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的深度解析(深度人口普查世界大国扎堆)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十年一次的大规模人口普查于本月启动,外界对此极为关注毕竟,中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此次普查将提供有关中国人口最准确的变化信息,并被用作进行未来规划的关键依据“巧”的是,今明两年也是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的人口普查年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让人口普查工作面临不少新挑战,但“摸清家底”依然重要,在有的国家,人口普查结果直接决定政治和经济资源如何分配,而对于几乎所有国家来说,人口及相关信息都是一国发展并提升竞争力的基石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人口普查的深度解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口普查的深度解析(深度人口普查世界大国扎堆)

人口普查的深度解析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十年一次的大规模人口普查于本月启动,外界对此极为关注。毕竟,中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此次普查将提供有关中国人口最准确的变化信息,并被用作进行未来规划的关键依据。“巧”的是,今明两年也是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的人口普查年。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让人口普查工作面临不少新挑战,但“摸清家底”依然重要,在有的国家,人口普查结果直接决定政治和经济资源如何分配,而对于几乎所有国家来说,人口及相关信息都是一国发展并提升竞争力的基石之一。

■“纯数据性事务”竟卷入党争——美媒:可以重来吗?

“当选总统拜登能重新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11月12日的一篇报道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原因是今年的人口普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及特朗普政府的干扰。文章称,重新普查是个复杂的问题,一些专门观察人口普查的人士正呼吁拜登过渡团队赶快组建专家组,审视有关2020年人口普查质量的相关指标。

今年8月,《环球时报》驻华盛顿记者在家中接待了美国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普查员问了4月1日居住在记者家中的具体人数,然后拿出几份表格,要记者逐份填写,里面涉及姓名、族裔、年龄、就业、医保、家庭收入等信息。几天后,记者收到一份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信件,称记者家被抽中参与“美国社区状况”调查,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回复该信件。记者打开信件后发现,这份调查非常详细,涉及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情况等方方面面。

美国宪法强制规定每十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今年由于疫情等因素,普查工作延后数月,于10月中旬结束。对美国来说,人口普查直接关系到未来10年联邦众议院各州议席分配及州立法机构中的席位、选区划分。比如,如果出现人口漏计,加州、纽约州等大州所获议席可能不足以体现实际人口体量。其次,人口数据决定联邦政府如何向各州分配一年约1.5万亿美元的巨额补助。

正因为如此,各州对联邦人口普查极为重视。如某城市在人口普查的宣传材料中称,所在社区统计到的每个人都意味着最终会获得额外的联邦资金,而不参与人口普查的每个人每年会让所在社区失去数千美元。

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人口普查是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当地学区将在哪里建立新学校或扩大现有学校?地方政府如何规划公共住房项目?医院如何布局其诊所的分布?商场、连锁超市等在哪里开设新门店?可以说,地方决策者和商家在确定资源投入方向时,人口数据对其决策有很大影响。

今年的人口普查还有些特殊——受到党争影响。特朗普政府之前竭力推动在普查中增加询问公民身份的问题,这样一来很多非法移民就不敢参与人口普查。由于非法移民主要居住在城市,相对应的联邦资金和政治权力也将从倾向民主党的城市向倾向共和党的农村地区转移。最终,联邦最高法院在6月裁决,暂时禁止增加该问题。

此外,特朗普政府几度要求缩短普查时限。10月13日,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允许提前结束。对此,不少专家认为,共和党政府的“政治动机”十分明显,本就少计、漏计严重的少数族裔等群体的权益将受到侵害。

就在美国进行人口普查期间,即7月23日上午8时许,美国人口达到3.3亿。数据显示,过去10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增加34.2%,白人人口增加4.3%,其他族裔增加近30%。某种程度上,人口普查结果是社会学家的一场“盛宴”,它包含足够多的信息,何况有关数据产生的影响将持续到2030年。

人口普查满百年,少子化现实让日本心酸

除了美国和中国,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也在今年进行了人口普查。日本首次人口普查是在1920年,到今年正好100年。今年的人口普查问卷可以在网上回答,也可以在寄到家里的纸上作答。只要是10月1日居住在日本的人,都要回答。《环球时报》记者也用铅笔作答,之后寄出。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目前大多数调查已经完成,少数遭受暴雨灾害的地区将持续到11月20日。

相比别国10年普查一次,日本是5年一次。记者在日本总务省网站上看到了解释:日本处于社会经济变化剧烈的时代,国内人口、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为让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在制定与实施各种公共政策和对策时不脱离实际,有必要在很短的间隔期内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如果以太短间隔实施人口普查,会增加家庭负担和经费负担。

总务省称,人口普查数据不仅在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的政治、行政中被使用,也被民间企业和研究机构广泛利用。具体而言,众议院小选区的划定、比例代表区的议员定额、地方交付税交付额的分配、城市规划的制定、认定人口稀疏地区的必要条件等事项,都要以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准。对于民间企业和机构来说,通过分析地域人口规模和年龄构成等,可以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业务和服务。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卢昊对《环球时报》记者说,1947年日本出台新统计法,明确每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人口普查,每5年一次“简易调查”。日本政府及社会形成的长期观念是:人口调查是总务省主导的所谓“国势调查”,可为国家经济社会政策乃至总体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卢昊说,此前日本政府通过评估人口普查数据,对国家少子老龄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在育儿支援等方面重点推出政策。日本历次税收政策调整,包括安倍时期两次提高消费税,也是在评估了人口及税收来源等情况后作出的。地方经济振兴、构建防灾强韧性社会等方面,人口普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口普查首先能摸清人口和家庭实际情况,在日本这样一个以老龄化闻名的国家,人口普查显得尤为重要的同时,也让很多人对人口趋势难以释怀。“有声音表示,看到5年一次的国势调查情况,不禁再次为日本人口减少感到担忧。”《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文章写道。

