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养蚂蚱第一人(他在章丘养虫子年产值达3千万)

山东日照养蚂蚱第一人(他在章丘养虫子年产值达3千万)(1)

38岁的章丘人解红涛这个五一挺忙,一边要为自己的宠物食品企业准备资料跑出口许可,一边还要完成他就读的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空中课堂”的作业。随着去年山东高职院校扩招,解红涛在创业15年后又重新成为一名大学生,忙碌的生活让他感到充实。去年,经营黄粉虫养殖加工企业的他又承接了当地一个扶贫项目,两年投资500万元建设新车间和养殖基地,将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村带去更多集体收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作用,在助力脱贫的路上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阔别校园近20年 38岁总经理重回大学读书

这个五一假期,解红涛只休息了第一天。这段时间,他忙着为自己的宠物食品企业跑报关手续,5月中旬左右有望获得出口许可。5月2日,他正就读的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微信群里,授课教师又发布了一项作业,要求在5月15日前上交。一边是经营企业,一边是完成学业,这让解红涛的生活忙碌又充实。

山东日照养蚂蚱第一人(他在章丘养虫子年产值达3千万)(2)

总经理解红涛和大学生解红涛的双重身份是从2019年10月开始的。去年,山东发布高职院校扩招政策,一直有加强知识学习想法的解红涛动了心。经过报名和考试,他顺利被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录取,在阔别校园近20年后,成为一名大学生。

根据高职院校扩招相关政策,解红涛不用在学校进行全日制学习,而是通过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完成所在专业的课程和作业。受疫情影响,本学期驻鲁高校大学生开启“空中课堂”,这对他来说倒不陌生。本就繁忙的企业运营加上网络课程,让解红涛几乎没有多少空余时间,但他乐此不疲。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总感觉自己的管理知识匮乏,企业要获得更大发展,就必须告别以前小作坊式的管理,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来管理和运营企业。”解红涛说,高职扩招政策给了他继续学习的机会,必须把握住。比他的一些同学更有优势的是,他可以将理论知识立刻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更好地理解知识。“只不过离开校园太久,像英语这样的学科,学起来确实有些吃力。”解红涛笑道。

从养殖到深加工 靠自学成黄粉虫养殖专家

山东日照养蚂蚱第一人(他在章丘养虫子年产值达3千万)(3)

解红涛是章丘区双山街道东沟头村人,中职毕业后,他在企业里打工过几年,但这种“给别人打工、挣死工资”的状态不是他想要的生活。2005年左右,偶然的机会让他了解到黄粉虫养殖销售这个新兴市场,“这种虫子蛋白质含量高,主要用作宠物食品,当时国内养殖的少,我考察了一些宠物市场发现,它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就开始考虑自己养殖。”

黄粉虫就是人们俗称的面包虫,是一种完全变态昆虫,其成长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刚“入行”时,解红涛完全通过自学摸索养殖技术,在老家200多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养了1000多盒约合四五吨黄粉虫。当时他刚结婚不久,“伺候”这些虫子完全靠他和妻子于美两人。“养殖黄粉虫的纸盒是我们买来的半成品纸皮,需要自己把它们折成盒子,最初折一个都要几十分钟,现在只需几分钟。”于美说。

创业起步时,由于技术跟不上,解红涛养的黄粉虫成活率低,专门留出用于繁殖的“虫种”只有30%左右能长成成虫。如何筛选出用于繁殖的优质“虫种”,这项技术他们摸索了两三年。一开始靠手工拣拾,后来又自己“发明”过筛工具,随着对黄粉虫习性的不断熟悉和养殖技术的提升,现在“虫种”的成活率能达到八九成。

山东日照养蚂蚱第一人(他在章丘养虫子年产值达3千万)(4)

经过10年摸索,解红涛于2015年成立了济南源信宠物食品有限公司,整体养殖规模也从1000盒、5000盒、1万盒,到现在的1.5万盒;从最初只搞养殖,到收购养殖户的半成品,再进行深加工开发新产品;从原来在老房子养殖,到建成专门的养殖场和生产线……目前,企业年产值达3000万元,其中国内年销售额1000万元,国外年销售额2000万元。

每月销售30吨 为扩大市场不断开发新品

在解红涛位于章丘文祖街道的养殖场里,一排排黄粉虫养殖盒密密麻麻地码放着,每个盒子上标注了黄粉虫的提卵日期。“我们一般5天提卵一次,15天左右可以喂食,1.5个月左右筛选幼虫,3个月左右的幼虫就可以烘干灭菌出品了。”于美拉开一个个养殖盒,里面或幼虫、或成虫不停蠕动,第一次见到的人不免会头皮发麻,但这些对他们来说已习以为常。解红涛和于美上小学的小女儿经常在这里玩,刚烘干好的黄粉虫闻起来有一股爆米花的味道,她抓起一小把就往嘴里送,这些纯绿色无添加的干品虫子俨然成了她的零食。

山东日照养蚂蚱第一人(他在章丘养虫子年产值达3千万)(5)

根据现在的养殖规模,解红涛的养殖场每月可以生产8—10吨黄粉虫干品,加上文祖街道的六七户养殖户,每月能有约30吨成品从他的企业向外销售,而这些养殖户也都是解红涛带动起来的。

目前,解红涛企业的主要产品有黄粉虫干品和保鲜品,鸟类、仓鼠、鱼类、爬行动物甚至猫狗一类的宠物都可以吃。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他还收购蝎子、蚂蚱、大麦虫等多种半成品,正在研发的昆虫罐头等两款产品计划5月中旬左右上市,是目前这一市场上还没有的。

解红涛近期最忙碌的事,就是为企业跑出口手续。“我们的产品销往海外的占六七成,但之前只能通过中间公司进行出口,一旦相关手续批复,就可以自己出口了。”解红涛说,他想做出自己的品牌,可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增加产品知名度。目前风行的网店销售和网络直播带货他也考虑过,“还是得一步步来”。

两期投入500万元 建新厂带动贫困户脱贫

山东日照养蚂蚱第一人(他在章丘养虫子年产值达3千万)(6)

在文祖街道东田广村,解红涛有一处崭新的工厂,这里新上了两条生产线,一条是黄粉虫烘干产品生产线,另一条是黄粉虫保鲜产品生产线,能满足用户对产品的不同需求。与之前的工厂不同的是,这里是依托于该村黄粉虫养殖加工扶贫项目,于去年刚建成。

这一扶贫项目将分两期进行,一期由文祖街道投资100万元,解红涛的企业投资230万元,在东田广村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加工车间和先进设备;二期双方各投入115万元和270万元,紧邻车间建设黄粉虫现代化养殖基地。

“新厂目前是订单式生产,有订单时才会开启;养殖基地预计年底建成,计划养殖规模也在1.5万盒,到时这里就能实现养殖加工一条龙。”走在东田广村的街道上,解红涛不时跟村民打着招呼,他介绍,新工厂建成后,已有七八名贫困人口在这里打过工,按天付工资,最长的一个订单能到10天左右,对贫困户来说也是一份不错的补贴。

根据扶贫项目规划,随着今后养殖和加工规模扩大,解红涛的企业可再吸纳20多名贫困人口在此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4万元收入,同时还能带动当地实现以黄粉虫养殖为中心,种植、旅游等产业链的发展,帮更多贫困家庭脱贫。

带动村民脱贫还不是解红涛的最终目的,他还想进一步带动村民进行黄粉虫养殖,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在今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做稳”。

新时报记者:曹莫

摄影:黄中明

校对:赵栋培

编辑:李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