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哪种流派没有女性代表(不许女性任教却供奉女性音乐神)

音乐中哪种流派没有女性代表(不许女性任教却供奉女性音乐神)(1)

第一章 古代音乐与神话传说音乐

尽管罗马大教堂不允许女性担任教职,但是却供奉着一位女性音乐守护神。古代宗教在音乐领域对较为弱势的女性表现出更大的敬意,这一点在诸多音乐女神和哺育女神身上得到印证。

关于圣塞西莉亚(Saint Cecilia)的确切信息我们知之甚少。传说大约在公元230年,一个名为圣塞西莉亚的高贵的罗马女士皈依了基督教,但却被迫嫁给了一个名叫瓦勒良的异教徒。她成功地让丈夫和弟弟改信基督教,但最后他们全都因为信仰而遭到了杀害。这则传说实际上根本不足为信。据说此事发生在阿尔马科斯市长主政时期,但这个名字在历史中并没有记载。更为不幸的是,最早提及圣塞西莉亚的作家、普瓦捷的大主教[1]图纳图斯,说她在公元176年至180年间死在西西里岛[2]。根据有关圣塞西莉亚的传说,她经常会在器乐的伴奏下放声歌唱,赞颂上帝。要不是因为这一小段简短的文字,她能否同艺术扯上关系还真值得怀疑。因为这些只言片语,她享誉基督教音乐界,一半的欧洲音乐社团以她的名字命名,拉斐尔[3]的名作《德莱顿颂歌》、斯特凡诺·玛德尔诺[4]的雕像,以及上百件其他伟大的艺术作品也应运而生。

古印度

有关女性在音乐领域影响的最早论断来自于印度神话[5]。根据人们在古婆罗门[6]记载中所发现的知识集锦一览表,音乐艺术隶属次要科学的次要领域,但是在数学和哲学领域,音乐却被赋予了更高的地位,最古老神圣的印度作品《吠陀经》[7],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吠陀”意思是“知识”“启示”。)中亦有所涉及。这本权威作品告诉我们,几千亿年前婆罗门蜷居于原始蛋中,他借助思想的力量破壳而出,用两块碎片创造了天与地。后来,摩奴[8]带来了十支强大的军队,所有的男神、女神,所有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也随之而来。次一级的神祇包括音乐之神(Gandharbas)和舞神(Apsarasas),他们在人类掌握艺术之前为诸神提供了娱乐消遣。

在此期间,女性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应梵天[9]之命,他的妻子、辩才天女萨拉瓦蒂(Sarisvati)将音乐带给了世人,顺便将最精妙的乐器维纳琴赐给了印度。半神Nared成为艺术保护神,但马赫达·克利须那(Maheda Chrishna)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他让五个音调(或者说调式)化身为女神从自己的头顶跃出,而他的妻子帕布迪也创造了一个。梵天也助了一臂之力,增加了30个衍生音调(或者说调式),所有音调均以女神形象出现。

这些音阶性质迥异,有些过于炽烈,无法为凡人所尝试。据说莫卧儿帝国[10]皇帝阿克巴曾命令著名歌唱家奈克·葛布尔(Naik Gobaul)演唱《拉格尼》(Raagni),或是根据火焰的形态即兴创作一曲。可怜的歌唱家恳求皇帝另派一项危险性相对较小的任务,但却未能如愿。他只好跳进亚穆纳河中开始演唱。唱到一半的时候,他身边的河水突然开始沸腾。他停了下来,却发现皇帝那张写满好奇的脸十分冷酷无情,于是他只好继续歌唱,直到身体最终被熊熊火焰所吞噬。还有一首曲子能够呼风唤雨,据说一位女歌唱家曾用这首歌挽救孟加拉于干旱和饥馑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歌曲同样拥有掌控自然的力量;有一首能够在正午时分让太阳消失,让夜晚降临;还有一些可以让冬天变成春天,让大雨变为阳光。

在所有印度传说中,音乐均被赋予了巨大的力量。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个体无不带着喜悦之心聆听克利须那和帕布蒂[11]演唱。当克利须那[12]作为牧羊人活在人世之时,便有一万六千位田园少女,或者说牧羊女倾心于他。她们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向他献唱,试图利用音乐的力量来征服他的心,因此创造出一万六千种不同的曲调,据说这些曲调曾在印度流传了一段时间。

现代印度音乐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要归功于女性。整套音阶共包含七个音符,以七位女神为代表。七个音符的名称(萨贾sa、里斯帕ri、甘塔拉ga、玛提亚玛ma、班恰玛pa、泰瓦达dha、尼沙达ni,分别对应我们的哆来咪发...

