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发展的方法(适应未来社会的九大原则)

05 违抗优于服从第五个原则是违抗优于服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适应社会发展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适应社会发展的方法(适应未来社会的九大原则)

适应社会发展的方法

05 违抗优于服从

第五个原则是违抗优于服从。

违抗优于服从不是鼓励你和上司对着干,而是让你不要再做一个盲从者。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工业化时代的组织管理讲究的是自上而下的控制,组织的高层制定出精细的操作条例,你的任务只是听话照做,严格执行。但数字化时代持续和快速的变化,使得组织的高层难以再把控局势,很多时候春江水暖鸭先知,你比你的上司能更早感知到环境的变化,也更明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所以这几年华为一直强调,要让能听到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你的上司给你的指示不见得就是正确的,这时候我们要懂得,不要再像工业化时代那样,只是一个盲从者。用《孙子兵法·九变篇》中的一句话,这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比如说,《基业长青》这本书中记录了一个小故事。诺思通百货的CEO诺斯特龙受邀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演讲,有人问他,如果一位顾客拿着显然穿过的衣服要求退货,诺思通的店员会怎么处理。诺斯特龙回答说:“我不知道,这是真话。但是,我有高度的信心,知道事情会以顾客觉得受到礼遇和良好服务的方式处理。衣服是否收回要看特定的状况而定。我们希望给每一个店员充分的自由,自己考虑该怎么做。我们把员工当成销售专家,他们不需要规定,他们需要基本的指导方针,而不是规定。在诺思通,只要你遵守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和标准,为了把工作做好,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所以,在新的环境下,对于上司的指示和组织的规章制度,员工可以服从,但不能盲从,而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那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服从,什么时候又不能盲从呢?我们非凡主讲人刘蔚涛老师讲解了一本书,叫作《可怕的盲从》,书中提出了三个标准,帮助我们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服从,什么时候却不能盲从,以及当你的判断和上司不一致的时候,怎样智慧地不服从,而不是撕破脸和上司硬刚。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如果你没听过,可以听一听。

06 实践优于理论

第六个原则是实践优于理论。

这个原则和上面说的风险优于安全相关联,说的是啥呢?用我们中国人更熟悉的一句话,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意思是说,在快速变化成为常态的数字化时代,计划和等待的成本,要比先实践再随机应变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更高。

在慢节奏的工业化时代,干事情的时候做好设计和规划,能最大化地避免意外和失败,而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行动导向,鼓励实践和尝试,凡事先干起来再说,即便失败了,也应该把它看成是一次廉价的学习机会。通俗点说,工业化时代强调的是先瞄准再开枪,而在快节奏的数字化时代,更有效的策略,是先开枪再调整。

比如说,曾经有记者问乔布斯做不做市场调查,乔布斯回答说,他不做什么市场调查,而是直接把产品摆到顾客的面前。

07 多样性优于能力

第七个原则是多样性优于能力。

怎么理解这个原则呢?这里边有一个关于智利的案例。智利是位于南美安第斯山麓的一个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度经济滞后,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爱管闲事的美国人觉得这事自己应该可以帮上忙,就派了一个农业专家团前往智利,为那里的人们提供技术指导,以提高当地农作物的生产水平。

专家团实地考察后发现,土豆是智利人的主要食品,可当地农民虽然已种了几千年的土豆,却没有发展出现代化的量产技术。比如说,产地位处贫瘠的高地,每块田地的形状不规则,而且布满了大石头,种植的品种高达十余种,各品种的土豆产量不一。收获土豆时,农民对于那些长在偏僻、地形崎岖等地方的土豆并不采收,只是任凭其生长,缺乏完整的收成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团很快就提出了改良建议,比如挑选高产量的土豆品种、广泛改良种植技术、除去巨石杂草重新整理田地等等。专家团认为,落实这些建议后可以大幅提高土豆的产量,基本可以弥补智利粮食不足的缺口。

事情似乎解决得很顺利,美国人觉得自己又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就高高兴兴地回了国,等待智利传来大丰收的好消息。可最终他们等来的却不是大丰收的好消息和智利人的感谢,而是他们的改良给当地的农作物产业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灾难的噩耗,粮食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引发了更严重的饥荒。

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原来专家团只考虑了从作物品种、种植方法等可控因素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却忽略了不可控因素所造成的损害。比如说,当地天然灾害频发,霜冻、虫灾,甚至冬天来得早了一些,都可能影响到当年的收成。在这样严酷的自然条件之下,当地的土豆必须发展出抵挡灾害的能力。所以,当地农民会在灾害发生后,前往偏僻角落、巨石与杂草间,寻找幸存的土豆块茎,这些块茎都是具有相当的抗自然灾害能力的品种。这样,虽然当时可能会面临粮食不足的窘境,但来年却可以通过种植多品种土豆,来应付不同情境的自然灾害。

所以,多样化的产品品类、看上去并不科学的收成规划、专家认为没有效率的种植方式,却恰恰是智利农民求得生存的变通之道,也就是用一部分产量上的损失,换取总体上的粮食安全。

这个故事很直观地表明了,为什么在一个多变的、不稳定的环境中,多样性比能力更重要。虽然某品种的土豆产量要高一些,相当于能力最强,可在一个风险、意外频出的不确定环境中,一次意外就能让你全军覆没,颗粒无收。多品种虽然对产量有不利影响,但在面对风险时,却更有可能承受住冲击和考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