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考古证据(为什么西周墓葬里发现了非洲的大量贝壳)

这是一则我在头条问答的解答,链接在:

http://mp.toutiao.com/profile_v4/wenda/answer?qid=6455774619327529229&group_id=6455897022233837837&enter_from=&category_name=article_manage&stick_id=6455897022233837837


西周社会阶级机构包括奴隶主贵族,平民和奴隶,经济生活也体现了这种等级制度。

西周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的西周的土地所有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正如《诗经.小雅.北山》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它的主要形态就是井田制。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历史学家认为它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西周考古证据(为什么西周墓葬里发现了非洲的大量贝壳)(1)

农夫

为什么井田制在商朝就有存在,至西周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备?因为西周的土地政策是高度国有化。实行井田制的前提是土地国有,或者说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凭借政治上的统治权利,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奴隶主贵族作为禄田。各级奴隶主贵族是封国和釆邑土地以及臣民实际占有者。夏商,和西周的土地所有制关系都是属于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性质,那时的土地还不属于个别奴隶主私有,土地(包括房基地)不能随便买卖,转让,叫做“田里不鬻”。

西周的经济生活比商朝更活跃。西周的农业经济比商朝更发达,其青铜农具比商朝增多,采用两人协同耕作的方式。此外,西周还采用三田制,简单说,就是把一定的面积的土地划为三块,三年一循环,保证三分之二的土地的面积耕作,三分之一的面积休耕,起到养地力和利用绿肥的效果。

西周考古证据(为什么西周墓葬里发现了非洲的大量贝壳)(2)

工商食官制度

西周的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经营管理,称为“工商食官”。“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

经过考证知道,西周时期的官府手工业作坊规模比较大,分工细化,号称百工。同时,西周的冶铁业,青铜铸造业,制陶业,纺织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西周的纺织业比商朝更加发达,大约在西周后期出现了锦。此外,当时的化学工业技术已经可以把各种的纺织物染成不同的颜色。说明生产力比商朝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工商食官”体制下,西周商业的主要作用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由官府经营管理商业。至于民间贸易,则处于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初级阶段。那时候,还没有固定的市场,往往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货币主要还是海贝和玉贝。

西周考古证据(为什么西周墓葬里发现了非洲的大量贝壳)(3)

西周的贝壳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周贵族墓里面,已经发现了来自非洲的大量贝壳,说明当时西周已经与海外有了贸易来往。2015年7月,在西安发掘的一处较大的西周墓穴里,在一较大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头骨有朱砂痕迹,口中含五枚海贝。考古学家指出,这是当时人的一种丧葬习俗——给墓葬里撒朱砂,级别越高的人撒的朱砂越厚。贝币是当时的钱币,口中含海贝,意味着到另一个世界可以有钱花。当时的穷人没有贝币含,就含玉器碎片、玉渣,也有的含小石子。


附录:

《周朝分封制度中,哪个等级最容易造反成功?》

作者:怀疑探索者

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7032199342685569569/?group_id=7032199342685569569

节选:

西周的分封制度,是和宗法制度结合起来的。分封诸侯,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按照宗法制度,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作为天下的大宗,诸侯则为小宗。通过宗教制度,用婚姻关系,一层一层地把贵族们之间,贵族和周天子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周天子称呼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而称呼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整个国家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形成了政权和族权的有机的、紧密的结合。

周天子作为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在他的统治范围内,拥有绝对的权利,握有最高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以及宗教祭祀等方方面面的大权。虽然诸侯有相对独立的权利,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他们也必须要尊奉周天子为国家的“共主”,诸侯的继承权必须周天子批准才能生效。诸侯还要按照礼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期内向周天子纳贡,朝觐,乃至出兵征战,等等。

西周考古证据(为什么西周墓葬里发现了非洲的大量贝壳)(4)

周公姬旦

辅佐周天子的最高长官有太师,太傅,太保,总称为三公。在三公以下,由太宰总理朝政。大致分为三个职官系统,即民事职官系统,神事职官系统,王事职官系统。其中,神事和王事,是西周王朝事物的核心。

而在地方诸侯国的官制,也基本效仿王室,按照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等级的爵位,分别设有各自的职官系统。

为了巩固政权,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周初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规模的分封。所谓的分封。包含了“天子建国”和“诸侯立家”两个层次,其核心内容是“授民授疆土”,即周天子依次派遣自己的子弟、同姓功臣,以及亲属或者臣服的旧邦首领,带着武装家臣和俘虏,到指定的地点去治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建立西周的地方政权诸侯国家。在诸侯国家以内,诸侯将大部分的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卿大夫,作为“采邑”。而卿大夫再依次把所封的采邑的土地分封给他们的属下士。这一层一级的,就是西周的大分封,历史上就叫做“封藩建卫”。

西周建国刚刚开始,已有裂土分封的事情。不过,真正大规模的分封,是在武王克商以后以及周公摄政时期。据说,周武王的时候,分封“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周公摄政时期,把文王之子分封在管、蔡、郕、霍、鲁、卫、毛、雍、曹、滕、毕、原等地,把武王之子分封于晋、应、韩等地,把周公之子分封在凡、蒋、茅、祭。相传,周公兼治天下,先后分封了71个国,其中姬姓的有53个国,以鲁、卫、宋、晋、齐、燕等国最为重要。

西周考古证据(为什么西周墓葬里发现了非洲的大量贝壳)(5)

西周康王时诸侯的器具

经过周初的大分封的动作,确立了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严格的等级臣属关系,从而形成了“封建亲戚,以凡屏周”的统治格局。这种分封制度,是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的统治和影响力的有益的制度,是起来积极的历史作用的,它是中国古代从方国林立走向专制帝国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那么,哪个等级最容易造反成功?

西周最高的等级就是天子,周朝的国君,第二个等级就是诸侯,卿大夫是第三个等级,依附于卿大夫的属下是第四个等级。很明显,诸侯国是掌握资源最大的一个层次,卿大夫也要依附于诸侯。大的诸侯国后来发展到有兵车万乘,在税收,兵役,行政上都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以著名的诸侯国晋国为例,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 。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如果不是后来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是最可能取代周王朝的候选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