为了说明音阶的命名方法,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第五音符(pa或者说班恰马)的四个什鲁蒂[14]为仙女马里纳(Malina)、查帕拉(Chapala)、洛拉(Lola)和索瓦里特纳(Serveretna)。下一全音间隔音调泰瓦达(dha)则由桑塔(Santa)和她的什鲁蒂姐妹们掌管。如果泰瓦达(dha)需要降低半音,同班恰玛(pa)高音部的音高相同,那么印度音乐家不会直接说出将泰瓦达降低半音,而是会说:“索瓦里特纳加入到了桑塔和她的姐妹一家。”

今天的印度音乐不再像神话时代那样具有影响力。印度人坦承自己在音乐艺术上的衰落,承认早在一两个世纪前情况已经开始恶化。至于奇迹般的拉格(Ragas)[15],或是一些即兴歌曲,孟加拉的人认为这些曲子可能来自于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的居民则把皮球踢回了孟加拉。现代的女性在音乐上的地位同样大不如前。“古代先贤创立我们的音乐体系时”,一位颇有名望的婆罗门在旧金山接受采访时说道,“有许多女性参与其中,但是现在没有一位女性能够在音乐领域有所成就。”

古埃及

在古埃及传统中,音乐完全由男性神祇掌管。透特[16]发现了一只死去的乌龟,躲在壳中的身体已经干瘪僵直,透特敲了敲乌龟的肌腱,由此发明了里拉琴[17]。埃及神话主神之一欧西里斯[18]同样担当着守护音乐的职责,尽管斯特拉博[19]不允许音乐出现在自己位于阿拜多斯[20]的神庙中。在埃塞俄比亚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欧西里斯遇到了一群狂欢的萨梯[21],热爱歌唱的他把这些萨梯收在门下,培养成为乐师。其中有九位年轻的女神,她们精于音乐和各种科学,是为希腊缪斯(Muses)的原型。欧西里斯的儿子荷鲁斯(Horus)[22]被视为和声之神。

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是马纳尔罗斯(Maneros),他是埃及的第一任国王的儿子。在所有的希腊神祇中,他似乎同阿波罗的儿子莱纳斯(Linus)地位相当。埃及的第一支歌谣便是一首挽歌,是为了哀悼他的英年早逝而作,同时也哀悼了转瞬即逝的青春、春天、欢乐等等。这首歌曲本身,逐渐取代了国王的儿子,被人们称为马纳尔罗斯;同时也成为社交盛宴上的著名宴会歌曲,号召宾客及时行乐。最后,这支曲子彻底变成了欢乐和美好而非痛苦的象征。

在大多数古代文明中,为了记录节拍,人们总是一边拍手一边唱歌。在古埃及,人们还编创了一些舞蹈,这一点在大量的古代画作中得到了佐证。有些舞蹈同现在的吉格舞[23]、街舞或木屐舞相类似,另外一些则由常见的舞步组成,如前进与后退、摇摆等等,后者的流传范围仅限于下层社会。在这些舞蹈形式的创立过程中,女性起到了很大作用,毫无疑问她们也在部分乐曲的创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们不能吹奏长笛,但却可以演奏手鼓和其他乐器。古代画作所描绘的某些场景同现代十分相似,实际上当现代观众为芭蕾舞鼓掌欢呼时,极有可能正在以古埃及的方式享受快乐。

许多文明看似将女性囿于有限的活动范围之内,但毫无疑问她们在音乐甚至音乐创作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女皇最近将女性活动领域定义为四个方面:育儿、时装、烹饪和礼拜。然而,德国女性的影响力已远远超出官方说法。因此,当我们在《莱普修斯》(Lepsius)的手稿中发现类似现代音乐学校的复制品时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该副本展示了埃及第十八世王朝阿蒙霍特普四世[24]国王手下的歌唱家,及演奏家所开设的学校中的一系列音乐指导。画面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房间,彼此相通,各种家具和乐器陈设其中。一些乐师正在房中练习和施教。有一位老师正坐在那里聆听一个年轻的女子歌唱,而另外一名学生则弹奏竖琴为她伴奏。旁边还站着另外一名女子,此时正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的教诲,同现代教室的情形并无二致。不远处,两名年轻的少女在竖琴的伴奏下正翩翩起舞。一个房间里,一位年轻的少女正在梳理自己的秀发;而在另外一个房间中,一位少女则放下了竖琴,跟自己的伙伴一起用着午餐。这一切都说明,不同的文明之间初看各有千秋,实则大同小异,或许女性对古埃及的音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同她们在现代的贡献相比毫不逊色。

