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童年有多惨(布衣天子朱元璋的苦乐童年)

对于生活在十三、十四世纪的中国汉人来说,那就是一悲惨世界。蒙元统治当局采取“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中国人分为四个等级: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汉人除了官府缴纳各种名目繁杂的苛捐杂税外,连个名字也不能拥有。明仁祖朱世珍在荣获“明仁祖”的尊号之前,也不叫朱世珍,而是叫朱五四。

朱五四祖上居于句容(今江苏句容)。蒙古统治者可以随时把汉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人,像奴隶一样赏赐给皇亲国戚——亲王公主或功臣之类。南宋灭亡后所举行的一次赏赐中,少者赏赐数十户数百户,多者竟赏赐十万户。每户以五口计,一次就得到五十万个农奴。汉人忽然间失去了祖宗传留下来的农田,也忽然从自由农民沦为农奴,没有地方可以申诉。蒙古人,都可以随意侵占农田,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朱元璋的童年有多惨(布衣天子朱元璋的苦乐童年)(1)

因此,朱五四就像千千万万失去农田的汉人一样,沦为佃户,靠租种别人的田地维持生计。朱五四又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本本分分,累死累活了大半辈子,累弯了腰身,熬白了头发,还是上无片瓦,下无扦锥之地,还得不停地搬家。倒不是他有多大的理想,要寻找什么王道乐土,理想家园,而是由于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地主大户心太黑,每到一处低声下气,说尽好话租来的几亩土地,等他带领全家披星戴月,出大力流大汗的施肥戽水,把土地改良得肥沃了一些、生地变成熟地,盼望着接下来能有个好收成的时候,狠心的地主就要加租,如果不肯加租,就要收回土地退租。任由你怎么算终归算不过那些地主老财。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交完租后,一家人还得吃糠咽菜,最终还是白忙活。

由此,朱五四早年先是从泗州盱眙(今江苏淮安盱眙)搬到灵壁县(今安徽省宿州市灵壁县),又从灵壁迁到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五十岁那年又再迁到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东乡。

朱元璋的童年有多惨(布衣天子朱元璋的苦乐童年)(2)

公元1328年,这年的农历七月,元朝第十任皇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死了,元文宗依仗武力,赶走了皇太子阿速吉八,自己做了大元帝国的第十一任皇帝,改元天历。这一年,元王朝的掘墓人也降临了。

朱五四的老婆朱陈氏又为他添了一个儿子。之前他已经有了三个小子两个女儿,大小子叫重四、二小子重六、三小子重七,刚生下来的四小子按顺序,也就顺口叫重八了。这个时候谁也不会料到,这个叫朱重八的男婴,日后会成为一代开国之君,他开创的大明王朝,在中国的历史舞台活跃了近三百。

可眼前这个新生儿的境况却令人堪忧,一般的婴儿从母体分离出来那一刻都会情不自禁的啼哭,可小重八出生三四天了,不但不会吃奶,甚至连哭都不会,肚子还胀鼓鼓的像个大青蛙。都说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虽说眼前这个婴儿长得跟他的哥哥姐姐不一样,颧骨高高耸起,下巴特别的长,两只耳朵又肥又大,粗眉毛大眼睛,宽宽正正的额头,额头上还赫然突起一块骨头,像是一个小山包,长相有点怪怪的。但自古母不嫌儿丑,再丑也是自己的骨肉,摆在眼前的危机是,儿子还有没有活过来的希望?

