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双减具体工作方案(双减后学校要在这5个)

“双减”政策下,教育职能将由过去社会承担的一些责任,完全转向学校,学校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也将面临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更高期待,学校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和发挥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那么,学校如何担负和发挥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呢?

做更加理性的教育

一味追求分数的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理性,也让教育在反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

做理性的教育,就是要探寻教育本真,追寻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教育回到原点;就是要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让孩子成人,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他那样的人;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释放孩子天性,彰显孩子个性,让孩子身心灵得到解放,把快乐和童年还给孩子;就是要捍卫教育常识,立足平常,不喧嚣浮躁,于点滴浸润中春风化雨,静待花开,着眼日常,不标新立异,在朴朴实实中呵护好每一个孩子,过好每一个教育日子,基于恒常,不急功近利,从常态与常规的坚守中,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把教育做真,回归正常,不拔苗助长,以顺乎自然和包容的心态,看待分数,对待孩子,恢复和重建教育的良好的生态。

追求更加理想的课堂

课堂,不仅是学习的乐园,更是成长的乐土,不仅是减负的支撑,也是提质增效的关键。

我以为,当下教育首要的问题还是课堂上的问题,课堂的呆板,课堂的无趣,课堂的压抑,课堂的封闭,课堂的低效,从某种程度上讲,推波助澜了校外培训机构,也无形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

当务之急就是变革传统课堂,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调动孩子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思维和内生力,让孩子在主动学习、能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愉快学习中,既学足学够、学懂学会知识点,又学会学习和思考,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课堂变得理想而高效了,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的“轻负”与“高质”。如果课堂没有变化,仍然停留于一味灌输,学生的负担不说“双减”,就是“全减”,也许都难以收到实效。

学校双减具体工作方案(双减后学校要在这5个)(1)

锻造更加高效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双减”能否落实落地,最终仍取决于教师。建设一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双减”的先决条件。

一方面,给老师减负,让老师能够心无旁骛做好本职工作。“双减”之后,老师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特别是课后延时服务和托管,无形中拉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

我经常说,老师是人,不是神,老师要养家糊口,要正常生活,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而且老师除了每天上几节课,还有课前课后很多隐形工作要做,诸如备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谈心谈话、家校沟通等等。

当下特别是形式主义之风所带来的各种非教学任务,对老师的影响和干扰,让老师们既失去了一张宁静的讲桌,一个安静的讲台,又让不少老师压力山大,身心俱疲。

职业角色的要求与老师们现实生活状态的冲突,很难让老师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当然,有可能更难提升工作效率,更难实现“双减”预期。

因此,教育内外,学校上下必须形成“为学生减负,必先为教师减负”共识,尊重教师工作的独特性和专业性,敬畏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尽力减少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尽力消除各种形式主义的东西对老师的无休止折腾。

另一方面,坚持“教师第一”,让教师站立于学校的中央。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以人为本,洒给教师更多的阳光雨露,给予教师群体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焕发教师的工作热忱和激情,让教师把“双减”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转化成源源不断的动力,对本职工作更热爱,对教书育人更全心投入。

同时,尽最大努力给教师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搭建各种专业成长平台,提供各种交流学习机会,让教师专业得以发展,素养不断提升,锻造出一支能够担当“双减”使命的教师队伍。

创新更加丰富的课后服务载体

课后服务不仅仅是看住孩子,也不仅仅是单纯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接的问题,而是真正推动“双减”的一个有力抓手和重大举措。

可以这么说,课后服务的质量如何,最终决定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轻状况和程度。

因此,应不遗余力创新课后服务载体,优化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让课后服务成为困难学生补习辅导的“摇篮”,成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的的“灶台”,成为有特长爱好学生凸显个性,张扬天性,放飞自我梦想的“赛道”,成为所有学生参与文体、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和成长方式,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发展的“舞台”,成为让家长认可支持,社会首肯满意,充分展示学校风采和形象的“窗口”。

学校双减具体工作方案(双减后学校要在这5个)(2)

达成更加密切的家校合作范式

过去,很多家庭由于缺乏相应家庭教育的文化基础和氛围,便掏钱把家庭教育的责任交给了校外培训机构,如今校外培训机构受到严格管控,家庭教育少了社会力量的“加持”,家庭教育为此将回归于家长,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如今已经摆到了重要日程。

社会上其它行业都需要持证上岗,遗憾的是父母却是唯一一个不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不少年轻父母懵懵懂懂地当了家长,却因为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和技巧,给家校共育带来了诸多被动和困惑。

“双减”是一场观念和认识上的革命,需要家校合作才能让教育形成合力,实现效益最大好,也才能避免教育减负,家庭增负,越减越负的情况。

作为学校和老师,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配备家庭教育专兼职指导师,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同时,注重和家长的经常联系,及时沟通,力求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一致,在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上默契,在对孩子的教育目的上同向,在对孩子的教育手段与方式上吻合,让家长成为老师对孩子教育的有力助手。

我想,能够在这五个“更加”上着力,学校就一定能够担负和发挥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来源:汤勇晓语(gh_3622cf6c3393)

来源: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