希伯来

最早期的希伯来音乐毫无疑问对埃及音乐进行了借鉴。然而,在后来的圣经时代出现了多种民族乐器,音乐类型也十分富有特色。即便是《圣经·旧约》最早期的版本中亦收录了多首希伯来民间歌曲。这些古老的民族音乐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欢乐的婚礼歌曲,一种是欢快的丰收和酿酒歌曲,还有一种是悲伤的葬礼歌曲,每一种都有多首收录于《圣经》中。由于古希伯来没有明确的乐谱,因此这些歌曲的实际曲调我们永远无法知晓。但是,这些旋律极有可能通过口口相传而保存下来,因为可以肯定在现今的阿拉伯和叙利亚地区仍流传着这三种类型的曲子。据《士师记[25]》第十四章记载,在一个为期七天的节日中,所有的村庄都会欢聚在一起,聚会的情形可以同大力士参孙[26]的婚礼相媲美。

《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展示了一整套流行风格的婚礼歌曲。《撒母耳记》[27](Samuel)第二卷开篇,大卫[28]哀悼索尔和乔纳森之死所唱之歌便是挽歌的最佳范本。这首歌曲的特别之处在于由男性所演唱,因为在东方国家专业的哭丧者通常由受雇的女性担任。如果愿意,男性可以加入悲伤的合唱,但是主要部分通常由女性来演唱。爱尔兰的葬礼上也有类似的哭丧女,这一传统甚至沿袭至今。《哀歌》[29]中收录了一系列葬礼歌曲,仿照专业的悲痛旋律而作,涵盖了许多哭丧女的典故。在《阿摩司书》(Amos)[30]第五章、《哈巴谷书》(Habakkuk)[31]和许多其他著作中,均有类似的民族歌曲收录其中。《以赛亚书》(Isaiah)[32]第五章以欢快的酿酒歌开篇,然后突然转到一首挽歌,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对比,渲染的效果十分突出。

在希伯来和埃及歌曲中,声乐作品往往伴随大量的戏剧动作出现。“舞蹈”一词最初仅指人们的动作和手势。在《出埃及记》[33]第十五章的摩西之歌中使用了大量的舞蹈元素。无须丰富的想象力便可想见这样一幅画面:米里亚姆(Miriam)[34]唱起了一支大家十分熟悉的民谣,她即兴填词以迎合这个特殊的场合;她一边唱一边用一串连贯的动作表达着自豪、不屑、讽刺和胜利,而周围的人一有机会便会加入到合唱中来。

《士师记》第五章底波拉(Deborah)和巴拉克(Barak)之歌中,声音与动作的融合愈发明显起来。赫尔德[35]对这出音乐戏剧做出了详细的描绘,他认为“诗歌的第十一句很有可能是被群众的呐喊声所打断;诗歌第十二句到二十七句描绘了一场战斗的场景,所有领导者的名字都包含其中,有的得到了赞许,有的则受到批评,人们一边吟唱着这些名字一边模仿着这些领导者的神态;诗歌第二十八句到三十句对西西拉的胜利进行了嘲笑,而最后一句则由全体人员共同合唱。”根据这段描述可以推断出,当时所唱的定是众所周知的曲调。大家即兴填词,拍手打着拍子,时而独唱时而合唱,整个场景同南部种植园中一些黑人在野营聚会时手舞足蹈的情形何其相似。

