互生情愫的"我的父亲母亲"

即使是1999年的老电影,但却不乏味,细品情节,总能品出别样的甜。

虽然影片说的是"我的父亲母亲",但是主要的表现力却侧重在了"我的母亲"身上。

在影片中,"我的母亲"招娣为了让干集体活的教书先生父亲吃上她亲手做的饭,于是招娣就趁着给村民送红布的时候问:

"先生这两天吃的好不好?"

村民说吃的好,还透露出作为文化人的父亲不会抢着吃公饭,每次都是让父亲先端走一份,于是母亲招娣就动了心思,特地将自己做好的午餐放在最前头,盼着父亲能吃到。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3)

更有趣的是,这里为了突出招娣的青花瓷碗,电影采用了不止一个镜头,仔细一瞧,发现一桌子的饭菜中,唯独青花瓷碗特别光亮,而其他盛着饭菜的器皿色调是偏暗的,从而将青花瓷碗在众多饭菜中凸显出来。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4)

村里头有两口井,一口叫"前井",一口叫"后井",后井离的近,人们一般都会在后井打水,而母亲招娣为了想见到在教书的父亲,打水总跑比较远的前井打水,因为前井刚好在父亲教书学校的前面。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5)

到前井打水的母亲

母亲招娣听说父亲每天下课的时候,都要送几个路远的孩子回家,于是母亲招娣又动了心思,想要在路上碰见送孩子回家的父亲,于是在傍晚时分,母亲招娣就故意在路上等着父亲。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6)

在路边故意等待想要偶遇父亲的母亲

当父亲看到正在前井打水的母亲,父亲也想前去打水,想着可以近距离见到母亲,而一头已经打好水的母亲见状,就把装好的水又倒回水井里,故意延长时间,等待父亲的前来。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7)

母亲把打好的水又倒回井中

这些细致的情节,无一不反映出母亲招娣对教书父亲的喜欢,虽然没有直接的人物对话,但从这些细节中,足矣体现出母亲招娣内心的欢喜。

父亲虽然表现得并不多,但情都藏在必要的情节中,例如看到"我的母亲"在打水,于是父亲就回去挑了个水桶,打算要去打水。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8)

远处担着水桶的“我的父亲”

在母亲家吃饭的时候,总是时不时地偷看在厨房忙活的母亲。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9)

“我的父亲”在偷看“我的母亲”

为了不想让母亲失望,对于母亲执着邀请父亲晚上来家里吃饭的请求,父亲欲言又止但是还是答应了,可是父亲那天正好要回城里,下午就出发,于是父亲又择回来与母亲告别,还送了母亲一个红色的发卡。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10)

“我的父亲”送“我的母亲”发卡

第一次从城里来母亲的村子时,在茫茫人群中,认真的眼神望母亲。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11)

父亲的“望”

不过电影巧就巧在这个地方,导演并没有用两人相望的全景去表述,而是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剪辑艺术,将父亲"望"的画面与母亲"望"的画面不断重复衔接。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12)

母亲的“望”

这就直接向观众表明,两人在人群中存在着对望的可能性,且还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因为没有全景将两人框进去,其实观众也不确定两人是否真的有互相望到,只是这样的剪辑手法,又能传达出两人在互望的可能性。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13)

这里的神秘色彩也恰恰能给影片后面,父亲送母亲发卡说的话做了铺垫。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14)

父亲送母亲发卡时说的话

表面上好像确切了开头父亲一开始确实就注意到穿红衣裳的母亲,两人确实有互望对视过,实际上却隐性地说明,父亲对母亲的情一开始就有了。

细致的情节内容,从人物面部丰富的表情入手,将"父亲母亲"的每个笑容,每个眼神都映刻在观众眼里。

细致的情节设定和特写很好地将导演想要表达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同时也塑造了对互生情愫的"父亲母亲"。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15)

02 镜头的巧妙运用塑造出一个立体的“我的母亲”

在影片中可以发现,运动镜头的精准运用和小景深特写镜头的频繁使用,将“我的母亲”招娣的形象塑造地非常立体,是一个简单但富满感情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追敢爱的时代女性象征。

①运动镜头的精准运用,塑造出一个对情感执着的“我的母亲”

张艺谋导演有意地用静止的大全景来突出人物的运动感,而这也使得观影者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聚焦到运动的人物身上,从而将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情感不知不觉地生在观众心里。

最经典的就是电影中出现的五处“我的母亲”招娣奔跑的运动镜头。

第一次是母亲在初见父亲后,满心欢喜地跑回家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母亲少女时的那种情窦初开。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16)

第二次是母亲在金黄的白桦树中等着送孩子回家的父亲,导演用慢镜头,将焦急的母亲和送孩子欢快的父亲镜头交叉剪辑,让观众感受到了母亲对父亲那种执着的爱恋。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17)

第三次是父亲离开村子后,母亲抱着热腾腾的饺子追逐着父亲,而这一幕也是电影中高潮的部分,母亲追不上在马车上的父亲,追逐的途中摔倒了,怀中的饺子撒了一地,装饺子的青花瓷碗碎了。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18)

