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文档中是怎样设计性能指标(如何编制合格的用户需求说明)

来源:CIO合规保证组织

作者:CIO专家-柳叶

如何做成合格的URS,或者说如何做成一个好的URS?这是一个长久以来一直被讨论的话题,在此文章开展探讨之前,我们不妨先说说,不合格的URS经常引发的几种场景:

场景一,供应商拿到我们的URS,问道:看完你们给我们的URS,我怎么还是不知道你们要的是什么要求的设备;

场景二,供应商看完URS,回复到:你们URS中的要求,我们看完了,可是我们技术有限,做不出来你想要的东西啊;

场景三,工程师看完URS,问URS的作者:URS我是看懂了,可是,我想问问您这几条URS怎么验证;

场景四,验证实施者验证活动完成后,发现他做的测试,不是为了满足有一条URS,而只是为了测试而测试。

这些场景其实在日常的验证工作中经常出现,作者在多年的验证工作中也经常解决这些问题。那怎样才能避免上述问题呢?主要要做到以下几大方面:

第一方面,URS源于需求。

我们说,URS中的每条、每款都不能由我们的工程师凭空想象的,都是必须有出处的。这样做是为了是让每条URS能落地实现,避免URS中的需求被无限扩展而造成的过度浪费。这些出处主要包括三方面:产品标准、法规要求、业务需求。

“产品标准”是URS的根本,因为我们写URS的最终目的,毕竟是让系统被开发制造出来后,能产出满足产品标准的合格产品,所以说URS的条款均是围绕产品标准而制定的。

“法规要求”是URS的指导,这里指的法规不知我们所熟知的GMP,还要考虑其他法规,比如健康安全、个人数据安全等,一句话来说,我们做URS的时候,法规是个圈,我们不能出圈设计我们的URS。

“业务需求”,通常是企业对所引入系统的业务,比如,系统的工作能力,产出能力、生产容量需求等,简单说,这是企业管理层对系统的要求。

第二方面,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URS是一个高技术类文件,而不应是管理型文件,也不是计划型文件,它里面的条款均是专业技术性很强内容,撰写URS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良好的URS撰写流程应征询不同领域的专家,比如系统产出能力的需求要征询生产人员、设备水电汽的需求要征询支持部门、产品质量方面的需求要征询质量部门、健康安全方面的需求要征询EHS部门等等。这就要求在撰写URS征询意见的时候,不多不少地涵盖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士,才能做到多不了、少不了、错不了的URS条款。

第三方面,SMART原则。

这个原则是不少企业撰写URS的经典手段,本身SMART原则来源于目标管理,现在被借用到了URS的撰写上。这里的SMART原则是:明确的(Specific),可测试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chievable),切合实际的(Realistic),可追溯的(Traceability)。按照这个原则把URS逐条进行评估,满足这个原则的话,URS会撰写得清楚,为日后与供应商的谈判,与工程师探讨后续项目的测试都很容易进行,标准明确。

在这里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要上SAP放行系统,该用户以前曾经使用过SAP系统,现在企业立项准备上个全新的替代SAP的系统,这是企业多方面各部门的用户聚集在一起,会把各自曾经适用SAP系统的各种酸甜苦辣都总结出来,形成新系统的URS,这时候的如果一味地把自己的需求无边无际地提出,那么URS就会不那么切合实际,如果把URS写成这个样子,基本上这个项目离失败就不远了。此时的项目经理应把控URS撰写的方向,应用SMART的原则撰写URS。还有一种情形,企业以前没有用过某个系统,只是有一堆需求,这时听了几家供应商的介绍,综合了一下,写出URS,这样的URS更像是系统的功能列表,举例SMART的URS还比较远。系统投入使用后,各种问题就爆发出来,大量的功能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也是予以重视,必须避免的。

需求文档中是怎样设计性能指标(如何编制合格的用户需求说明)(1)

● 智能生产、智能制造质量代表

● 高级QA工程师、IT QA高级工程师

● 公司级验证专家及IT质量SME(Subject Matter Expert)

● 总部核心验证组及总部IT QA核心组的成员

如果您想和CIO专家-柳叶或专家库约100名专家中的任何一位交谈,请与我们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