古希腊

在希腊神话中,艺术的第一守护神当属缪斯女神(Muses)。缪斯女神的数量并非一直都是九个。起初,皮奥夏(Bœotia)的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上供奉着三位缪斯女神,她们分别是冥想女神墨勒忒(Melete),记忆女神涅墨(Mneme)和歌唱女神阿奥伊德(Aoide)。在德尔斐(Delphi)和西库昂(Sicyon)也供奉着三位女神。有一种说法是共有四位女神,均为朱庇特[36]和普卢西娅(Plusia)的女儿。还有一些说法提出共有七位女神,均为皮厄鲁斯(Pierus)的女儿。雅典城内曾供奉八位缪斯女神,最终色雷斯人[37]供奉九位女神的做法传遍了整个希腊。关于这些神祇的出身的说法如同她们本身的数量一样不胜枚举。最常见的说法认为她们是宙斯和记忆之神摩涅莫辛涅的女儿,降生于奥林匹亚山脚下的皮埃里亚(Pieria)。有些人认为她们是乌拉诺斯[38]和盖亚[39]的女儿,其他人则认为她们是皮厄鲁斯(Pierus)和安提俄珀(Antiope)的女儿,还有一些人认为她们是太阳神阿波罗(或朱庇特)与智慧女神密涅瓦[58]所生的女儿。人们注意到,希腊神话中的缪斯女神与埃及神话中俄塞里斯(Osiris)手下的九个女神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荷马史诗中,缪斯女神在奥林匹亚山获得了那所著名的寝宫,她们常常在诸神的宴会上演唱欢快的曲子。她们本应启发游吟艺人(bards)的心智,诗人们最初也十分虔诚地祈祷以求得她们的启示。掌管着各种希腊艺术的缪斯女神们似乎无法容忍任何对手的存在。远古时代的一位色雷斯游吟艺人(bard)塔米里斯(Thamyris)斗胆向她们发起了挑战,结果在比试中败下阵来,因此被夺走了视力和歌唱能力。故此塔米里斯总是以怀抱一把破损的里拉琴的形象出现在艺术品当中。马其顿(Macedonia)国王皮厄鲁斯(Pierus)的九个女儿也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她们在一次失败的较量后变成了小鸟。缪斯女神与阿波罗关系密切,后者常被视为她们的领导者。希腊境内的许多山川、洞穴、井水和泉水于她们而言都是无比神圣的。

塞壬女妖(Sirens)是远古时代音乐的神奇力量的又一化身。尽管人们常说她们是河流之神阿科洛厄斯(Achelous)的女儿,但有关她们出身的说法仍是不一而足。她们常以少女的形象出现,身上长着一对宽大的翅膀和羽毛。当冥后普罗塞尔皮娜(Proserpine)被赶下台时,她们要求获得一对翅膀,这样便能够更好地追踪冥后。但是另外一种说法是,她们拒绝支持谷物女神克瑞斯(Ceres),因此后者让她们全身长满羽毛以示惩罚。还有一些作家认为爱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因嫉妒她们的贞洁而为之。塞壬女妖同其他野心勃勃的选手一样,鲁莽地向缪斯女神发起了挑战,结果照例吃了败仗。胜利的九位女神向着不幸的三人组猛扑过去,将她们的翅膀和羽毛撕成碎片。

塞壬女妖的主要消遣就是坐在海边的石头上,对着来往的水手歌唱。根据荷马的记载,她们的岛屿坐落在埃阿亚岛(Æaea)和锡拉岩礁(Scylla)[40]之间,或是靠近意大利西南海岸;但是罗马诗人却把她们放到了坎帕尼亚(Campanian)[41]海岸。她们的歌声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迷住所有听到歌声的人,直到有人证明自己能够抵抗她们的咒语;而这里又出现了分歧。荷马认为这要归功于尤利西斯[42],他用蜡封住了水手们的耳朵,然后把他们绑在了桅杆上。然而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 Rhodius)在《阿尔戈英雄记》(Argonautica)中则声称功劳属于俄耳甫斯[43](Orpheus),他用歌声让塞壬女妖陷入了沉默,因而拯救了整个阿耳戈远征队,随后这些音乐少女沉入水中变成了石头。假使让现代音乐家接受同样的考验,一旦他们无法吸引听众就要被处死,结果将既有利于艺术的发展也有利于公共墓地。塞壬女妖的力量在她们死去之后仍然经久不衰,如同她们在埃及和印度传说中的表亲一样,她们继续利用自己的歌声去迷惑那些受到祝福的逝者的灵魂。