母亲抱着饺子追父亲

碎了一地的青花瓷碗也映射出母亲的心碎了一地,与此同时,母亲发现父亲送给自己的红色发卡不见了,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19)

碎一地的饺子

第四次是母亲在父亲离开后,在幻觉中听到父亲的教书声,于是夺门而出,拖着步伐跑向学校,强烈表现出母亲等待爱人的 急切心理。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20)

幻听中奔跑的母亲

而第五次是母亲在大病初愈的时候,得知父亲回来看母亲,于是母亲在兴奋中又夺门而出,楞楞呛呛地跑向学校。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21)

心切奔跑见父亲的母亲

五次母亲奔跑的运动镜头,都传达出母亲对父亲感情的执着,让观众看明白了“我的母亲”对“我的父亲”是这样一种的情感——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奔跑的镜头运用,导演运用了双向逆向的移镜头来表现母亲始终跟随着父亲。

场景刚刚开始时,父亲和一群孩子在浓郁的草地上边唱歌边行走,这里是远景镜头。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22)

而同一时间线上,母亲这边的镜头是中景镜头,随着父亲和母亲的不断各自前行,父亲的远景镜头慢慢拉近,而母亲的中景镜头则由中景变成近景。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23)

母亲招娣的近景镜头

这里,拍摄的摄影师将母亲的镜头采用长焦和背景虚化的慢镜头来表现,塑造出一个紧张又兴奋,慌张中夹杂着满怀期待的少女形象。

而慢镜头的运用,则把影片的格调打造的更加温馨唯美,将母亲对父亲执着的爱恋在不知不觉中从画面溢出来,进入到观众的心底。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24)

奔跑大全景、害羞的招娣

②小景深特写镜头的频繁使用,打造出一个形象立体的“我的母亲”

影片中“我的母亲”招娣是一个特别鲜活的人物形象,内心情感细腻,喜怒哀乐,一颦一笑都深深地刻在观众心里。

之所以立体,是因为招娣的人物形象不是一直都那么高昂亢奋的,有伤心的时候,有紧张的时候,有病殃殃的时候,有失落的时候......

其中,小景深的镜头运用是打造立体人物形象的关键。

电影中的织“红”,其实就是织一块红色的布,用来绑在新建学校的梁上表示好意头,而织“红”是由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来织,这任务自然落到招娣身上。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25)

母亲招娣正在织“红”

在拍摄织“红”时,镜头的焦点是在招娣脸部表情上的,而周围的红线则是虚化的,这就是小景深。

招娣清晰的神情传达出一种认真的态度,其次也侧面说明了她对父亲的喜欢,因为织出来的“红”是挂在父亲教书的课室里。

在故意放好自己的青花瓷碗后,母亲招娣就坐在坡上,一直探着头瞧父亲有没有吃上自己亲手做的饭菜。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26)

母亲招娣瞧着父亲有没有吃自己做的饭菜

同样也是运用小景深的镜头,将背景虚化,着重突出母亲招娣期待又不安的神情。

影片没有做太多的铺垫,单单是从突出人物神情的小景深镜头中,就足以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父亲送给母亲红色发卡的时候说:

“这个是我给你买的,配你那件红衣裳,好看!”

母亲接过父亲手上用黄色纸包裹住的一支红发卡,打开折起来的纸,看到发卡后,害羞的笑了起来。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27)

母亲招娣收到发卡时腼腆的笑容

这里同样是小景深的镜头,背后房子的背景虚化了,镜头也是着重突出母亲招娣羞涩的神情,传达出母亲招娣收到发卡后激动又羞涩的心情。

当然,小景深的镜头不单单只是表现母亲招娣开心的一面,伤心失落的一面也必不可少,比如得知父亲要离开的消息时的吃惊慌张和不舍伤心。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28)

得知父亲要离开的母亲

追不上离开的父亲,坐在地上大哭的母亲。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29)

伤心的招娣

因受寒病倒后的无助绝望。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30)

想念父亲病倒的母亲

还有再次与父亲重逢 时的百感交集 。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31)

在大雪中等待父亲的母亲

这些所有表现母亲内心情感的画面,都是用小景深的镜头来展现的,而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就是靠人物的多面性所构造的。

这里的母亲,有认真的一面、难过的一面、欣喜的一面、软弱的一面,多种状态一起呈现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恰好打造出一个情感丰富、立体感强的“我的母亲”。

不得不说,导演在镜头的运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能将一个痴恋少女形象赋予立体化、真实化。

在我看来,这才是正真意义上的艺术,即存在痴情少女的人设,又不失多情感多状态的真实性、现实性,这样的人物,才是活生生的人。

而不是像现在很多青春偶像的影片那样,痴情少女就是痴情少女,所有的情节设定都是为了烘托人物的痴情,唯独少了多角度、多情绪的情感表达,这样的人物,不够真。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32)

03 爱情的定义很多,但少不了“我的父亲母亲”那样的情感

很多人写《红高粱》,也有很多人写《山楂树之恋》,唯独《我的父亲母亲》很少人写,不是因为它不够出名,而是看见的人太少。

没有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作品做支撑,也没有火到成为经典,但是这部影片真的很有价值,特别是对爱情的思考。

《平凡的世界》里说:大多数人都以为农村人没见过世面,不懂爱情;实则相反,就因为她们思想单纯,没其他复杂心思,一旦拥有爱情,更会投入所有,爱的更加深沉、热烈......”

