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屈原孝歌(乡腔土调传薪火)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胡胜芳 通讯员 谭国锋 刘兆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秭归屈原孝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秭归屈原孝歌(乡腔土调传薪火)

秭归屈原孝歌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胡胜芳 通讯员 谭国锋 刘兆奎

献兰草、贡柑橘、敬香烛……

6月4日,秭归县屈原镇屈原村乐平里屈原庙前,由秭归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端午诗会在此举行。来自各地的40余诗人和三闾骚坛诗社100多名农民诗人登台吟诗作赋高歌低诵,原汁原味的乡土唱腔在乐平里上空回荡——

“纪端午兮门悬香艾,访故里兮祠前一拜。”“爱国当思追屈子,忧民应记勇担当。”“美酒三杯欣下肚,一声吆喝走千犁。”……

乐平里是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每年端午节,屈原故乡的后人都会在此举行诗会,感念屈子不朽精神,传承楚乡文化薪火。

“三闾骚坛自恢复活动40多年来,诗社社员坚持诗歌创作,努力继承屈原的诗歌遗产。每年端午节,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南地北,都会回到乐平里屈原庙前,以楚辞原生态的咏叹调,亮出自己的诗歌来怀念屈原。”三闾骚坛诗社社长、53岁的屈原村(乐平里)村民谭荣昌介绍。

58岁的宋文兴,这个热情饱满的精壮汉子,一上台就激情高昂地吟唱起来:“一亩池塘千担藕,几坡玉米万斤粮。常是扶犁书在手,半耕半读觅诗行……”作为屈原的故乡人,屈原的情操深深影响了他,这些年来,几乎每天一首诗,“日可少吃一餐饭,但一日无诗真痛苦。”加入了三闾骚坛,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大大地提升了自己的水平,他现在已写诗1000多首。

“霹雳春声百蛰惊,红肥绿瘦又欣荣。南归紫燕穿新柳,牧笛悠悠伴早耕。”这首七绝诗的作者是48岁的茶农黄光文,他回乡发展茶叶种植兼在小水电站打工,年入10万余元。农闲之余,笔耕不辍,创作诗词作品100余首。

47岁的谭家臣也是乐平里一个地道的农民,一直都以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屈原的景仰之情,初中时他就组织创办了一个小型诗社,“我扛过沙袋,进过工厂。无论生活多么艰苦,诗歌的种子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因为,我是屈原后裔,诗歌早已成为我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他创作了近百首有关屈原、乐平里和端午的诗歌,创办了一家文化公司,把传播屈原文化作为公司的重要使命。

自称是“僻野屈乡一村郎”的宋华明,是年轻一代骚坛诗社的代表。创业经商之余,他坚持写作20余年。他研读《楚辞》,求访屈学专家,多次往返乐平里向三闾骚坛诗人学习楚风古韵诗词,积极参与各种屈原文化活动。他吟诵新创作的“疏影·端午祭祖”词,“千秋遗志今人继,山河复,秦关无阻。乐平里,齐颂骚坛,一曲九歌如故。”道出了他继承屈原遗志心怀夙愿的信念,坚定了他“诗心诗路”的决心。

谈到诗与屈原,42岁的屈原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海军滔滔不绝。他的外太公黄家驹,是三闾骚坛诗社恢复发起人之一。这位“听着屈原故事长大”的农民诗人,还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近三年,他完成了屈原村柑橘品种改良和产业发展布局,助力27户贫困户脱贫,帮桔农年销柑橘100万斤。

秭归县文联主席秦晓梅表示,骚坛诗社这帮青年农民诗人,是振兴乡村文化的脊梁,也是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播下的种子,将繁衍永远。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