在神话王国之外,唯一在希腊音乐史上留下名字的女性就是萨福[44](Sappho)。关于她的生平轶事我们只知道一些梗概,即便如此,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她出生于公元前7世纪末,出生地为莱斯博斯岛(Lesbos)的米利蒂尼(Mytilene)或伊勒苏斯(Eresos)。她在米利蒂尼岛长大,并成为伊奥利亚(Æolian)学派抒情诗的两大领袖之一。从她遗留下来的诗作片段以及她最大的竞争对手阿尔凯奥斯(Alcæus)的诗作来看,两人并不嫉妒彼此的名声,反而相处十分友好。关于她的人生经历,我们只知道两段。一桩是她在公元前604年至592年间从米利蒂尼岛逃往西西里岛,以躲避某种未知的危险,这件事由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镌刻在帕罗斯岛大理石上。另外一桩是她爱上了法翁(Phaon),却发现自己只是一厢情愿,于是便从琉卡斯(Leucadian)的岩石上纵身跳下。这块岩石是莱夫卡斯(Leucas)岛上的一处海岬,阿波罗神庙正坐落在上面。按照当地习俗,每年的祭神节上,人们都会把一名有罪之人从这块海岬扔进海里。为了帮助他进行缓冲,人们会把各种鸟儿绑缚在他身上,如果他在落到海面时仍能毫发无伤,就会有船只及时赶到将他救起。很显然这是一种赎罪仪式,因而引发了不幸的恋人从这块海岬纵身跃下以摆脱痛苦寻求解脱的故事。萨福和法翁的故事亦是其中之一,然而在严苛的考证下其真实性早已不复存在。

将莎孚归类为音乐家是十分公平的,因为在古希腊诗歌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她创作了九本诗作,但只有几首残篇得以流传下来,最为重要的是写给阿弗洛狄忒(Aphrodite)的一首辞藻华丽的赞歌。在米利蒂尼岛时,莎孚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优雅的年轻女性,她们都是她的学生,跟着她学习诗歌、音乐和个人修养。莎孚的影响力十分广泛,弟子从希腊各地慕名而来。她对那些忠实追随者进行的谆谆教诲,甚至可以同苏格拉底对雅典青年的教化相媲美。据说梭伦[45]正是在诗歌的影响下从一个粗野鄙陋之人变成了一名立法家。当他第一次听到莎孚的诗歌从自己的侄子口中吟唱出来时,他便立下了豪言壮志:如若不能学会这首美妙的歌曲,自己将死不瞑目。

古希腊人认为,女性的主要工作在于承担家庭责任,这种观点更加突显了萨福的事业之伟大。在儿子们上学之前,她一直亲自担任他们的老师,同时她也在家务方面对女儿们进行悉心指导,为她们做出了良好表率。伯里克利[46]认为,不论获得多少赞扬或贬损,无人问津才是女性最好的品德。由于她的卓越成就和社会活动,更由于她所创作的一些热情洋溢的诗歌,她的名声遭到了许多现代批评家的攻击。然而,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指责是毫无根据的。

出生于吕底亚[47]的伟大斯巴达抒情诗人阿尔克曼(Alcman),将所谓的吕底亚标准发挥到了极致。他总是在诗歌中赞誉女性,还创作了不少赞美短诗,专为“拥有银铃一般清脆声音的可爱少女”所演唱。

维奥蒂亚[48]诞生了两个伟大的女诗人:一位是来自安西登(Anthedon)的马蒂斯(Myrtis),据说她是希腊抒情诗人品达[49]的指导老师,而且还曾就战争的优越性同品达争论。她在整个希腊家喻户晓,许多地方都留下了纪念她的塑像;另一位女诗人是塔娜格拉(Tanagra)[50]的科琳娜(Corinna),人们常常称她为底比斯人,因为她曾在底比斯(Thebes)[51]定居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她的职业生涯在公元前490年达到顶峰,跟品达是同辈人。同马蒂斯一样,据说她也曾指导过品达,还曾在底比斯同品达的一场公开较量中胜出,因而声名远播。她的作品只有小部分得以留存。但是鲍桑尼亚(Pausanias)[52]声称她打败品达不下五次,而且认为她的个人魅力与此有关。

在指导品达的过程中,科琳娜曾提出要用神话典故美化他的早期作品。这种含蓄的批评激怒了她的学生,他很快就把一首新诗拿到了女导师的面前,整首诗共有六节,涵盖了底比斯神话的每一部分。然而,她微笑着浇灭了他的一腔热情:“学问贵在精,切忌空。”

无论这两位女诗人的品格是否无可指摘,可以肯定的是,音乐在希腊文明后期已沦为最卑微者的消遣。在埃及,专业的音乐家阶级无法得到任何尊重,这种艺术常常被当作一种额外技能用以提升奴隶的价值。因此,音乐表演在希腊同样成为妓女或交际花的专属。有时,这些女性也能够赢得极高的社会地位,阿斯帕西亚(Aspasia)的故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阿斯帕西亚是米利都(Miletus)[53]人,在雅典生活,深受伟大的领袖伯里克利(Pericles)的喜爱,不只是凭借她的美貌,更多是因为她的高情商。有关她的生平,以及她身边的文学和哲学圈子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根本无须在此赘述。另外一个有名的妓女,尽管情商不那么高,而且性格也明显欠佳,但却是位长笛高手,她的名字是拉米娅(Lamia)。她凭借着自己的美貌而非才华赢得了极高的赞誉。人们称她为维纳斯拉米娅,为她修建了一座庙宇,还将她的头像刻在印章上面,这些都为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

