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主义文学特点及含义(18世纪的启蒙主义文学到底)

启蒙主义文学特点及含义(18世纪的启蒙主义文学到底)(1)

图片

在过去将近1个月的时间里,笔者为大家介绍了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典型作品,让大家对欧洲古典主义文学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恭喜一直关注“跟芳芳学文学”公众号的朋友们,又完成了一个阶段的文学知识学习。不知不觉间,明媚的8月已经来临,从今天起笔者将和大家一起走入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殿堂。

“启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2层基本含义:一是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二是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还可以指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在启蒙主义文学范畴内,作家一般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来源,通过描写主人公遭受坑蒙拐骗、打击鞭挞等经历,表现主人公在思想上遭受的巨大震动,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生活、人性、世界等的新看法。

从文学史的角度出发来看,启蒙主义文学,是以启蒙民众为导向的文学。它的受众群体,是普普通通的社会大众,不像贵族文学带有明显的阶级性。通过打破传统陈规陋习的约束,启蒙主义文学力求破除封建迷信、激起民众心底的批判精神和理性意识,把民众从蒙昧无知、混沌懵懂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启蒙主义思想运动,是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直接基础。作为资产阶级思想运动,启蒙主义思想运动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推翻整个封建思想意识体系,反对教会、反对宗教、反对一切虚无的存在。这一运动在文学上的投射和映照,就是以理性检验真理、主张天赋人权、蔑视一切特权、为实现思想自由而奋战到底。

立足整体可以发现,启蒙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其一,在18世纪时,古典主义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其二,有鲜明的倾向,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反对国王及专制集权,

宣传启蒙思想。

其三,从选取的人物形象来看,启蒙主义一般将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贫民阶级作为描写刻画的对象,展现他们的忠诚、勇敢、机智、善良等优点,歌颂他们虽身处社会底层但仍然坚守道德底线、尽微小的力量去帮助他人的可贵品质。

其四,就表现技法而言,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文体,包括正剧、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等。多样化的文体为作家自由抒情写意提供了充实载体。

从严格意义上讲,“启蒙主义文学”并不是像浪漫主义文学或自然主义文学一样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而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融入、体现和延伸。启蒙主义文学中有一种破旧立新的力度,具有更强烈的革命性和政治性。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展示,体现的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所推崇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身处其中的人们对于自我、对于世界的拷问和体察。几乎所有的文艺创作者,不管是剧作家、散文家、小说家还是寓言家,都在用手中的笔书写着自己对于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独特感受、细心发现。

较为显著的区别是,在不同时代,囿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当政者文化取向的束缚、森严等级制度的规定,文学总是不能自由地“蹬腿伸脚”,而是要考虑这样的举动会不会压榨了其他创造性艺术“发芽成长”的空间。能够坚持己见,不因为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高压”而改变自己写作初衷和写作目的人,无疑是品德高尚的,他/她无愧于一个时代的良心。

启蒙主义文学隆重登场,让18世纪文坛迎来了一场新的风暴。所有在文坛上跃跃欲试的人们,都在探究“启蒙”所弘扬的要义。

启蒙主义文学,归根结底是要尊重个体存在的价值、弘扬人的理性和尊严,宣传博爱、自由、平等、解放,探讨影响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性因素和个体性因素,力求找到一条救赎之路,让茫然失措、愚昧无知的民众开智启悟,更加了解自己和不断变动的社会大环境。

其实,不管是在18世纪,还是在当今时代,启智弃愚都是摆脱平庸的不二之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