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国旗由来(国旗史话从晚清到民国)

在中国古代,基本没有国旗的概念。中国古代所谓的国旗,不过是在一面旗帜上写下国号,充当国家军队的标志,正如中国古代的军队一样,军队的军旗是一面写有主帅的姓的旗子。

民国国旗由来(国旗史话从晚清到民国)(1)

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国旗的国家是英国,英国国旗的产生,与殖民扩张分不开关系。英国在殖民掠夺时,为了避免出现误伤自己人的情况,英国人设计了国旗用以区分,随后国旗就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作为区分国家的标志。但当时清朝并没有国旗,中国真正出现国旗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晚清时期,西方打开中国的大门。随之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国旗这种在西方流行的事物也传入中国。

从晚清到民国,从国旗的更迭之中我们可以窥见这几十年的历史里,政权力量的博弈和时局的风云变幻,从国旗中看见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黄龙旗,即"黄底蓝龙戏红珠"旗,是清末时使用的。它一开始是三角形,并非正式国旗,主要用于让官船和海军区分外国舰船,民船是不可以悬挂的,但也有个别涉外官衙开始悬挂三角黄龙旗。后来,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进行谈判、签约、通商等外交活动中,发现清朝没有国旗可挂,感到有失天朝尊严,深感应制定一面代表中国大清朝的旗帜。于是他上书慈禧太后,并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最终采纳郭嵩焘的意见,使用黄龙旗作为中国国旗,并将其设计为四角旗帜。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清四角黄龙旗,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民国国旗由来(国旗史话从晚清到民国)(2)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龙是帝王的象征,黄色是五行的中央正色,有"朕即国家"的含义。随着清朝的覆灭,黄龙旗也随之淹没在了历史深处,不复存在了。

武昌起义后的第二天,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作为政府代表宣告成立了,随之而来的,十八星旗作为政府代表旗帜出现了,这是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铁血十八星旗"代表着十八个行省,其中九角代表《禹贡》之九州,十八星代表十八省,以此代表全国。

民国国旗由来(国旗史话从晚清到民国)(3)

关于该旗帜的寓意,红底、黑九轮寓意"铁血精神",表示决心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以热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18颗小黄圆星,代表当时汉地18省人民,寓意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黄色代表炎黄子孙,意味着辛亥革命的首要意义是民族主义革命。

民国国旗由来(国旗史话从晚清到民国)(4)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参议院决定以五色旗作为国旗。五色旗寓意着当时中国人数较多的五个民族,即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分别用红、黄、蓝、白、黑五色表示。

民国国旗由来(国旗史话从晚清到民国)(5)

孙中山先生却坚持认为:"五色旗用意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且既云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他认为,五色旗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五个民族,依然存在阶级上下之分,不符合民族平等的要求。他主张用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认为:"天日之旗为汉族共和党人用之于南方起义者十余年,乙未年陈皓东身殉此旗。……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大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但临时参议院却认为,青天白日旗仅仅只是同盟会一个党派所制定,而不能代表全国。最终商议结果是,用五色旗作为国旗,铁血旗作为陆军军旗,青天白日旗作为海军军旗。从临时参议院和孙中山先生关于国旗的辩驳中,也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妥协性。

民国国旗由来(国旗史话从晚清到民国)(6)

后来,在1921年时,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时,曾经明令禁止废止使用五色旗,但受制于广州政府影响力的不足,在这时国际上承认的仍然是五色旗。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之后,各地开始易帜,五色旗也几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了,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民国国旗由来(国旗史话从晚清到民国)(7)

晚清到民国的几十年间,我国的国旗从无到有,从黄龙旗到十八星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旗,国旗是更迭中,历史的沧桑巨变穿插其中,政局的重重迷影像一阵阵被拨开的迷雾,逐渐清晰起来。在这个混乱的,黑暗看不见前路的,被逼压的,被欺凌的麻木的时代,有几声枪响从密布的乌云之中割开一条条裂口,裂口不大,甚至很浅,但它们如同彗星的出现,骤然间狂风乍起。天地骤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