陈氏不用说了,就是朱五四也愁坏了,由于家里连个铜板都拿不出来,请郎中这样的事也不敢奢望,只好转而向神灵求助,一辈子没做过亏心事的朱五四首先拼命地检讨起自己来,搜肠刮肚回忆自己哪里不小心冒犯了哪路神灵。自己虽然穷,但对神鬼一直是诚惶诚恐的,逢年过节,附近的神社、祭祀活动,就算自己不吃也要拼命的焚香烧纸……想啊想也没想出个所以然。

朱元璋的童年有多惨(布衣天子朱元璋的苦乐童年)(3)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朱五四白天想不明白的事,晚上终于得到高人的指点,严格来说不人而是神灵之类的那什么。原来朱五四做了个梦,有高人给他指了一条对中国人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实施起来成本却又非常低廉的路。高人让他到皇觉寺去向高僧求助。

朱五四按照指点来到皇觉寺,却发现偌大一座寺庙却空无一人,满腹心事无处倾诉的他只好对着那些泥菩萨拼命的磕头,喃喃自语的诉起了苦水……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忽然听见周边热闹起来,还听到了一阵响亮的婴儿哭声,一个激凌醒了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醒过来的朱五四本能地转头看看月婆和孩子,这一看让他惊喜又激动得不知所措。就一个梦的功夫,原先气若游丝的小儿子,这回正依畏在母亲怀里吮吸着奶水呢!这让他更加坚信神灵,觉得这趟梦中之旅赚大了。

皇觉寺(原名于觉寺)就位于安徽省凤阳县钟离镇,离朱五四所住的东乡不远。据《大明洪武实录》载,该寺庙有佛殿、法堂、僧舍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由于朱五四的这次神奇梦游,如今耸立在凤阳山日精峰下的皇觉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这当然是在朱元璋夺取天下之后,拨款重修被称为圣庙而名扬天下,成为人们旅游的胜地。

朱元璋的童年有多惨(布衣天子朱元璋的苦乐童年)(4)

不出几天,小重八肿胀的肚子不治自愈,竟慢慢的就瘪了下去,成了一个会哭闹,会吃奶的正常孩子。可接下来的日子,也并不让人省心。由于营养不良,小重八瘦得皮包骨头,还三天两头闹病。朱五四又义无反顾地多次往返于寺庙和家庭之间,当然,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了。其间,朱五四不止一次向菩萨和主持方丈许下诺言,只要能让孩子平安长大,将来让他到寺院里服侍各位菩萨大人。这就是当时流行的“舍生”,由家长许愿,如果佛祖保佑孩子平安长大,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就入寺为僧。

也许真是佛祖显灵了,也许穷人家的孩子本来就命硬。艰难困苦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小朱元璋,当然这时候他还不叫这个名字,为了叙述方便,在未经其本人的同意之下先预支使用了。小朱元璋就在这样一个贫困而又温馨的家庭中慢慢长大。大凡能成大事的人都有其过人之处,小朱元璋虽然瘦弱,但却瘦得小巧玲珑,鬼精鬼精的,是个人人见了都想“逗你玩”的小鬼头。

当时还没有托儿所、幼儿园什么的,可就算有,朱五四也送不起,大人们要忙于生计,小朱元璋没事和小伙伴除了捉泥鳅,掏鸟窝外,去得最多的就是皇觉寺。因为皇觉寺从早到晚烟火缭绕,大门都是畅开着的,那些个泥菩萨什么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的,看着怪好玩的。遇到有香客进香也是蛮热闹,看那些大人们烧香拜佛,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朱元璋的童年有多惨(布衣天子朱元璋的苦乐童年)(5)

长老高彬法师是个有老婆孩子的人,所以对孩子们的到来并不反感,任由他们嘻耍玩闹。不但如此,他还比较喜欢人小鬼大的朱元璋,除了逗他玩以外,还时常教他识字。朱元璋的一个过人之处在于脑瓜子特别好使,小小的人儿竟然过目不忘,时日一长竟认识了三四百个汉字,长老的经书任由他翻看,那些经书就成了他的启蒙读物。等到六七岁的时候,朱元璋已经会念不少佛经,算是初通文墨,达到小学文化水平了。

