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官兵抓捕罪犯(我抓捕的罪犯就是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实力派导演刚拍电影时,虽然作品青涩,甚至有的时候稍显稚嫩,但还是会让我们不同程度的惊艳,可后来,不知道是因为要迎合市场迎合观众,还是商业化失败的结果,资金投入加大了,电影的质量却下降了不少。

清嘉最近看了陆川的处女作《寻枪》,姜文、宁静主演。作为处女作,何止是及格一词以蔽之?清嘉推荐大家看看,还挺值得。

边防官兵抓捕罪犯(我抓捕的罪犯就是自己)(1)

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名叫马山的边远村庄警察,他前天晚上去了妹妹的结婚宴,喝大了,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的枪不见了!!!于是开始了寻找“枪”的进程。在寻找的过程中,他昔日的恋人小萌被人杀害,死因正是被他丢的枪发出的子弹。

边防官兵抓捕罪犯(我抓捕的罪犯就是自己)(2)

电影的第一个特色,是第一视角和快节奏剪辑。这极具迷惑性,尤其是迷惑观众,让我们分不清现实还是想象。清嘉一直在跟随马山的视角看世界 。

边防官兵抓捕罪犯(我抓捕的罪犯就是自己)(3)

在马山丢枪之后,我们逐渐看清这样一个事实: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影响他人的判断。

马山丢枪后来到派出所,正赶上年度表彰大会,他也因以往出色的表现被评为先进。

得知马山枪丢后,派出所出动所有人员找枪,枪如果被坏人使用,公众安全受到威胁,必须马上找到。

边防官兵抓捕罪犯(我抓捕的罪犯就是自己)(4)

因小萌被杀,在马山被捕后,大家表示相信马山枪被窃的说法,纷纷安慰马山,儿子送来了福尔摩斯探案集(据儿子说是同事拿来的),村民打周小刚(与小萌同居的人),认为是周小刚让马山背黑锅,马山此时也有生命危险。

派出所警察让马山穿上了周小刚描述凶手穿的雨衣,周小刚立刻说,“就是他!他是凶手!”但看清是马山的脸立刻改口,“这是马山兄弟,绝对不是凶手。”

甚至所里的人,也都认定周小刚有嫌疑。

边防官兵抓捕罪犯(我抓捕的罪犯就是自己)(5)

但是,清嘉注意到唯一表现和众人不同的,是马山的妻子,“那天晚上你确实不在床上一段时间。”“我不应该吃你和小萌的醋。”

亲近之人往往会认识得更为真实。对其判断也不会被刻板印象影响。马山到底有没有杀人?妻子是否已经知道马山杀人的事实?

影片的另一个特色是超现实&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好像是马山喝酒断片,实际上正是马山杀人后的自我逃避,选择性失忆忘记当夜的全部事情。自我保护系统开启,拒绝接触杀人后的工具——枪。

边防官兵抓捕罪犯(我抓捕的罪犯就是自己)(6)

“没丢,不见了。”马山反复重复这句话,意识中明确枪这一存在并没有消失,但眼前的枪的的确确“消失”了,在马山视角的消失。而此时我们跟随者着马山的视角,所以我们也看不到枪。结尾,真相大白,杀人的是刘结巴。

可是结巴真的是现实存在的人吗?还是马山自身的投射?电影中只有马山接触结巴的镜头,没有其他人和结巴同框,在其他人口中也没有提到结巴。结巴真的存在吗?

马山见到结巴就说他结巴,但结巴和他说话却并不结巴。结巴是不是马山幻想投射出的另一个自己呢?那个作为杀人犯的自我。

边防官兵抓捕罪犯(我抓捕的罪犯就是自己)(7)

结巴说杀人是因为周小刚办假酒厂,家里人喝假酒中毒,家破人亡。小萌是被误杀。

假酒厂是马山知道的事,其他人并不知道。或者说因为马山破获假酒厂案,大家才知道那原来是假酒厂。但小萌死于案件破获之前,结巴杀人的动机“存在”吗?

电影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结巴送羊肉粉,马山给所长送饭,结巴杀马山,马山把结巴拷起来,但结局马山一个人倒在在地上 。这些是不是马山所映射的现实“塑造”了结巴呢?

边防官兵抓捕罪犯(我抓捕的罪犯就是自己)(8)

最后,马山一个人穿过人群离开,是否象征马山已经“觉醒”,他的自我回归,已经不再需要结巴的存在了?

陆川的《寻枪》,从电影剧情来看,悬疑、刺激,当然姜文出色的表演大大为影片加分。而从电影深层思想看,陆川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这是否就是我们的“逃避”意识呢?

很多人把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和这部电影挂钩,也许弗洛姆也给了我们一种阐释:个人逃避机制,人的异化。

这确实是一部值得思考的电影,清嘉真诚推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