招娣就是这样一位女子,不怕雨雪风霜,只为追随爱情,她思想单纯,没有什么复杂的心思,所有的小心思都是简单的。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33)

什么是复杂的心思,复杂的心思可以说是心机,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不择手段,是可能会伤害对方的心思。

而招娣的心思都是简单和单纯的,并不是为了得到父亲而耍手段,而是通过自己的付出来告诉父亲:我喜欢你。

影片述说的爱情是有一定年代感的爱情,但这并不代表着有年代感的爱情就是落后和守旧的,我们正真要保留的是其中的精髓——爱的勇敢、坦荡、专情、无畏还有真诚。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34)

整部电影的主题其实就是歌颂纯真、质朴的爱情,这也是导演最初要表达的东西,但是我还看到另外一些东西。

那就是这样的爱情现实中太少了,因为太少,所以有这么一段刻苦铭心的爱情,一定要传达出来,一定要为之歌颂。

影片距离现在二十余载,但爱情的定义,如今好像又有了一些新变化,好像是女权主义的兴起,男权主义的衰落。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35)

又好像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期待爱情,备胎是常事,分手是常事,异地恋是常事,而异地恋的情侣好像分手的更快。

大家都在追求恋爱上的仪式感,520要发红包,要过一周年的纪念日,恋爱就要晒朋友圈......

官宣的爱情,好像变成了一种”我不是单身“的宣告,本是属于两个人的爱情,变成了晒“幸福”的筹码。

大多时候的秀恩爱都已不再是因为“我爱你”而昭告天下,而是成为了表示自己很有“魅力”的展现手段。

招娣有魅力么?无疑是有的,她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很多人上门提亲,可是招娣一个也没看上,唯独看上了教书的父亲。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36)

作为教书先生的父亲有吸引力么?无疑也是有的,他是村里最有知识的男性。

两人没有在村民面前搂搂抱抱,也没有高调在村民面前秀恩爱,电影中也没有令人脸红、心跳加快的亲吻情节设置。

但是,全村的人都知道招娣痴痴爱恋着教书的父亲,也都知道,教书父亲喜欢着招娣,他们的爱情,是被肯定的。

于是就出现了村民打断正在教书的父亲喊道:

“骆先生,招娣来看你了!”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37)

也出现了招娣母亲对着大病初愈躺在床上的招娣说:

“娣儿,这下可好了,先生回来了,他这是为你回来的呀!”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38)

所有的人都知道母亲招娣和父亲骆长余的感情,而这样的爱情,不是通过两人有多恩爱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两人都为之付出表现出来的。

无声的爱,比有声的爱,来的更加深沉,更加深入人心。

这部影片的爱情与先前张艺谋拍的《红高粱》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

同的是《红高粱》讲的是“爷爷奶奶”的故事,这部影片讲的是“我的父亲母亲”的故事,同样是述说父辈的故事,但是不同的是,《红高粱》里的爱情没有《我的父亲母亲》那样来的热烈,只是在故事情节上算得热烈。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39)

《红高粱》巩俐

余占鳌有九儿,还得有个恋儿,一开始爱得轰轰烈烈,但最后又能如何收场,而《我的父亲母亲》的热烈都汇聚在了情感的表达上,以至于在故事情节上略显平淡简单,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影片成为一部佳作。

相似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爱情际遇,从古至今,对爱情追随的脚步,我们从没变化过,但对爱情的理解,我们一直都在变化。

以前存在异地恋么,当然存在,不然哪来的牛郎织女,只是以前的异地恋是被歌颂,而现在的异地恋却是被唾弃。

白居易说爱情是: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爱情,是因为两个人相爱而在一起,有代表相思的红豆,有代表告白的手绢或香囊。

发展至今的爱情,貌似有点变味了,红豆不再代表思念,能代表思念的是“微信秒回”,正真懂得付出的人越来越少,在意索取的人却越来越多。

我们的爱情,不应该是这样。

莎士比亚说过:

爱情里面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都不一样,即使迫于现实压力,你需要找一个有经济支撑的伴侣也不是不可以,但唯独不可以少了一份真情;

即使迫于周围环境的压力,和一个不错的相亲对象结婚也不是不可以,但唯独不可以是应付而没有感情。

世间纷纷扰扰,不知还能有多少对佳人如“招娣”和“骆长余”一样长情。

不畏风霜雨雪,只为等你一人,余生很长,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个眼神,足矣懂你。

End.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母亲从前车马很慢)(4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