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八字还没一撇(八字还没一撇儿)

文/孙延宜(山东)


“八字还没一撇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话,是指某件事情还没有点儿眉目呢。对此,人们一般会理解为“八”字先撇后捺仅两笔,连第一笔“撇”都还没写出来,那“八”字不就更远着呢。殊不知,“八”字里隐喻着“大文章”呢。

我们八字还没一撇(八字还没一撇儿)(1)

追根溯源,“八字还没一撇儿”这句俗话,是出自一个十分严肃的历史典故。南宋理学家朱熹《与刘子澄书》一文云:“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这就是说,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敞开,可是人们并不领会,不但不进去,反而朝外走。这句话充分流露出朱熹对那些“不认门”人的惋惜、遗憾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刺激”人们要注意学习圣贤之道。

因“八”字形似两扇门,朱熹在这里以“八”喻门,很是形象,“八字还没一撇儿”即源于此。所谓“八字还没一撇儿”本意是指没门,与我们常说的“没门儿”一样,后来便慢慢演变成用来指事情还没有眉目,早着呢。

您看,我们平时嘻嘻哈哈随口就说出来的一句话——“八字还没一撇儿”,竟然与严肃的国学“沾着亲带着故”呢。


3·15晚会礼赞

在每年的3·15晚会上,都会毫不留情地报道一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其中被曝光的主角不乏那些平时“衣冠楚楚”的大牌商家。这台晚会态度明朗,呼吁维护社会诚信,共同创造一种更可持续、更有预见性的美好生活,其作用不可小觑啊!

诚信问题至关重要。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国之稳定,民信为本,由此可见一斑。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信”始终有一种非同一般的强调和追求。孔子要求弟子“言忠信”,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孔子看来,不仅人与人相处要重“信”,社会治理同样也离不开“信”。他甚至认为:“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们敬重诚信的人,自然也就鄙弃那些言而无信者。这种价值观渗透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我们八字还没一撇(八字还没一撇儿)(2)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疾变化着。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中,基本的生活逻辑和基本的价值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其中,公众对“信”的追求在主流价值观层面上并没有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没有变化并非是完全静态的,而是在种种冲击与动荡下,通过个体的自律与他律进行保护或修复,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动态平衡。所以,实现有“信”的生活,既需要一种自我的道德认知和精神引领,同时也需要外部力量的监督和外在规范的约束,像3·15晚会就是后者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二者互不缺席和共同作用下,才能创造出不能不“信”、不愿不“信”、不敢不“信”的生活新图景。这样的生活,才能有底气,才有未来,才能像顾恺之倒食甘蔗那样,渐入佳境。

3·15晚会,我爱您!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