■德国问卷,绕不开移民问题

“德国人口普查推迟一年。”据德新社11月初报道,由于新冠疫情,原定于2021年5月16日开始的人口普查推迟一年进行。文章称,疫情导致此类大规模行政工作受到限制,无法开展活动。

此前,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别于1981年和1987年进行过人口普查。联邦德国的人口普查曾经引发大规模抗议,主要是出于对个人数据保护的担忧。2011年,德国根据欧盟规定,再度进行人口普查,历时两年完成。

“按照欧盟2008年的一条规定,2011年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必须进行人口普查,之后每10年进行一次。”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人口问题专家胡贝图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欧盟要求成员国的人口普查记录全部人口和住房存量,以及有关其最重要特征(地理、人口、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包括家庭和家庭特征等。许多国家还会根据国情增加普查内容。与此同时,这给欧盟各国制定政策提供了对比性数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被认为是一个里程碑,是欧盟首次记录高质量的统一数据。对于各成员国决策者、企业和公众而言,它们是非常有意义的统一信息和可比较信息。”

据记者了解,2021(或2022)年的人口普查有新的趋势,在大多数欧盟国家,行政数据源已成为下一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人口普查系统变得更加高效,并且考虑到用户期望的快速变化,区域信息的详细程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德国,2011年人口普查采用了登记结合抽样调查的方式,取代过去的传统问卷式普查。也就是说,借由完善可靠的户籍登记系统取得公务登记资料,再辅以抽样调查。当时有8万名调查员抽样进行实地面访调查并填写问卷。

“德国人口普查问卷的一些问题比欧盟规定的更细致,由46个问题组成,尤其是关于移民的情况,比如在哪里工作、受教育程度等。”胡贝图斯说,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校规划,更好地推行移民融入社会政策。

2013年5月,德国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人口总数为8020万,比估计的约少150万;居民住宅总量4130万套,比预期多50万套;房主占总人口比例达到45.8%,大多数人仍选择租房居住;生活在德国的有移民背景的人口为1500万,占总人口的18.9%。

胡贝图斯说,如果没有普查数据,政府部门长期以来靠的只能是预测。2011年普查后,政府了解到德国人租房多于买房,于是制定了更完善的租房政策,防止房租乱涨;鉴于移民越来越多,政府加大了移民融入方面的投入。“当今社会是数据时代,政府掌握的数据来源更多,有利于更快捷地进行人口普查,但有关数据保护的挑战也在增加。”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十年一度的世界人口普查期”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十年一度的世界人口普查期,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数十个国家进行人口普查。全俄人口普查是获取有关人口、语言、教育水平、移民、婚姻结构和实际生活条件的数据信息的唯一途径。”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日前援引俄社会学家帕维尔·马尔科夫的话称,人口普查在所有文明国家中进行,它将成为未来管理国家的基础。

2020年和2021年堪称主要大国的人口普查年。俄罗斯原本要在今年进行人口普查,由于疫情,决定10月1日先在偏远地区启动,主要阶段于明年4月份开展,并计划使用数字技术。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也将今年的人口普查推迟。不同的是,印度的人口普查计划引发不小争议——它在2019年底各地抗议莫迪政府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之际通过,当时就有人忧虑当局会利用人口普查建立一套有争议的公民登记数据库,进一步排挤穆斯林群体。而印度上一次人口普查是在2010年,动用250万人就几十项内容进行普查,其中210万人携带覆盖全印度的65万张分区卫星地图,从事艰苦的上门实地调查工作,堪称“倾举国之力”。

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的确耗资不菲,美国今年的普查成本估计为160亿美元左右,英国甚至有可能因成本问题而打算让2021年的人口普查成为最后一次。英国明年的人口普查有不少新内容,比如对同性恋群体的调查将更加准确,不让英国继续有“隐藏的人口”。但官方预计,普查成本将超过9亿英镑。英国广播公司年初引述主管统计事务的前阿伯丁大学校长戴尔蒙德的话说,今后可能会借助税务、驾照申请、公立医疗注册等进行人口数据收集和分析。

2011年英国的人口普查是其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那次从2004年项目启动到最后数据公布,花费超过4.8亿英镑,是2001年的两倍。当时朝野政党都质疑成本“为什么居高不下”。2014年,英国《观察家报》引述研究机构的报告称,主要是没有尽早使用互联网以及可靠的间接调查数据。

“虽然人口普查花费巨大,但仍要定期进行。”俄《真理报》称,不查清相关情况就很难制定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计划。2010年俄罗斯的人口普查提供了许多有用信息,但由于社会政治原因,不少问题没有包括在内。例如,没有对人口的收入来源进行详细分析,因为担心人们不讲或者说谎。俄新社称,1970年全俄人口普查结果预测1990年后出生率将下降,如果没有从2002年人口普查中获得具体信息,可能就不会有目前正在实施的鼓励生育的“母亲资本”计划。

其实,不少国家也在想省钱的办法,像德国2011年的普查采用新方式后花费为7.1亿欧元,比传统问卷节省近一半开支。不过,英国科学新闻网站提到,对于一些饱受战争、社会动荡困扰的国家来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极为艰难。“刚果民主共和国自1984年以来再没有进行过人口普查,阿富汗上一次全国性普查是1979年。尼日利亚不得不依靠2006年的调查数据,来进行消除小儿麻痹症和接种黄热病疫苗活动。”

【环球时报记者 林日 青木 郭伟民 纪双城 柳直 张倍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