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心理学训练方法(心理咨询师进阶之精神分析学习-驱力理论-人为什么活着)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力比多、攻击力、关系和自恋是人性的四大驱力,人的一生就是围绕这四个驱力在生活。个体一直在平衡这四大驱力,四大驱力的投注也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过得自由和幸福。

十种心理学训练方法(心理咨询师进阶之精神分析学习-驱力理论-人为什么活着)(1)

一、人类活着的本源驱动力是什么?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哲学的终极问题,也是人类一直在追寻的活着的意义,或者说活着的动力。

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会活着?这个问题在社会学领域中一直都没有得到回答,直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现,在心理学领域终于有了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

弗洛伊德认为人性的本源驱力是力比多和攻击力,这是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框架下的驱力理论,到了现代精神分析阶段,驱力理论已经发展成了四大驱力(即人活着的的四大动力):力比多、攻击力、关系和自恋。

十种心理学训练方法(心理咨询师进阶之精神分析学习-驱力理论-人为什么活着)(2)

力比多和攻击力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人性本源驱力模型,他从生理的角度或者说生物学的的角度来阐述人活着的动力是满足力比多的释放,在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攻击力的呈现,人为了满足力比的释放而活着,人因为有了攻击力而能够活着。

二、什么是力比多和攻击力

力比多,是弗洛伊德用来说明人的性本能的满足而发明的词汇,即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性本能和释放(或者说投注),这是一种本能驱力。而攻击力是指人的本能的攻击行为,这里即包括向外攻击他人的行为或想法,也包括向内对自己的惩罚。

由于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在很多场景下都被解释成性驱力,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弗洛伊德都被做为泛性论者被攻击。这也可能在一个侧面解释了中国的心理学界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精神分析才被大量引入到临床实践中。中国的性文化在长久以来其实都是生殖文化,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性压抑的文化。因此我们的文化应该不太会喜欢弗洛伊把性本能做为人性的第一驱力。

弗洛伊德之所以会把力比多做为人性的第一本能,大概与他所治疗和研究的病患中大多都与性自虐相关,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框架中力比多不仅仅指性本身(如果是那样,我想弗洛伊德就不会造一个力比多这个词汇了),在精神分析的框架下,力比多不单纯指生殖意义的上的性本能,而是泛指一切能让我们感到美好的感受,比如愉快的心情,亲密关系带来的满足等等。换句话说,精神分析中的力比多驱力是指人生来就有追求美好感受的本能,这与后来的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本我追随快乐原则是一个意思。

攻击力也不全是指向外的攻击行为或倾向,而是对攻击倾向的一种描述。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倾性与外倾性,我觉得也是攻击力这个驱力的进一步延伸。在精神分析框架下,攻击力泛指一切具有攻击倾向的行为或意图(思想),比如自我惩罚是向内攻击,比如对他人的敌对行为甚至是敌意都是攻击力向外的表现。而攻击力有时具有破坏性,但如果投注符合社会规则则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比如惩罚坏人、攻击力象征化为艺术作品等。

三、精神分析的驱力理论可以解释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

十种心理学训练方法(心理咨询师进阶之精神分析学习-驱力理论-人为什么活着)(3)

有了弗洛伊德的人性驱力理论,可以完美的解释人为什么活着和活着是为了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力比多驱力均被压抑无法投注,就会产生巨大的痛苦,要么彻底压抑不能释放(投注)则这个人活着就会无生气,要么就会在最终被释放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因为力比多的释放(投注)就会附带着一定的攻击力(比如做爱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个男人在攻击女人;比如让自己变得更好本身就是攻击了身边其他人,让身边人的自恋受损)。

攻击力理论也可以很好地解释那些自杀的人,他们把全部攻击力都释放到自己身上,最终让巨大的攻击力把自己杀死。当然每个自杀的人的攻击释放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失恋自杀,就是力比多失去的释放(投注)对象,自恋爱损严重无法修复,最后只能用攻击力让自己消失来解决这些痛苦。

