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村石狗塘(胡斗村里说渔情)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周王庙镇胡斗村临江而建,千百年来,奔涌不息的钱塘江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捕鱼成了村民赖以生存的必备技能,蕴育出了丰富的渔文化和独特的渔家风情。

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综合体“荆斗云”(荆山村、胡斗村、云龙村)的走红,胡斗村乡村旅游业开始崛起,村里丰富的“渔文化”也在不断被发掘整理,形成了渔家美食、渔家美宿、渔家风情、渔乐体验四大旅游产品。

8月1日,记者走进胡斗村,听村里的老渔民讲述那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渔文化和渔风情。

网红村石狗塘(胡斗村里说渔情)(1)

渔文化引来浙江广电直播

胡斗村位于周王庙镇的西南角,是钱塘江捕鱼的主阵地,直到如今,村里以捕鱼为生的村民仍有数十位。

晌午的太阳虽然毒辣,但周王庙镇胡斗村的海塘上却人潮涌动,因为这里迎来了一场大型的直播活动——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互动直播节目《钱江奔涌》。该节目从钱塘江源头开化出发,一直到舟山定海出海口,沿着钱塘江流域选择七个直播点,以水陆空全视角看村庄变化、听乡村故事、品农家菜肴,展示沿江两岸70年来经济社会大变迁。

8月1日,栏目组来到了第五个直播点周王庙镇胡斗村。直播中,栏目组将镜头对准普通渔民,和渔民一起出海打鱼,拍摄特色江鲜菜肴……全景式展现胡斗村丰富的渔文化和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胡斗村第一次上大型电视栏目了。2017年,央视《味道》栏目组就专门来村里拍摄过。跟随村里的老渔民张建荣一起出海捕鱼、回家做鱼的整个情景。

节目播出后,胡斗村更“红”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体验胡斗村渔家风情、品尝特色“江鲜”。

网红村石狗塘(胡斗村里说渔情)(2)

“从去年开始,人流量逐渐大了起来,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多了很多,江鲜是他们必点的菜肴。”胡斗村钱塘人家饭店创始人邵荣江说。

代代相传的捕鱼方式

今年68岁的邵荣江是土生土长胡斗人,祖上也是渔民,他从懂事开始就在钱塘江里抓鱼,对祖辈留下的捕鱼方式、工具等如数家珍,在他声情并茂、活灵活现的讲述里,一幅幅钱塘江上捕鱼的画面跃然眼前。

抢“潮头鱼”

抢“潮头鱼”,顾名思义就是在潮头中抢鱼。怎么抢呢?就是在潮水快要到来时,脱光身上的衣服,肩背长柄潮海兜(潮海兜是抢潮头鱼的工具,兜是尼龙丝织成的网,柄是用2米多长的竹竿制作而成),像单腿踩高跷一样奔跑跳跃在潮水前面,头不停地盯着潮头,看里面有没有鱼,没有鱼就一直跑,看到有鱼,就反身一跃跳进潮中,用潮海兜一舀,迅速跳出潮头继续奔跑,如此反复。

网红村石狗塘(胡斗村里说渔情)(3)

跳进潮头抢鱼,是一件玩命的活儿。因为潮头潮水裹挟着泥沙,鱼被泥沙打晕了,肚子都是朝天的,但潮头一般都是小鱼小鳗,大一点的鱼、鳗都在潮头里面一两米处。因此,一般都要跳进潮头去抢,出来时也要跳出来,不能走,一走马上被潮水绊倒,如果被潮水绊倒几乎就没命了。所以抢“潮头鱼”不但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跳进潮头后只有一次舀鱼的机会,舀没舀到都必须跳出来,否则就危险了。

如今,这项古老的捕鱼方式和民间习俗在胡斗村已经看不到了,但在老一辈的渔民心中,那种刺激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关网网鱼

与抢“潮头鱼”相比,关网网鱼的危险系数要小很多。“关网网鱼”是一种团队捕鱼方式,最少要五六个人的团队齐心协力才行。在胡斗村就曾经有一个专门采用“关网网鱼”的方式捕鱼的团队。

“关网网鱼”讲究的是配合,在潮水来之前,选定一片适合的浅水水域,这片水域要足够宽阔,至少得数百米。捕鱼团队用网将这片水域全部围起来,网四周用竹竿深深插入江底固定住,形成一片封闭的水域,潮水挟裹着鱼滚滚而来,经过网之后,鱼就被留在了网里,等潮水退去后,就跑到网里抓鱼。

