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城市轻轨几条(9个轨道主枢纽惠州占2个)

惠州城市轻轨几条(9个轨道主枢纽惠州占2个)(1)

深惠之间高铁互联互通,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惠州城市轻轨几条(9个轨道主枢纽惠州占2个)(2)

整理:周欢

备受关注的广东的都市圈规划建设传来新进展:广州、深圳等五大都市圈范围进一步界定,涉及的城市和面积范围有调整。8月3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对外公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下称《指引》),明确了五大都市圈的规划范围、空间格局、生态系统与农业空间领域协调指引、交通系统领域协调指引、公服设施领域协调指引、产业领域协调指引。

根据《指引》,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东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深莞惠组团“入圈”。记者梳理发现,《指引》21次提及惠州,涉及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等多方面,将为惠州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近年来,在“双区”建设机遇下,深莞惠协同发展提速,惠州也唱响融深融湾的时代强音。随着深圳都市圈规划范围更加明晰以及惠州主体纳入深圳都市圈,惠州这座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将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望加快与深圳的同城化进程。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惠州除龙门外

均纳入深圳都市圈

都市圈的规划范围是很多市民关心的话题。《指引》明确,根据人口、用地、行政治理等因素,综合识别各都市圈规划范围。其中,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市、佛山市全域,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的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东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珠西都市圈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包括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全域;汕潮揭都市圈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全域;湛茂都市圈包括湛江、茂名两市全域。

记者留意到,相比去年4月《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的五大都市圈范围,此次《指引》界定的范围有很大变化。

其中,深圳都市圈范围缩小了,深圳、东莞全域“入圈”,惠州除龙门县之外的其他行政区(惠城含仲恺高新区、惠阳含大亚湾开发区)也都纳入其中,河源、汕尾的都市区部分则未写入其中。

这意味,都市圈建设不再追求面积规模和覆盖城市多少,而将是更加精准,更好地遵循“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发展规律。对于深圳都市圈来说,能够集中资源力量做大做强深莞惠,通过临深片区的一体化、同城化,有利于率先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尽管龙门县未再被纳入,但惠州的主体仍在深圳都市圈之内,而且惠州被定位为深圳都市圈“一主两副”核心区中的“两副”之一。深圳都市圈不寻求面积“扩容”,而是精准划定范围、追求“含金量”。这对惠州来说将迎来更大的发展良机。

从词频统计来看,惠州的“出镜率”也颇高。在珠三角九市中,《指引》全文提及深圳62次、广州55次、东莞22次、佛山21次、惠州21次、中山19次、珠海17次、江门13次、肇庆10次。惠州出现的次数排在前列,某种程度上凸显惠州在都市圈建设中的重要性。

就惠州内部各县区来看,出现的频次有较大差异。其中,惠阳出现10次、大亚湾出现5次、惠城和仲恺各2次、惠东和博罗各1次。这也意味着临深片区的惠阳、大亚湾等地将率先享受深圳都市圈红利,有望加速融深融湾,促进与深圳的协同发展。

惠州拥有2个轨道主枢纽

1个临界次级枢纽

都市圈同城化,交通要先行。随着赣深高铁去年底正式开通运营,从惠州北站坐高铁出发,最快29分钟可达深圳北站,16分钟可达东莞南站,深莞惠“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已然形成。

交通利好将持续释放。未来,高铁、城际、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深圳都市圈建设的热点。

在交通系统领域协调指引方面,《指引》明确,围绕深圳都市圈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间结构,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线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形成“三横四纵”的网络综合交通格局。

其中明确,依托深汕高速、深汕高铁、深圳轨道交通14号线形成的渡河交通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龙岗—惠阳。同时,统筹跨界主次干道和城市轨道,推动建设时序、道路等级、设计标准等衔接,重点梳理东莞南部九镇、惠州惠阳与深圳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五区的交通对接,形成合理、便捷高效的边界综合交通网络。

《指引》还明确,深莞惠中心区布局9个轨道主枢纽,发挥主城区人流集散的功能。其中,深圳布局5个,分别为深圳北站、深圳站、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东莞布局2个,分别为东莞东站、第二高铁站;惠州布局2个,惠州站、惠城南站。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都市圈将在人口与经济活跃的东莞、惠州和深圳相邻地区,通过设置虎门站、滨海湾站、塘厦站、光明城站、平湖站、惠州南站6个临界次级枢纽,与主枢纽形成高效的轴辐式结构分担主枢纽压力,支撑东莞滨海湾、深圳会展海洋新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科学城、塘厦、平湖北、大运新城、惠阳以及大亚湾等关键分布式节点。

海港、空港的建设,也将是深圳都市圈发力立体交通网络的重点。《指引》提出,强化深莞惠海空枢纽资源整合,构建以深圳港为国际航运枢纽,东莞港、惠州港共同支撑的都市圈港口群。以深圳机场为主枢纽,联动惠州机场的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协同打造深圳都市圈高品质创新型国际门户枢纽。同时,加快惠州平潭机场改扩建工程,预留机场扩容空间,建设惠州千万级干线机场。

惠阳大亚湾纳入

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

近年来,在“双区”建设和深圳都市圈机遇下,深莞惠产业加快协同发展。惠州也全力推进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吸引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和项目落户。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惠州引进项目中来自深圳的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3600亿元,占比约三成。而今年1—5月,惠州招商引资过会项目188宗,计划投资总额826亿元。从来源地看,90%的项目、69%的投资额来自大湾区城市,其中又以深圳为主。

产业协同联动,正是深圳都市圈发展的方向。深圳都市圈将以深莞惠中心区为核心,构建多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深圳、香港金融服务和专业产业服务优势,以深圳前海、福田、罗湖、南山为主中心,东莞和惠州主城为副中心,形成金融服务、生产性服务、商业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体系,持续推动制造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和现代服务中心深化合作,通过区域协同、分工明确的产业体系布局促进价值链整体跃升。

《指引》还明确,依托四大交通走廊与轴辐式枢纽体系,构建湾区级产业科技创新功能节点,沿深圳—东莞和深圳—惠州边界,自西向东构建湾区科创头部企业与现代服务业节点、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湾区制造总部技术转换节点与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

其中,坪山—惠阳—大亚湾被定位为“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将形成深惠融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工业4.0产业集聚地区以及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产业策源地。依托坪山比亚迪、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协同惠阳、大亚湾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主要发展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形成区域协同、分工明确的空间产业链布局。

引人关注的是,惠州的潼湖生态智慧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等多个产业平台被“点名”。《指引》提出,沿东莞—惠州边界重点构建潼湖—常平智慧产业新城节点。把握潼湖生态智慧区和常平城市副中心,以建设智能制造高地和现代产业新城为目标,加快推动常平香港城、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潼湖科学城、东莞东站枢纽、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等片区开发建设,构筑支撑莞惠产业发展的重要脊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