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国君到底姓羋还是熊(读楚笔记1楚国姓)

读楚笔记1:楚国“姓”楚,居然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母亲!

文/图 张卫平

在许多荆州人的心目中,似乎楚国就是荆州,荆州就是楚国,古代的荆州与楚国,似乎就是一回事。这个结论,当然是十分片面的。

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一个诸侯国,在楚国八百年间,有四百多年是在荆州建都立国的。可以说,荆州是楚国的中兴之地,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楚国国君到底姓羋还是熊(读楚笔记1楚国姓)(1)

荆州古城宾阳楼

楚先民正是从荆州古城北七八公里处的楚国故都纪南城出发,奋力拼搏、开疆拓土、征战四方,依靠自己的实力跻身“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

当初,楚人在被迫进行的大迁徙中,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冲破层层杀戮和腥风血雨,从中原辗转千里来到荆州落脚时,这里还只是一片荆棘丛生、沼泽遍地的蛮荒之地。

楚人的祖先,虽然是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颛顼高阳氏的后代,但刚开始出来混的时候还是非常惨的。

周初,部落首领熊绎被周成王分封为子爵,楚人只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去封地丹阳建国。在举族大迁徙的路上,穷困潦倒的熊绎为了祭祖,在路过鄀国时带着族人偷了一头小牛。那时,为了祭祀祖先,就连君主都得去偷牛,可见“楚”的地位之低下、国力之弱小、混的之差。

不过,楚国建国时为什么会选择“姓”楚呢?

楚国国君到底姓羋还是熊(读楚笔记1楚国姓)(2)

多年来,这个问题引来了无数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探寻。然而,历史的迷团并不那么清晰。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曾去查过字典和词典,里面的解释是:楚,“周朝国名”。

从《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里对“楚”字的解释来看,都只讲了结果“周朝国名”,却没有说原由。

楚国名“楚”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专家认为,“楚国”之所以命名为“楚”,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楚人被周天子封在荆棘丛生的荒蛮之地荆州,这种荆条也被称为“楚”。

第二,甲骨文里“楚”字的形状,就像是一个人跋涉在满是荆棘的灌木丛中,似乎象征着楚人由中原一路向南迁徙的艰难历程。

第三,因为被周天子分封在荆山一带,所以名为“楚”。正如《说文》曰: “楚,丛木。一名荆也。”

应该说,以上这三种说法还都是很有一些道理的。

楚国国君到底姓羋还是熊(读楚笔记1楚国姓)(3)

《吴子·论将》中说:“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飙数至,可焚而灭。”这里的楚,是指丛生的树木。但在湖北, “荆”与“楚”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也是不可分离的。

比如,官方一直称湖北为“荆楚大地”,称湖北地方文化为“荆楚文化”。就连荆州市官方也一样,在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时,也将其中的一个“中心”命名为“荆楚文化传承中心”,而荆州市旅游口号也叫“游荆州古城,品荆风楚韵”。你看,“荆楚”就这样被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当然,荆楚二字连在一起,源自《诗经·商颂》中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春秋时期北方的各个诸侯国都视楚国为蛮夷之国,称之为“南蛮”。

  不过,2000多年前由楚国史官所著的《楚居》,也就是著名的清华简,讲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并告诉我们,楚国名“楚”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母亲。

《楚居》说,当时的部落首领鬻熊的妻子妣厉生产时,因为难产孩子生不下来,便拼出性命剖腹才保住了孩子,自己却因剖腹产流血过多而死。下葬时,巫师用荆条捆住了妣厉剖开的肚子。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楚人便将自己的部落取名为楚,也就是荆条的意思。

对此,王伟先生在《楚国简史》中写道:“这种说法充分显示了楚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他们太期望能够平安富足地生活下去了!”

楚国国君到底姓羋还是熊(读楚笔记1楚国姓)(4)

金凤腾飞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强大的精神动力,楚人才能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将楚国从一个蕞尔小国建成““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泱泱大国。

楚文化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蔡靖泉先生,将楚国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甚至与同时期的罗马帝国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后说:“极盛时期的楚国,据有了当时的南半个中国,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安徽、重庆东部、陕西东南部、河南南部、江西大部、江苏大部、山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而与楚国步入极盛时期的同时,地球之西的亚历山大大帝,凭借武力征服,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但好景不长,亚历山大病死他乡,帝国随之分崩离析。于是,楚国一度成了当时世界上疆土最广的第一大国。”而当时楚国国都纪南城,也在中国总人口仅仅只有二三千万人时,就非常恐怖的达到了30多万人,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都市。

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楚国终于强势崛起!用楚学大家张正明教授的话来说,楚国建成了一个方圆约5000里的煊赫大国;用苏东坡老先生的诗句来形容,那就是“楚境横天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