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清游何处醉(闻道浯溪水亦香)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通讯员 唐书东 刘志军

5月2日至5月3日,“湖南旅发大会·唱响好永州”主题活动走进祁阳。

问我清游何处醉(闻道浯溪水亦香)(1)

祁阳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故乡、革命老区,有着1700多年的建县史,堪称一座千年艺术古城。近年来,祁阳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省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为契机,大力实施“文旅兴县”战略,着力打造人文重地、旅游胜地。

石洞源景区是此次媒体采访团打卡的第一站。景区内包括陶铸故居、李家大院、石洞源水库,将“红色、古色、绿色”融为一体,2021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问我清游何处醉(闻道浯溪水亦香)(2)

“五一”假期,家长们带着孩子前来,倾听革命故事,诵读《松树的风格》,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艰苦朴素和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两新”工委的党员们在陶铸故居的院前大坪,重温入党誓词,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

走进龙溪村,恍若穿越时空,宏图华构的李家宗祠映入眼帘。千年龙溪,流水潺潺。夕阳西下,暮色中的李家大院廊檐飞耸,灰白相间的瓦片映衬着院后如烟似黛的象牙山。龙溪李家大院,建于元末明初,是目前祁阳乃至永州年代久远、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古民居。

问我清游何处醉(闻道浯溪水亦香)(3)

祁阳是美食天堂。龙溪李家大院入口处,祁阳粬米鱼、如意糖、朗粑等美食悉数登场,令你胃口大开。蕴含民族风韵的旗袍展演,展示妙曼的身姿和婉约的风韵,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祁阳十甲碗,吃罢一碗,上一碗。十道菜品完一道,赞一道,满院佳肴的香气在李家祠堂四处弥漫。

中国的“天书”在浯溪。碑林摩崖石刻,因唐代著名诗人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而闻名于世,碑林内荟萃了自唐代以来历代名家碑刻505方,成就了今天的历史档案、书法宝库、文学殿堂。去年国庆节期间,浯溪摩崖石刻拓片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亮相,就获得了世界关注。走进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金牌”解说员桂胜利对碑刻文化娓娓道来,对历史传说如数家珍。30年来,除讲解碑林文化,他还将祁阳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深受游客喜爱。

问我清游何处醉(闻道浯溪水亦香)(4)

受益于江南水乡的独具风韵,自唐以来的书法名家纷纷到祁阳打卡,他们的亲笔真迹,迄今历历可见,动人心弦,光耀后辈。漫步虚怀阁,书法名家调墨、润笔、挥毫,一幅幅作品从笔端涌出,饱含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真挚祝福。现场引来市民热情围观,也引发了广泛共鸣。

近郊游、乡村游、家庭游等成为推动祁阳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板块。走进国家3A级景区茅竹镇三家村德辉景区,湘江绕村,碧波荡漾;一座座民居红瓦白墙,掩映在红花绿树间……一幅新农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大家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切身感受美丽乡村的巨变。

蓝天白云下,景区内的花海盛开正艳,吸引游客拍照留念,各种游乐项目也让孩子们开心不已。永州市祁阳祁剧团的演员们现场表演祁剧、祁阳小调、祁阳渔鼓,让游客们近距离欣赏国家非物质文化的魅力。

问我清游何处醉(闻道浯溪水亦香)(5)

“唱不过祁阳”是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谚。祁阳是祁剧的发祥地,祁剧在民间广泛传唱。祁剧的名气有多大?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为祁剧《昭君出塞》修改唱词。郭沫若称之为名列全国第二的优秀剧种。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们把祁剧、祁阳小调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我想不仅吸引了我,也吸引了一大批观众。”观众马春生看得很入迷。

打卡的最后一站麒麟庄园是省级五星级庄园,集旅游观光、特色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走进这里,一栋又一栋仿古建筑古色古香,迎着灿灿阳光,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在这里,永州市政协副主席、祁阳市委书记蒋良铁化身家乡“代言人”,介绍祁阳支持文旅发展的具体政策和举措,展现撬动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努力为永州添光加彩的自信与担当。

东风吹暖碧潇湘,闻道浯溪水亦香。数千年的时空传承,凝聚了祁阳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美丽的山、清秀的水、朴实的人民、厚重的历史,融成了崭新的祁阳形象。闻道浯溪,祁阳有戏。在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祁阳人追逐着新的梦想,迈开了矫健的步伐,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