关于希腊音乐的特征,我们只能进行一些推测。首先,它是毕达哥拉斯[54]在数学基础上进行调校的,他十分了解振动规律。后来,希腊音乐逐渐丰富多变起来,尽管仍以合音或音律效果为主,但毫无疑问更具美感,古老的苏格兰音乐便是最佳例证。希腊音乐的发展和各种小型乐器(如基萨拉琴、长笛等)的使用,证明音乐在女性生活中的地位远比史实记录重要得多。

古罗马

罗马文明大量借鉴了希腊,尤其是在艺术方面。因此,当我们发现罗马的音乐状况,尤其是罗马文明后期,同希腊如出一辙时,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乐器领域,我们发现里拉琴的重要性今非昔比,但长笛(也包括簧乐器)却经常在礼乐和祭祀乐中使用。每一场胜利游行都会吹奏小号,但到了帝国时代众所周知但问题不断的水风琴(water-organ)却逐渐盛行起来。尽管罗马的环境比希腊更为自由,但是女性在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方面的作用却存在着疑问。在罗马光荣榜上,女性诗人无一上榜,而在希腊情况却刚好相反。

跟希腊不同,罗马的诗歌和音乐出自不同作家之手,而希腊的文字和乐章均系同一人所作。但即便是在男性中间,罗马也没有举足轻重的作曲家。尽管那些为泰伦提乌斯[55]和普劳图斯[56]的戏剧创作音乐的作家得以留名青史,但却没有任何影响力。当男性在音乐领域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女性在音乐领域进行奋斗的动力就更显不足了。

同希腊一样,罗马的女性奴隶在艺术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唯一不同的是,罗马奴隶主阶级的人文素养通常比他们手下的奴隶要低得多。尽管舞蹈作为单独的娱乐形式而存在,但它依然是音乐的附属物,以哑剧的形式被发挥到近乎完美的状态。

中国

同希腊和罗马相比,女性在远东国家的地位要逊色得多。以中国为例,人们对有关女性的一切事物都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中国的一则神话传说对中国的音乐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音乐产生之后,各种乐器的制作和各种乐曲的创作,或多或少都跟传说中的君主——黄帝——有关。公元前2600年左右即位的黄帝,决定系统地发掘音乐艺术,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在黄帝时代,人们时常演奏音律,但其中却缺乏自然元素(natural elements)。因此,黄帝命伶伦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伶伦是位显贵之人,有关他的奇闻轶事流传甚广。他来到了中国西北方,在一座高山之上,竹林之旁住了下来。在砍伐竹节挖空竹干之时,他发现竹筒的音高同正常人相似,而发源于住所旁边的黄河的水流声亦是如此。因此他创造出了音乐十二律。

这时,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凤凰偕同伴侣栖息在临近的一棵树上。雄鸟鸣唱了几个音阶,而雌鸟又以不同的音阶另鸣一曲。雄鸟发出的第一声啼鸣同伶伦的竹笛音高相同,这位饱学之士继续制作竹笛,将雌雄凤凰的音调悉数重现。通过整合这些音调,他创造出一整套半音阶。但是,出于对弱势性别的歧视,雌性凤凰的音调(至今仍被称为女性音调)被弃之不用以突出雄性凤凰的音调。后者作为中国音乐的基础,相当于钢琴上的黑键;而前者则相当于白键,或是全音阶[57]

中国音乐以五音为基础,旋律十分动听,这一点已经从古老的苏格兰乐曲中得到了印证,因为后者也建立在同一体系之上。“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片乐土,”从这首我们所熟悉的旋律中可以看出苏格兰音乐具有节奏紧凑、迭代反复和旋律优美的特点。尽管欧洲人常常认为中国的音乐表演十分粗糙,但是这一点却并非必然,许多街头歌手或铜管乐队同样受到了这样的批评。

中国同其他古老国度一样,人们对音乐家和演员抱有很大的偏见,尽管他们十分喜爱戏剧。父母对子女拥有无限的权利,他们可以卖掉子女为奴,有时甚至可以杀死自己的子女,但却不能将子女卖到巡回戏剧团或魔术团中去。任何人有违此律,或协助交易,都将受到一百竹板的惩罚。任何无父无母之人同演员结亲也将受到同样的惩罚。尽管活跃在舞台上的音乐家受到禁令约束,但那些从事宗教法事的音乐家却得到了极高的尊崇。然而,这些人决不能是女性。

