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俸制度(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如何形成的)

中国古代经常使用的货币多数是由铜、铁、银、金铸造而成,后来才发展到使用纸币、银票等替代沉重的硬质货币。然而我国最早使用纸币的朝代是宋朝,其推行的过程多少跟宋朝的冗官、冗兵、冗费有着一定关系,那么其是如何催生交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缘由。

北宋官俸制度(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如何形成的)(1)

冗官、冗兵、冗费其中的冗字,实际上指的就是“多余、多出来、剩余”的意思,依次可以理解为没有主职当备胎的空闲而剩余出来的官员、无战事而休养生息的士兵,无实际效果的泛滥费用等。而这些冗官、冗兵跟冗费可有可无,存在重要意义并不高,朝廷可以因需求减除,以便降低财政压力,因此又简称为“三冗”。

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如何形成的?

关于“三冗”的观念,起初是由一个秀才指出来的,据说在公元1532年(嘉靖十一年),有一个叫林大钦的秀才上京参加科举会试,结果考得榜单前12名成绩被册封为进士,于是他又继续苦读参加下一轮廷试。在那次廷试中,林大钦在《廷试策》上耿直的指出当中弊端,他提出了昏混衰世之政的理论,最终归结出冗官、冗兵、冗费严重拖垮的宋朝的发展,后来三冗的问题就间接影响了宋朝决定采用纸币交子来代替硬币的决策。

北宋官俸制度(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如何形成的)(2)

至于宋朝出现“三冗”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跟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有关系。当初赵匡胤夺得天下兵权,顺利登基称帝,因此对他来说武力是能改变一切的,于是其对兵权分配上十分的在意,无论如何都要把兵权牢牢的握紧在手中。因此在赵匡胤的干扰下,定制出许多限制将领获得兵权的规定,而这一切就导致了宋朝的大部分士兵不认识自己的将领,身为将领者也很难管理自己的部队。最后很多士兵无处发挥作用,落得了一个空闲剩余的情况,就形成了冗兵。这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赵匡胤不想让太多人掌握兵力而故意所为。

北宋官俸制度(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如何形成的)(3)

然而所谓的冗官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场特别现象,当时任用的官员数量过多,经常人拉人当官的现象,而各种大官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就利用个人关系拉拢一些新人成为自己手下的小官员,以便更好的掌握大局,另外有的豪绅富商也想通过各种关系花费财物来获得一定官位。正是这种低门槛跟乱象使得宋朝的官员人数过多,但工作量很少,导致大部分官员无事可做的状况。

但是大部分官员虽然终日无事可做,可是还依旧领着朝廷的月俸,享受着各种官职的福利等,这种情况尤其在北宋年间尤为惨重,当时各种朝廷大小机构均过于臃肿,使得负担日渐加重,而史书上也记载有北宋以为冗兵、冗官以及冗费的问题,使其官场职位泛滥成灾,严重拖压朝廷健康运作的事情。

北宋官俸制度(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如何形成的)(4)

例如唐朝时期,每次科举仅出30-40的进士,到了宋朝时期,每届科举考试均出400-500左右的进士,足足比唐朝涨了约10倍人数。据记载公元991年,宋朝所任用的士人官员高达17200人,其中宗族党派嫡系、亲信门生等阶层官员皆有优待,他们可以轻松获得官职,仕途畅顺,特别是生在皇族的小男孩,年长到7岁即可赐官,甚至连刚出生不久贵族的婴儿也可以授予官阶,从此按月逢年的领取朝廷俸银。

可怕的是其他亲戚、门客、旁枝亲友等均可通过人脉关系获取官职。因此北宋时期就出现了一个空前吓人的现象,就是每一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踏入官场,成为其中的一员。换个概念来解读就是,每年都有好几万富家子弟通过各种关系直接当上公务员,而且不用参加考试。

北宋官俸制度(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如何形成的)(5)

宋朝的官员过多,使得官僚机构也频繁发生荒谬之事,其中常见的有本官经常不理职务范围的事务,互相退让。诸如尚书令、中书令跟侍中等职不会参与朝廷政务,而左右进奏无言责,负责起居记录的官员不提笔记事等,而且很多被授予官职的人往往都知道自己这个官到底是负责哪方面工作的,就算知道了又因缺乏相关知识不懂处理,甚至干脆不想理等。

对此此腐败臃肿现状,宋朝的忠义有识人士就敢提出来,指出官僚机构严重臃肿,肆意用人导致泛滥成灾的弊端。如宋祁所言:“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叶适又指出:“自古滥官,未有如此之多也”。而这种现象最终使得朝廷官场严重迂腐,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多余官员就称为“冗官”。

北宋官俸制度(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如何形成的)(6)

冗兵,前面已经说过大概是指多出来的空余兵力,其实还有一层隐秘意思就是说士兵的质量太差。据说在宋太祖执政其实,宋朝部队的士兵数量为十二万人,到了宋太宗时期就发展到了十八万,后来宋真宗上位,直接就大量发展士兵,极速猛增到四十万大军,当时很多人以为这宋真宗也是要打仗了,然而并不是,他只是单存的扩张军事力量而已。

后来宋仁宗登基继位,明显又感觉目前的士兵数量太少,容易被外敌侵犯,于是又在原来40万的数据上翻了一番,扩兵到80万人众。所以,宋朝在很短时期内,就由12万兵力发展到80万大军,这种增涨速度无疑是非常快的,并且直接给朝政带来了严重的开支压力,那么多士兵每天都要吃饭喝水,每月还派发军饷。而且在无战事之下,大部分士兵终日游手好闲,往往都是在军营里打打牌小赌一番以度日,因此就形成了所谓的“冗兵”。而冗费,无疑就是指一些不必要的浮费。

北宋官俸制度(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如何形成的)(7)

后来,宋朝逐渐意识到“三冗”所带来的危害,使得国库税收入不敷出,特别是因为硬质货币太重,导致运送跟安全方面造成了不少麻烦。因此交子就随着形势被重用了,起初宋朝以铁钱、银两、黄金为主要流通货币,但是这些金属物过于沉重,给携带引来很麻烦,特别是在进行大批贸易生意时,要交易大量金银货币,而商人们不得以雇佣抬着大箱银两进进出出。

跟催生交子纸币有何关系?

后了到了宋真宗年间,四川的成都渐渐发展成一个繁盛的贸易都城,其中所需的金银货币日渐增涨,于是当地的16个豪绅巨商就联合起来,最终研发出一种叫交子的纸币,来代替铁钱、银两、黄金等沉重货币。因此这种交子就成了我国最早使用的纸币,由16家巨商负责制造发行,其主要采用同一色的纸张印制成形,划分一定数额,使用起来轻巧易于携带,当需要用铁钱、银两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当地的交子铺兑换。

北宋官俸制度(宋朝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如何形成的)(8)

交子诞生后,给四川的商业贸易带来非常方便快捷轻松的优势,于是被渐渐广泛使用起来。而朝廷可能还在为冗官、冗兵冗费问题犯头痛,为了给那些数量众多的剩余官兵派发银响物资,需要调用大量的人力马力把铁钱、银两、黄两运输到全国各地的官僚机构以及各地的驻守军营当中去,这无疑又是朝廷的一大负担,其光在运输线上消耗的人财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于是当交子纸币慢慢流行开来后,朝廷就干脆顺水推舟纳为自用,并且开始规管起来统一印刷发行,以便更好的管理以及控制通货膨胀。因此可以说冗官、冗兵和冗费间接的促进了宋朝普及交子纸币的使用进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