当然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和攻击力理论怎么看都象是把人又重新拉回了动物界,因此受到很多心理学家的排斥,包括荣格,甚至二人也因此而分道扬镳。因此在后期弗洛伊德修正了力比多和攻击力模型,提出了两个相对温和的词汇:生本能与死本能。即每个个体都有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如果说活着是生本能的体现,那活得更好(物质和精神生活)就是生本能的发展,而人要想活得更好就要时刻避免死本能的来临。

当然,在本人看来,生本能和死本能这两个词汇其实是多余的。力比多和攻击力已经很好地解释了人性的本源,实在没有必要在多出两个范围更窄的词汇。也有很多人喜欢使用生本能和死本能来描述人性。武志红在得到的心理学课上曾经提过哪怕一个想法也是有生本能的,所以当想法在实现中受阻时会表现出破坏力(死本能的外部投注)。但在我看来这只能让人觉得玄而又玄,因为一个想法本身不就是力比多的释放吗?而释放受阻,个体自然会启动攻击力来达到目的(当然有的人会选择压抑想法的实现,那这样的人就会活得有些卑微)。所以大可不必非要用生本能来代替力比多,死本能来代替攻击力。

四、力比多和攻击力的压抑是人痛苦的根源

十种心理学训练方法(心理咨询师进阶之精神分析学习-驱力理论-人为什么活着)(4)

一个压抑攻击力的来访在经过两个月的咨询后,有一天告诉咨询师,他在一次多人聚会的场所,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并且成功避免了让自己不舒服。当天的聚餐他到时已经晚了,只有一个座位被留给他,但是旁边坐着一个他非常讨厌的人,如果按照之前的习惯,他会坐在那里并且会心理一直不舒服,甚至以后这种聚会都不再来了。但是那天他直接表明他要坐在另一个位置,结果就是大家配合了他,于是他心愉变得格外愉快,他对咨询师说,那天他觉得他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觉得他到了一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境界,而这种感受真可以说是爽到了极致。

这个例子中这个很少表达自己意愿人学会了表达,让力比多的释放(投注)有了攻击力做保障,于是他活得更自由了,感受到的幸福也就更多了。

力比多和攻击力是人性的两大驱力,是经典精神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如果精神分析理论只停留在经典精神分析时代也许早就被历史抛弃了,好在后来的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提出了人的本能是追寻关系(这部分内容会在客体关系理论部分详细说明),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提出人的本能是满足自恋。

这样在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性的驱力就变成四个:力比多、攻击力、关系和自恋。这四个驱力是平行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性本源。也因为有了关系和自恋,我们又把人从动物界重新拉回了万物之灵的位置。

总结一下:

1、力比多和攻击力是人性的两大驱力。

2、一个人的力比多是有限的,用在一处的力比多多了,用在其他地方就少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你在思念一个人的时候会工作能力下降,因为创造力也需要力比多的投注。

3、攻击力是力比多投注过程中的保障。如果一个人的攻击力无法向外,则力比多的投注会被压抑,则自身的活力受到限制,比如抑郁心境下人是没有精力去与外人打交道的,不是他内心不想,是没有精力。

4、力比多和攻击力可以象征化和转化。比如,攻击力向外太多的人如果去参军则可以完美的释放而不受阻,那他的人生就会过得很痛快。攻击力也可以象征,比如很多画作的性的隐喻本质上也是力比多的释放。而人的一生越是把攻击力向外,就会活得越有生气。如果力比多的象征化程度越高人就越幸福。比如性在爱中被释放,永恒的爱情永远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5、力比多和攻击力的投注受阻,个体就会启动一定的头脑或身体上的行为来反抗来保护自己,这就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防御机制。一个人的防御机制是否成熟也标志一个人的社会化是否更彻底。


意识层次理论、人性四大驱力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四大柱石。尤其是人格结构理论被认为迄今为止对人格的解释最好的。下一篇让我们去认识一下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