日本的音乐尽管以半音音阶为基础,却同中国音乐具有极高的相似度。这个岛国给予演员和音乐家的尊重并不比中国好到哪去。女性在两国的音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都不大,在茶社表演的艺妓除外。但是,近些年来日本的文明取得了长足进步,日本女性若想像西方女性一样从事音乐活动也不是不可能的。

[1] 大主教是基督教传统教会的一种高阶圣职人员,根据天主教及圣公会的制度,数个教区组成一个教省,其中会设有一个总教区,总教区的正权主教则称为总主教。

[2] 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自治区。

[3] Raphael,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合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

[4] Stefano Maderno,1576—1636,意大利雕塑家,以其大理石雕塑《圣塞西莉亚》闻名。

[5] 为了全面了解印度人的音乐,参见L.C.埃尔森的《音乐的奇事》(L.C.Elson,Curiosities of Music)——作者注。

[6] 在古印度,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

[7] Veda,吠陀(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吠陀”意思是“知识”“启示”。

[8] Manu,摩奴,人类始祖的统称,也是带领人们渡过劫难的先知。相传梵天在创世期间不断地睡去又醒来,每次相隔时间极长,称为劫数kalpa,而在每一劫中梵天会创造出一位始祖,帮自己代理世界的秩序。

[9] Brahma,梵天,原为古印度的祈祷神,现印度教的创造之神,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三主神。他的坐骑为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辩才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认为是智慧之神。

[10] 莫卧儿帝国:16世纪到18世纪,帖木儿帝国的一个分支,位于印度次大陆,对应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

[11] 除了超自然现象,音乐在所有神话故事中所具有的伟大力量都有现实基础。以当下愚昧无知的阶级为例,特别是在那些定居人数较少的国家,他们理所当然活在各种妄想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整个种族已经经历了某些精神阶段,被音乐激发的情感发挥了不可抑制的力量。——作者注。

[12] Chrishna,黑天神,最早出现于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最重要的神祇之一,被很多印度教派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神,也是最具吸引力者。

[13] 在印度音阶中,各音之间的音程按一个八度内分成大体相等的22个什鲁蒂(shruti),每个什鲁蒂大约等于西方音乐里的四分之一全音的距离,或二分之一半音的距离。上文中的数字代表了什鲁蒂的个数。参考资料:《印度的传统音乐》,陈露茜;《世界音乐通史》,罗兰·德·康代。

[14] 上一备注已经提到,在印度音阶中,各音之间的音程按一个八度内分成大体相等的22个什鲁蒂(shruti),每个什鲁蒂大于等于西方音乐里的四分之一全音的距离,或二分之一半音的距离。

[15] 印度教的一些传统曲调。

[16] 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

[17] Lyre,西方古典文明最常见的拨弦乐器,传至现代的种类非常繁多。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共鸣箱特别狭窄,因而便于携带。乐器的弦数不一,但相当有限(在五根和八根之间),这使得该乐器更适合于伴唱之用。

[18] 欧西里斯(Osiris奥西烈斯,也作Usiris乌西里斯)是埃及神话中的冥王,九柱神之一,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他是一位反复重生的神,而他身上的绿色皮肤就有这种意思。他最后被埋在阿拜多斯(Abydos)城,是那里的守护神。

[19] Strabo,斯特拉波(公元前64年或公元前63—23年),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生于现在土耳其的阿马西亚(当时属罗马帝国),著有《地理学》(Γεωγραφικά)17卷。

[20] Abydos,现今为埃及境内地名,被认为是埃及最重要的考古遗迹之一。它包括很多古代神庙的遗迹,人们都想死后埋葬在这个地方,最后使这个小城成为朝拜中心。

[21] 森林之神,具部分人身和部分马、羊身,好女色。

[22] 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

[23] 吉格舞曲是最早在16世纪就出现于英国的一种舞曲,三拍子,欢快。后来演变分成两支,一支在英国成为戏剧中丑角舞蹈的伴奏,另一种传到欧洲大陆,演变为吉格舞曲。爱尔兰流行的踢踏舞经常用吉格舞曲伴奏。

[24] King Amenhotep IV,阿蒙霍特普四世,后改名阿肯那顿(Akhenaten,亦译作埃赫那顿),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

