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科学家不知道的秘密(中外科学家在超长陨落带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新网南京6月27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中外科学家在超长陨落带形成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以新疆阿勒泰超长铁陨石陨落带为研究对象,结合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为超长陨落带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颖和具有创新性的解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十大科学家不知道的秘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十大科学家不知道的秘密(中外科学家在超长陨落带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十大科学家不知道的秘密

中新网南京6月27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中外科学家在超长陨落带形成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以新疆阿勒泰超长铁陨石陨落带为研究对象,结合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为超长陨落带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颖和具有创新性的解释。

近日,《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台)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李晔、李彬、徐伟彪、廖世勇、赵玉晖、赵海斌等与中山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及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单位学者的合作研究成果。

科研人员介绍,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了28吨、23吨、18吨、5吨、0.43吨等多块大质量铁陨石,目前发现的总质量超过了74吨,命名为阿勒泰IIIE异常型铁陨石。阿勒泰铁陨石陨落带总长达430千米,从新疆木垒县沿西北方向一直贯穿至阿勒泰市郊小东沟附近,远远超过了常见的长度为几千米-几十千米的普通陨落带,是世界上最长的陨落带。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紫台研究人员与合作者运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改进后的中子活化方法,证实了这些铁陨石个体的成分一致,内部矿物岩石结构相同,同属于异常型的IIIE类铁陨石,是同一次陨石陨落事件的结果。

研究人员对阿勒泰陨落带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计算表明,一颗重量280-3440吨的小行星以~12-15千米/秒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小行星的入射角很低,并以“打水漂”的方式进入大气层,飞行方向从东南向西北。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解释阿勒泰铁陨石的分布特征。

该工作建立了近地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动力学轨道演化模型,创新性提出小行星低仰角撞击的“打水漂”式轨道陨落机制,揭示了全球目前已知最长的阿勒泰陨落带的形成之谜,为近地小行星撞击危险走廊的高精度判别构建了新的方法。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先导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