小朱元璋就这样无忧无虑慢慢长大着,到他10岁那年,家里租种的田地又被地主无故收回,朱五四又再次面临搬家的命运,无奈之下又由东乡搬到了太平乡的孤庄村。孤庄村是个大村子,有千余人口。村里最大的财主叫刘德,全村二百来户人家,有一多半都租种他的田地。

新般过来的朱五四说尽好话,也租种了刘德的十几亩荒地。朱家本来就贫困,如此一折腾,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生计,三个哥哥只好分头到地主家里去做长工,朱元璋也到刘德的胞兄刘继祖(字大秀)家当起了放牛娃。

朱元璋的童年有多惨(布衣天子朱元璋的苦乐童年)(6)

当时,同朱元璋一样放牛的穷人家的孩子有好几个,主要有徐达、周德兴和汤和三人。他们都比朱元璋大,但朱元璋胆色过人,又讲义气,小伙伴对他既敬佩,又有些不服气。就提议结拜成生死弟兄,但得照古书上按年龄大小来排定兄弟的次序。

这个提议当即遭到朱元璋的极力反对,因为如此一来,自己就是他们三个人的小弟,他不干。

他决意要以打架论高低,谁赢谁当老大,对此如提议徐达、周德兴举双手赞成,只有年龄比朱元璋大而个头比他小的汤和不敢应声,可如今是三票对一票,此事就定了下来。最终大家约定,等明天填饱肚皮再正式开始比赛,因为此时,大家都前心贴后背,实在提不起劲来打架了。

次日一早,几个人像往常一样把牛赶到山坡上,让牛自由自在地吃草。因为那个时候生态环境还比较好,不像现在想找块草地还是人工的,那时候到处都要是植被,虽说放牛娃名声不太好听,可是他们几个帮地主老财放牛的,工作还是很轻松的,只需把牛赶到山坡上,那牛吃饱了就会自己下山,到时再把它们赶回牛棚就是了。这段时间他们可以尽情玩耍,当然,地主是不会发工资的,他们只管两顿饭。

朱元璋的童年有多惨(布衣天子朱元璋的苦乐童年)(7)

既然要比武,就得捉对厮杀。按照朱元璋的提议,采取淘汰制的方法,他与汤和先打,随后徐达和周德兴再打,两个小组的胜者进入决赛,大哥二哥的排位由此产生;剩下那两个复赛一场,定出谁是老三、老四。

朱元璋这番提议是花费了一脑力劳动的,如果一开始不管是跟徐达或者是周德兴打,他都没有取胜的把握,只有跟汤和打,才有胜算。汤和这个人胆小,块头又没有自己大。周德兴跟徐达两人旗鼓相当,他们为争做老大肯定会拚尽全力打斗。等他们打得精疲力尽,两败俱伤,自己才有机可趁。前提是自己必须战胜汤和,而且还不能消耗太多的体力,否则一旦肚子里那点粮食消化完了,又再也提不起劲了。

比赛规则定好后,朱元璋跟汤和先上场,周、徐就在边上看着。双方上场摆好姿势后,朱元璋玩阴的,瞅准机会,冷不丁的一个猴子偷桃就让汤和痛得一个劲直叫唤。这家伙果然胆小,很快求饶认输。

朱元璋的童年有多惨(布衣天子朱元璋的苦乐童年)(8)

轮到徐达和周德兴出场了,正如朱元璋所料,两人都使上吃奶的劲,苦战了半天。最后徐达虽然把周德兴打趴下了,可自己也累得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朱元璋当即走过来要求开战,否则就认输。

徐达刚一爬起来,朱元璋就一头撞了过去。徐达“哎呀”一声,又重新倒在了地上,朱元璋趁势骑在徐达的身上,左右开弓,没头没脑的抡起小拳头,只管猛擂。直打得徐达七荤八素开口认输,才跳了起来。

本来还有一场附加赛的,可由于汤和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甘愿做老四,这场武大赛到此圆满收官。随后他们按照戏文里说的,举行了一套仪式,像模像样的磕了头,朱元璋从此就当起了带头大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