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真正的友情简答(怎样的朋友最能保持友谊长存)

如何建立真正的友情简答(怎样的朋友最能保持友谊长存)(1)

若你的人际距离感较疏离,其实是稍微吃亏的,因为当人际距离感较近的人满怀友善地靠近时,你很难逃开。我想介绍一个方法,让各位可与身旁的人保持更舒服的适度距离…

人际距离远,少不了吃点苦

前面介绍了人际距离感太近的人具备哪些特质。不过,这种类型的人,也并非全都是坏人。人际距离感太近的人,往往对于彼此之间的亲密交流不以为苦。然而,问题在于这个族群的人,不管对谁都靠得太近,让人际距离感较疏离的人感到很疲惫。

所以,若你的人际距离感较疏离,其实是稍微吃亏的,因为当人际距离感较近的人满怀友善地靠近时,你很难逃开。而这个难题,似乎是出在人类这个物种,具备某些近乎本能的「基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所致。

举例来说,当有人想和我们握手时,各位是否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回握呢?有人笑盈盈地向我们打招呼,我们岂有不笑着响应的道理?这个法则,你我都适用。

当有人带着笑容走近时,要我们提高警觉、视若无睹,岂不是很强人所难吗?很多人因为担心被那些在街头搭讪卖东西的帅哥美女强迫推销,便选择视若无睹,快步走开。但各位是否曾因为偶然和别人四目相望,对方给你一个笑容,你就不由自主地微笑以对?据说人类的本能设定就是如此。

总有恰到好处的距离

说穿了,人际距离感较疏离的人,内心可能早已认定与人往来就是一桩累人的苦差事。倘若我们往来的对象,就是这种人际距离感较疏离的人,是否就比较不累人?不过,人际距离感较疏离的人,乍看之下容易给人冷漠、不亲切的印象,往往会让我们觉得「哇……我和这种人处不来」。

彼此熟悉之后,这个族群的人就会帮我们拿捏好适度距离,往来并不累人。碰上麻烦时,他们也会恰如其分地伸出援手,然后再悄悄转身离去。怎么样?你的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吧?没错,他们就是各位的老朋友。所谓的老朋友,就是和你我友谊长存、维系多年的人。

换言之,他们和你的人际距离感最相似。

可是,这些人是否让你觉得少了一点趣味?人就是这么贪婪,在距离感上也是如此。太疏离让人觉得无趣,太亲近又教人感到疲惫。

因此,那些人际距离感比你我稍远一点的人,就是你我最好的朋友。

这样做,保持人际距离平衡

第一步,先大刀阔斧地动一场大手术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个方法,让各位可与身旁的人保持更舒服的适度距离。对于那些老是配合别人步伐,让对方擅自侵门踏户,搞得自己疲惫不堪的人来说,这个方法或许难度稍高,但任凭状况继续恶化下去,灾情可就不只是这样了。你的人际界限可能已经处于相当危险的状态,需要倾全力进行一场大手术。

这个方法就是:你需要正面冲撞对方。

就算你想和平地与对方拉开距离,对方一定会跑来找你算账。对方撂下「你这是在辜负我的善意!」或「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我绝对饶不了你」之类的狠话,一定会让你大感诧异。

但你绝不能就此认输,要断然离开。不管对方说什么,你都不能退缩,要把这一刻当作胜负关键。至于手术要进行多久,和彼此之间距离靠得多近,以及对方有多难缠成正比。

顺带一提,若是在一群人当中,只有你觉得自己和别人的距离感不同时,更要鼓起勇气,脱离这个团体。

各位或许会认为,万一在工作上碰到步步近逼的主管或同事,双方吵起来可就不妙了。然而,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会和平地解决。要是真的痛苦不堪,就需要与对方正面冲撞了。只要你拿出坚定不移的态度,对方就有可能会退让。毕竟你的和平主义正是引发这次问题的症结,当你展现出放手一搏的决心时,对方就会丧失斗志。

如果这样还是无法解决,有时或许离开会是最好的选择。总之走到这一步之前,堪称是一场大手术,可说是你最大的难关。只要能走到这里,后面就比较轻松了。

第二步,学会找借口

经过一番大手术,拉开自己与别人的距离之后,各位固然可以选择逃之夭夭,但如果有机会,不妨向对方说明你们之间的距离感不同,如此一来,双方就能不留芥蒂。既然要正面冲撞,当然就要做好留下后遗症的心理准备。

在此,我想介绍一个流传在美洲原住民之间的习俗—夸富宴(Potlatch)。

简而言之,这个习俗就是「送礼大战」。

A酋长送B酋长一头贵重的牛只,作为彼此「友谊的象征」。收礼的B酋长豪气地把牛分享给部落里的子民,还送三头贵重的牛只给A酋长作为回礼。A酋长也豪迈地把三头牛拿出来和部落里的子民分享,并且又送了五头牛、五只猪给B酋长。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当其中一个部族无法再大手笔回礼时,这个部族就会颜面尽失。

历史上还曾有记录显示,有的酋长因为持续这种面子之争,最后导致整个村子灭村。看来「有仇必报」这件事,似乎不仅止于武力层面。

各位或许会觉得,这种赌上名誉的送礼大战竟会不断升级,实在是愚蠢至极。不过,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式的亲切或馈赠,其实也蕴含着攻击的元素。若人际关系让你感到疲惫,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当你毅然决然离开彼此关系时,对方可能还怀恨在心。这时,以下这个借口,能助你全身而退,毕竟本来就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我啊,不太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所以勉强自己与人往来,已经让我觉得很疲惫。但我还是想告诉你,这完全不是你的问题。真的很抱歉。」

这样道过歉之后,你和对方的关系,一定很快就能修复起来。

第三步,学着修正为适当距离

前面已经提过,究竟什么样的人际距离最舒适,个中尺度因人而异。若在动过人际关系的大手术之后,能和对方重新设定彼此的人际距离,那么两个原本人际距离感大相迳庭的人,还是有机会能再成为朋友。修正距离的原则,就是双方要认同彼此的人际距离感有所不同,并配合距离感较疏离者,来调整彼此。

只要彼此保持距离,就不会对人际距离感较疏远的一方构成威胁。虽然对距离感较亲近的一方而言,或许会觉得这样的关系有些差强人意,但比起让其中一方感到威胁,这还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处置。

说穿了,彼此之间保有些许客气的关系,正是友谊长存的秘诀。而在大吵一架后重修旧好,往往能建构出坚定的情谊。因此,偶尔在人际距离上受挫,选择壮士断腕地动一场整顿人际关系的大手术,其实也不见得都是坏事。

与人往来太过谨慎,可能会让人生变得很乏味。不过,就像童谣<通过吧>(注:江户时代时一种类似「城门城门鸡蛋糕」的游戏),里有一句歌词唱到「去时容易回时难」,各位在处理人际问题时,也应秉持这个原则。

换言之,与人熟悉很容易,要拉开距离时,会伴随相当程度的伤痛,请各位特别留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