插网捕鳗

插网捕鳗是钱塘江独有的捕鱼方式,捕捉的是珍贵的江鳗。这是一种可单打独斗,也可团队合作的捕捞方式。

捕鳗需要一种特殊的捕鳗网,这种捕鳗三面是网,围成兜状,中间绑着一根2米多长的大竹竿。

网红村石狗塘(胡斗村里说渔情)(4)

以前的钱塘江没有丁字坝,而是三排大木桩伸进江里,鳗鱼吃的是小鱼小虾,而木桩周围小鱼小虾很多,就成了江鳗最喜欢待的地方。捕鳗的时候,需要深入江里30来米远的地方,将捕鳗网插入外侧的木桩外面,然后从另一面不断拍打,将鳗鱼赶到网里。如果是团队合作,就将捕鳗网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起来,从另一侧一起拍打水面。

除了上述这些捕鱼方式,胡斗村还有不少自古流传下来的捕鱼方法,如夹网捕鱼、麻网捕鱼、鱼枪刺鱼等。

在胡斗村,光用来捕鱼的工具就有数十种,这些工具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基本上都是渔民手工制作的,“其中不少工具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很多捕鱼方式人们也不再使用了。”邵荣江说。

名声在外的美食“江鲜”

除了特别的捕鱼方式,胡斗村的江鲜更是一绝。

钱塘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土著”鱼类有刀鱼、七星鲈鱼、子鱼、江鳗、半边鱼(学名舌鳎)、蟹等,其中以江鳗为贵。

在胡斗村,江鲜的做法代代相传,基本没怎么变过。

网红村石狗塘(胡斗村里说渔情)(5)

做江鲜,当地老百姓仅守一个“鲜”,因为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和突出鱼类本身鲜味,所以多以清蒸为主。当地最为著名的菜肴有清蒸鲈鱼、清蒸刀鱼、清蒸子鱼、清蒸江鳗等。

清蒸鲈鱼

清蒸鲈鱼的原料是钱塘江特有的七星鲈鱼,做法非常简单,将鱼洗净,放点姜片、料酒、油和盐,水开后放入蒸锅蒸上个四五分钟,就可以出锅了,这样蒸出来的鱼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本身的鲜味,肉质细嫩、口感鲜美。

“游客最爱的是鲈鱼,其次是子鱼,几乎每桌都会点上一道‘清蒸鲈鱼’品尝。”邵荣江说。

清蒸刀鱼

胡斗村清蒸刀鱼的做法更有特点,把刀鱼的鱼鳃、内脏清理干净,不用去鱼鳞,收拾好后放一点料酒和一点盐就可以上锅蒸了,姜片都不用放。

当地渔民张建荣的妻子张群介绍,放姜片是为了去腥味,但钱塘江刀鱼的腥味与其他鱼类的不同,是鲜腥,蒸一下就只剩下鲜味了。刀鱼的鱼鳞与其他鱼类的鱼鳞也不相同,蒸熟之后就消失不见了,全部变成了鱼油,所以清蒸刀鱼也不需要放油。

清蒸江鳗

清蒸江鳗的做法与清蒸鲈鱼差不多,但特殊之处在于对江鳗的处理上。

清理江鳗时得先将身上滑滑的黏液清理干净,清理内脏时不能将肚子剥开,而是在鱼鳃下和排便口各切一刀,用筷子等工具将内脏掏出来。清洗干净后,切成2厘米的小段,切段时不能全部切开,需要留下一定距离让整条江鳗保持完整,这样蒸出来的江鳗皮不会破,肉质更加滑嫩、味道更加鲜美。

在胡斗村,江鲜的做法还有很多种,有红烧、油炸、酱蒸、白蒸等,如红烧鳗鱼、油炸小刀鱼、酱蒸子鱼等等。如今,随着游客的大幅增长,当地代代相传的这些老手艺有了用武之地,不少人家都开起了小餐馆,就地取材招待过往游客。

此外,村里还以“钱塘人家”为龙头,带动12户农户自筹资金60万元组建钱塘渔村食品有限公司,采用集中管理、分户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打造“渔火钱塘”美食街。如今,“渔火钱塘”主题旅游景点已初具旅游规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