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风冷制冰机产冰量(重新认识甘肃认识兰州)

甘肃本地,从2月17日到3月4日,一直持续零确诊,累计确诊一直保持在91例。到3月4日,住院病例只剩下2例,甘肃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告别了新冠疫情。

然而到3月4日准备提前交卷的甘肃,突然接到了老师递过来的附加题,还是波斯语的奥数题。搞过奥数的人都知道,伊朗的奥数水平是相当高的。

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传奇的省份。为啥说他传奇,因为甘肃省的历史,相比其他省市,更加令人血脉贲张。

西安风冷制冰机产冰量(重新认识甘肃认识兰州)(1)

中国古代史上,这可是兵家必争之地。游牧民族或地方割据政权,只要占领了甘肃,就可以窥视中原。比如诸葛亮六出祁山(甘肃礼县东),也是先控制甘肃。

而中原王朝,必须控制了甘肃,才能控制大西北,甚至大西南,所以有个成语叫“得陇望蜀”,甘肃控制着中原通往西北和西南的咽喉,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

所以几千年的历史上,甘肃要么是前线,要么是前线的第一后勤基地,要么是备战中心。

这跟甘肃的地形地势有关系。甘肃地形狭长,整体形状像一根如意。甘肃东西长约1500公里,所以有甘肃同学反映,出个省比出国都困难,太长了。

没有高铁的时代,新疆的同学从东部省份回家画风是这样的。第一天:妈,我到甘肃了;第二天:妈,我在甘肃呢;第三天:妈,还没出甘肃呢;第三天中午:妈,我到家了。

虽然内蒙也长,但内蒙是又粗又长还弯,而甘肃则是又细又长还直,中间最细的地方约80公里,东头平凉最窄的地方只有25公里。

有什么样的省,就有什么样的省会,兰州的市区地图可以论根儿数,也是一长条(也是受地理影响)。

西安风冷制冰机产冰量(重新认识甘肃认识兰州)(2)

狭长有狭长的好处,甘肃集齐了中国所有的气候类型,也拥有极为丰富的地形地貌,森林、雪山、草原、湖泊、沙漠、戈壁滩。

你很难想象,骆驼、战马和熊猫都是甘肃的土特产。因为这里的气候,要干的有干的,要湿的有湿的,要热的有热的,要凉的有凉的,总有一款适合你。

西安风冷制冰机产冰量(重新认识甘肃认识兰州)(3)

为什么甘肃这个形状?跟地形地势有关,也跟历史有关。从地理上来说,是被挤压出来的,南边是青藏高原的边缘——祁连山,北边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

而中间地势较为平缓,则是一条天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由于在黄河以西,所以称为河西走廊。

你看唐朝的诗,就能反映出当时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很多读书人的理想就是奔赴沙场,建功立业。而甘肃,就是建功立业的前线。

比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从河西走廊将大批精锐调入内地平叛,结果吐蕃趁机夺取了唐朝西北大片领土,自此以后,唐朝的地缘政治就很惨了,等于丢掉了西边的门户。

吐蕃人几乎每年秋天,都会趁着秋高马肥之际,派骑兵袭扰唐朝都城长安,迫使朝廷每次都如临大敌、京师戒严。防秋一词自此诞生。

宋朝为啥富而不强,原因之一就是丢掉了甘肃,也等于丢掉了重要的西凉好马,如果在内地养,则要占用大量土地或粮食。

元朝消灭了西夏之后,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中原王朝对西藏的首次有效控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明朝前期也控制了河西走廊,因此明朝西部防线比较稳。可以集中精力应付北方和东北的威胁。

清朝,加强对新疆、青海、西藏的统治,也非常依赖河西走廊。比如平定新疆的准噶尔部,从康熙29年到乾隆22年总共打了68年。

雍正年间,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勾结新疆准噶尔蒙古大汗发动叛乱。雍正派年羹尧和岳钟琪平叛,甘肃也是总基地。

近代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也是从兰州然后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的。不仅如此,左宗棠命令甘肃地方官大量发放种子、种羊,鼓励民众发展生产,把甘肃作为收复新疆的大后方。

我认为甘肃最辉煌的时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之前,也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三线建设时期。

这里深处祖国内陆,有一些工业特别适合放在这儿,比如军工、航天、核工业。其中兰州504厂,是中国最早建设的核燃料生产基地。

504厂曾先后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氢弹、第一艘核潜艇和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改革开放后有一段时间为了生计被迫去卖雪糕。

504厂的雪糕为什么好吃?因为他的牛奶是核工业的离心机摇出来的,纯度极高,口感极好

西安风冷制冰机产冰量(重新认识甘肃认识兰州)(4)

看甘肃数千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陆权受到重视的时候,甘肃地位就突出。一旦陆权衰落,甘肃也会进入低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的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向了和平与发展,中国也转入了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也是先从沿海开始的。

海权的上升,意味着陆权的衰落,而身处内陆的甘肃,也受到很大影响。军工拿不到订单,重工业成本干不过市场经济,人才外流,资本外流。

随着高铁的出现,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陆权逐渐又受到了重视,那陆权大省——甘肃也迎来了复兴的历史机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