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保卫战谁的功劳(湘楚有孤忠千年前的)

长沙保卫战谁的功劳(湘楚有孤忠千年前的)(1)

导语:

举家自杀尽忠臣,仰面青天哭断云。听得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

自古以来,湖湘大地民风淳朴彪悍,近代更是能人辈出,他们挽狂澜于既倒,在尺寸之间救山河。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在近代也是饱经沧桑。长沙保卫战相信大家也曾有所耳闻,它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它也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其实在历史上也有一次关乎国运的长沙保卫战,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其过程时值得我们铭记和思考,那就是发生在宋末关乎宋朝国运的潭州之战。郑思肖作为宋末元初的著名诗人,曾写下《咏制置李公芾》这首诗来纪念潭州之战牺牲的将领李芾以及曾经那些战死在潭州城下的壮士英灵,可见潭州之战的残酷。很多人认为潭州之战只是以卵击石,其实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通过阅读本文,相信读者对这个问题会有深刻的理解。

(科普:宋朝在地方设置路为一级行政单位,潭州为荆湖南路治所,州治长沙县,辖长沙以内等县。潭州为今湖南省长沙市。)

长沙保卫战谁的功劳(湘楚有孤忠千年前的)(2)

蒙军南下,南宋朝廷的窘境

为了更好的理解潭州之战所处的时代,让我们先回溯一下历史。南宋宝祐六年,蒙古宪宗八年,也就是公元1258年,在忽必烈的带领下,蒙军开始围攻长江的重要防线鄂州。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相信大家对其并不陌生,蒙古军队被号称为“上帝之鞭”,它灭国的速度堪称是古今之最,西夏、金等政权都在蒙古的铁蹄下灰飞烟灭,现在只有东南的南宋还在企图苟延残喘。

其实就在忽必烈围攻鄂州前不久的时候,蒙古大汗也就是忽必烈的哥哥宪宗蒙哥驾崩,蒙古帝国的汗位处于真空的状态,很多人对此都虎视眈眈,包括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也许是对自己缺少战功而感到争夺汗位无望,忽必烈决定继续进攻南宋,以博取军功,这样日后继承汗位才可以更加的名正言顺。

长沙保卫战谁的功劳(湘楚有孤忠千年前的)(3)

鄂州地理位置

就在忽必烈围攻鄂州的同时,蒙古北路军进占都非常的顺利,霸突鲁率军进攻岳州,郑鼎也在进攻兴国、瑞州、南康、抚州。这时候,就连兀良合台又攻到潭州城下。这些城市都顶不住蒙古人的猛攻猛打,可以说都是纷纷陷落,鄂州城已经危在旦夕,长江防线也已经危在旦夕!南宋理宗皇帝赵昀也打主意要迁都了。

鄂州此前其实已经打过几场胜仗,但此时情况危急,布置鄂州防御的贾似道只能秘密派人向忽必烈求和。忽必烈对此求之不得,他此时的目的已经达到,准备回草原争夺汗位,兀良合台也从潭州前来和他会合。最终,南宋以名义上割长江以北之地并称臣纳贡的条件换取了蒙军撤出鄂州

南宋的防线可以理解为,淮河防线长江防线。淮河防线其实在端平入洛后已经失去了其全方位防御的特性,只能据点而守。对于荆湖地区,襄阳的丢失与否决定了淮河防线是否失去作用,而鄂州的丢失与否则可以理解为长江门户大开,或者可以理解为,南宋即将全盘失守的先兆

长沙保卫战谁的功劳(湘楚有孤忠千年前的)(4)

襄阳与鄂州地理位置

说了这么多,便是为了方便读者更好的理解潭州之战的背景与局势。就像抗日战争时期的长沙保卫战有三次一样,潭州之战其实分为两次,前一次上面提过,因为蒙哥汗的驾崩以导致蒙古军没有顺利的攻下入潭州城,可以说第一次潭州之战是胜利的。而第二次潭州之战时局势已经非常的不乐观了,咸淳十年,也就是公元1274,十六年后蒙古再次南侵,这次襄阳陷落,鄂州投降,荆湖门户大开,南宋的灭亡已经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咸淳十年时,宋度宗赵禥驾崩,贾似道拥立了恭帝赵显。隔年贾似道又兵败芜湖,将南宋为数不多的机动力量消耗殆尽。门户大开,荆湖将失,南宋朝廷此时已经是大厦将倾了。

潭州此时作为抵抗蒙军的前线,将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长沙保卫战谁的功劳(湘楚有孤忠千年前的)(5)

湘楚有孤忠,茫茫黑暗中的火苗

说到潭州之战,那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此人名叫李芾(fu,发三声),谥号忠节公,曾祖父时徙家衡州,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李芾曾经在湖南(荆湖南路)多地做官,无论是治理民事还是平定流贼他都信手拈来,可谓是能人干吏。

(李芾)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平流贼)芾与参议邓垌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

李芾可谓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在咸淳元年升官掌管了临安府,由于得罪贾似道,而被贬官回乡,也就是湖南衡州。当蒙古军队再次南下攻打鄂州的时候,荆湖地区治安大乱,南宋朝廷不得已只能启用此前治理地方很有经验的李芾就地上任,担任荆湖南路“宪司”(提点刑狱司,主管刑法)的长官。他上任后治理有方,命令湖南所有地方实行“作乱者斩帜下”的方针,及时稳定了湖南的局势。