[25] 《士师记》是《旧约·圣经》其中一卷。

[26] 参孙,《旧约·圣经》中人物,(天主教译名为三松)是圣经士师记中的一位犹太人士师,生于公元前11世纪的以色列,玛挪亚的儿子。参孙借着上帝所赐极大的力气,徒手击杀雄狮并只身与以色列的外敌非利士人争战周旋而著名。

[27] 《撒母耳记》是《旧约·圣经》其中一卷。

[28] 大卫是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二任国王。

[29] 《旧约·圣经》之一卷。

[30] 《旧约·圣经》之一卷。

[31] 《旧约·圣经》之一卷。

[32] 《旧约·圣经》之一卷。

[33] 《旧约·圣经》之一卷。

[34] 希伯来女先知,摩西和亚伦的姐姐。

[35] Johann Gottfried Herder,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1744—1803年,德国哲学家、路德派神学家、诗人,文学评论家。

[36] Jupiter,是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对应于古希腊神话的宙斯。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统领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天神。

[37] 色雷斯人是古代色雷斯地区的居民,是保加利亚早期居民。

[38] Uranus,希腊神话中的天空之神。

[39] Gæa,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神。

[40] 靠近意大利一边的危险岩石。

[41] 意大利南部地区名。

[42] Ulysses,是希腊西部伊萨卡岛之王,曾参加特洛伊战争。

[43] Orpheus,俄耳甫斯,阿波罗与缪斯女神中的卡利俄珀所生,音乐天资超凡入化。他的演奏让木石生悲、猛兽驯服。伊阿宋组织阿耳戈舟英雄远征,去涛汹地险的黑海王国寻取金羊毛。俄耳甫斯踊跃参加,在征途中用神乐压倒了塞壬的艳迷歌声,挽救了行将触礁的征船和战友。塞壬们沮丧不堪,纷纷投海自尽。

[44] 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女同性恋者。一生写过不少情诗、婚歌、颂神诗、铭辞等。萨福被柏拉图称为“第十缪斯”。西方语言中“女同性恋者”一词(例如德语:Lesbe,法语:lesbienne,英语:lesbian),即源自其居住地莱斯博斯岛。

[45] Solon,梭伦(约公元前638-前559年),生于雅典,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也有人认为他出生于中产阶级。他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诗人、古希腊七贤之一。

[46] Pericles(约公元前495—前429年)是雅典黄金时期(希波战争至伯罗奔尼撒战争)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导人。他在希波战争后的废墟中重建雅典,扶植文化艺术,现存的很多古希腊建筑都是在他的时代所建。他培育当时被看作非常激进的民主力量。他的时代也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最辉煌的时代,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批知名思想家。

[47] Lydia,小亚细亚中西部一古国(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46年),濒临爱琴海。

[48] 希腊中希腊大区的一个州。

[49] Pindar,约公元前518-前438年),古希腊抒情诗人。他被后世的学者认为是九大抒情诗人之首。

[50] 古希腊城市名。

[51] 维奥蒂亚主要城邦。

[52] 公元2世纪的希腊旅行家,著有《希腊志》。

[53] 古代爱奥尼亚的城市。

[54] Pythagoras,毕达哥拉斯(希腊语:Πυθαγόρας,约公元前580-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

[55] Terence,泰伦提乌斯(拉丁语Publius Terentius Afer,公元前195/185—前159/161)是一位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剧作家。

[56] Plautus,普劳图斯(Titus Maccius Plautus,约公元前254—前184年),古罗马剧作家,他的喜剧是现在仍保存完好的拉丁语文学最早的作品。同时他也是音乐剧最早的先驱者之一。古代以他的名义流传的剧本有130部,现存21部喜剧。代表作有《吹牛军人》《撒谎者》《俘虏》等。

[57] 这段话应出自班固《汉书·律历志》: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其中奇数各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称“六阳律”或“律”;偶数各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称“六阴吕”或“吕”。总称“六律、六吕”。中国音乐的基础为宫、商、角、徵、羽,对应的是黄钟、太簇、姑洗、林钟、南吕。其中有3个音属于阳律,2个音属于阴吕。故并没有作者所说“阴律被弃之不用”。同样,原文中说的“前者相当于白键”也并不是这样的对应关系。“西方白键”的七个音中也包含有阴吕和阳律中的音,并不是单独某一种。参考资料:《对三分损益律和五度相生律异同的分析》,华天礽。

[58] Minerva,智慧女神、战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雅典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