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如画的书法笔法(一笑三语笔力笔心)

一笑三语:笔力、笔心、笔锋——聊欣赏书法之笔法

这几天三语聊到书法的欣赏,昨天晚上与一老朋友电话也聊到此话题,他说讲的好,能否再细致的聊聊,比如说内在的笔法。所谓的笔法,从字面意思上可以说是用笔的方法。但要站在书法欣赏的角度来说,是以正确的用笔书写出其形态规范之点画。当然书体的不同其点画自然也不同。然,从古至今评论一幅书作的线条、点画,都是以 “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都应是有力度的”。而所谓力度,人们俗称之“笔力”。也就是说欣赏或判断其线条、点画有无“笔力”,也构成欣赏书法主要因素,如常说的要把点画写的有“圆”有“涩”之感。圆的点画线条,呈现出的视觉是一个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效果,看上去线条饱满、结实,好像树木圆柱形态,有浮雕之感和充实圆劲之力度。这样圆柱的线条形成,说明书者讲究笔法,皆是用中锋行笔的结果,即蔡邕书论九势所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令笔心自点画中出”的笔画。清初冯武在《书法正传》写到:“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乃笔锋直下不倒,故锋常在画中”。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所比喻的效果。如果用笔偏侧,写出的线条、点画则扁、薄、浮、弱,就无美感可言。再说涩笔书写出的笔画不浮滑,不流畅之谓也。所谓涩笔,衄错艰涩,行中有留。蔡邕在《九势》中说:“涩势,在于紧战行之法。”古人有“如撑上水船,用尽力气,仍在原处”。也就是说笔锋在纸面上遇到阻碍,点画线条要冲破纸面的阻力,只有笔迟涩进。而在书写过程中,这种阻碍与反阻碍表现的越充分,线条就越显示出本身的力感。因此,在欣赏书法作品时,笔法上的运用也是很讲究的。

范云峰壬寅八月廿八(秋分)苏州早安!

如诗如画的书法笔法(一笑三语笔力笔心)(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