本以为鄂州会将蒙古人拖延在长江边一段时间,没想到鄂州直接投降,这导致南宋还没来得及进行战略部署,防线就已经崩溃。随着之后芜湖之败,荆湖地区处处投降,抵抗者少之又少,南宋朝廷已经失去了对荆湖地区的掌控。

长沙保卫战谁的功劳(湘楚有孤忠千年前的)(6)

蒙古军队形象

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此时的湖北(荆湖北路)可以说已经全境失陷,两湖地区南宋朝廷能控制到的地方仅仅只有湖南一带了。为了拖延蒙军东进,为南宋朝廷集结反攻军力,宋廷决定让李芾火速上任,任命他为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全权指挥前线军事。

在这种局势之下,南宋的灭亡其实已经只是时间问题。很多人劝慰李芾说湖北一带已经全境失陷,现在去潭州也只是以卵击石。李芾不以为然,并且回答道:

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虽废弃中犹思所以报者,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

以身许国、忠贞不二可谓是良臣应有的品德,李芾不只是说说,事实上,他做到了。在李芾即将前往潭州就任的时候,他的一个女儿逝世了,这对他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还是坚持去潭州赴任。

鄂州被忽必烈拿下后,阿里海牙于宋德祐元年七月奉旨攻取潭州,以稳定忽必烈的正面战场。阿里不哥先到常德府,留下少部分兵力驻防之后迅速南下,以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取潭州。

长沙保卫战谁的功劳(湘楚有孤忠千年前的)(7)

李芾对此非常的警觉,当他得知阿里海牙南下时,他立即派遣将领於兴率军至蒙古军必经之路湘阴进行阻截。可能是因为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太强,於兴军和其交战之后全军覆没,主将本人也阵亡。这也就意味着宋军将要在潭州城下面对蒙古军队。

宋德祐元年十月,元军将潭州城围的水泄不通,杜绝了衡州以及广西一带援军来救援的一切可能性。阿里不哥还下令元军的水军顺湘江而上,将李芾布置的障碍物全部清除,自此潭州城便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座孤城。

其实在此前潭州已经“兵调且净”,城中已经没有生力军了,守城部队只是之前由将领刘孝忠紧急招募的三千人,再加上部分溪峒少数民族,这些就是此时潭州城内的守城力量。自围城开战以来,潭州城内的士兵们“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城中需要更多青壮年来抵抗蒙古人,他将城中丁壮都进行了整编,协同原先的守军一起作战。围城的日子久了,外部没有援军,城中的弓箭慢慢耗尽,李芾见此情况便命令百姓回收废箭,配上羽毛当作弓箭进行使用。没有盐了,就把潭州府库中的盐席焚毁,取灰接着熬,以此来充当盐分给兵民食用。由此不难看出,潭州城的守城意志是非常强大的。

长沙保卫战谁的功劳(湘楚有孤忠千年前的)(8)

宋蒙交战图

蒙古人一般会对负隅顽抗的城市进行屠城,这种非人道主义行为一直到成吉思汗发布“止杀令”得以收敛,但这种现象还是存在。到了十二月,此时守城已经足足有两个月之久,士兵们都开始慢慢动摇了,按照史书中所记载,士兵们不是怕死,而是怕元军屠城,伤及百姓,李芾没有回复,只是对这种言论训斥,并进行警告。

到了十二月底,也就是在除夕左右。在内无外援,外有强敌的情况下,潭州再也坚守不下去,蒙古人在蒙古参知政事崔斌的带领下即将成功登城。面临成破,潭州内所有人的反应几乎是一样的。和李芾一起来的宣抚参谋尹谷举家自尽,李芾听闻后感叹:“务实真男子也,先我就义矣”,而后李芾命令部下将其家人杀光,免受蒙古人侮辱,他本人也在熊湘阁内点火自焚,英勇就义。

潭州城的失陷可以说大大加速了南宋的灭亡,此后湖南(荆湖南路)全境被蒙古很快的占领,蒙古自此也以潭州作为攻取广西全境的大本营。

长沙保卫战谁的功劳(湘楚有孤忠千年前的)(9)

平興说

潭州之战是否是以卵击石,是否只是困兽犹斗?从大局来看的确如此。潭州保卫战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因为蒙古南下速度非常快,以导致李芾没有足够的时间调配守军,潭州城内守军不足,战备物资急缺。
  2. 潭州城没有强有力外援,很难支撑过很长的时间。
  3. 潭州城的陷落也许和襄阳城一样,阿里海牙只是偏师,如果蒙古主力军一到,潭州城能做的抵抗也便微乎其微。

历史有许多种可能性,上述的只是其中的万分之一。潭州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需要感谢那些在局势危急的情况下还能挺身而出的人,在危墙之下还能与命运作斗争的人,就是这一批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南宋甚至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这就是他们的伟大所在。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这里是平興论史,我们下次再会。

《参考资料》:

《宋史·列传卷四百五十》《宋史·本纪卷四十六》

《元史·列传卷十五》《元史·本纪卷三与卷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