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难之役败了几次 他被朱棣裹挟参与靖难

建文元年(1399), 燕王朱棣挥师南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向南京城进发。经过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终于攻入南京,并登基为帝,从此开始了自己长达二十二年的统治。有人说,作为皇叔的朱棣不该图谋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但实际上,或许被裹挟着参与靖难,曾被朱棣许诺平分天下却并未兑现的朱权才是朱棣最对不起的人。

朱棣靖难之役败了几次 他被朱棣裹挟参与靖难(1)

洪武十年(1378)五月,朱权出生在南京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洪武二十一年(1388),捕鱼儿海之战爆发,大将军蓝玉率领大军进攻北元,并取得大胜。当时,北元众多贵族、高官纷纷投降,朱元璋为了巩固对北方边境的统治,先后设置了宁王、辽王、沈王、韩王,其中朱权便是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被封为了宁王。

两年后,十五岁的朱权正式前往封地大宁,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一带就藩。《明史》形容大宁道:“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毫无疑问,如此兵家必争之地的守备力量必定不会弱,事实上,当时大宁的守备力量乃是“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朱棣靖难之役败了几次 他被朱棣裹挟参与靖难(2)

当时,边关诸王经常合力出兵塞外“捕虏”,朱权在其中不但兵力最为强大,还以善于谋略著称。另据《宁献王事实》记载,朱权下令麾下士兵闲时开垦荒地、种植作物,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除了是一位优秀的王爷,朱权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平日里非常喜欢研究史籍,尤其关注历代王朝的兴衰存亡。

洪武二十九年(1396),朱权曾经奉朱元璋之命编纂《通鉴博论》,后来又与肃王朱楧、代王朱桂等兄弟共同编集了《汉唐秘史》。两年后,他创作《家训》六篇,其中记载了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关于忠、孝、义等品质的理解。

朱棣靖难之役败了几次 他被朱棣裹挟参与靖难(3)

建文元年(1399),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当时力量并不充足的他想到了朱权麾下的精兵,于是心生谋夺之意。另一方面,刚刚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担心朱权会投靠朱棣,于是急忙下诏让其回京。见朱权没有及时应命,建文帝又削去其三护卫,这更将其推向了朱棣一边。同年九月,朱棣前往大宁,谎称走投无路,向朱权求救。

见到朱权后,朱棣抓住他的手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实在是迫不得已才起兵,希望朱权能够帮自己起草奏章向建文帝谢罪。见兄长如此情真意切,朱权放下了戒备,而朱棣的大军却屯驻于城外,其中一支部队悄悄混入城内,暗中勾结大宁军中将领和守城士兵。一切准备妥当后,朱棣动身离开,等朱权出城送别时,埋伏在城外的士兵和大宁军中的内应一拥而上,簇拥着朱权不断前行。

朱棣靖难之役败了几次 他被朱棣裹挟参与靖难(4)

就这样,朱权和数万大宁军将士一路来到北平,骑虎难下的他也只得被胁迫着参与了靖难。由于文采出众,朱权时常为朱棣草拟檄文,朱棣则许诺他道:“事成,当中分天下。”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登基为帝,朱权知道当年的诺言无法兑现,也深知如果要求返回大宁会遭到朱棣的猜忌,于是索性请求将自己改封到南方。

朱棣靖难之役败了几次 他被朱棣裹挟参与靖难(5)

最初,朱权请求被封在苏州,但朱棣表示苏州属于畿内,离都城南京太近。随后,朱权请求前往钱塘,朱棣又举出了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建文帝之弟朱允熥的例子。当年,朱元璋封朱橚为吴王,但考虑到吴地是重要的赋税来源,不适宜建藩,于是将朱橚改封为了周王。后来,建文帝封朱允熥为吴王,但后者还没来得及就藩就遇上了靖难之役。

总之,朱棣的意思是钱塘不适宜作为藩王的封地。为了避免朱权再提出自己无法许可的请求,朱棣干脆表示:“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或许是不满意朱棣提出的这四个选项,也或许是为了表示对朱棣的不满,朱权又提出前往南昌。这次,朱棣终于同意了,于是朱权于永乐元年(1403)二月出发前往南昌就藩。

朱棣靖难之役败了几次 他被朱棣裹挟参与靖难(6)

在南昌闲居的日子里,朱权建造了一间书斋,每日在其中弹琴读书,于是直到朱棣去世都平安无事。明仁宗继位后,朱权上书表示南昌并非自己的封国,希望能够回到大宁,但明仁宗回复道:“南昌,叔父受之皇考已二十余年,非封国而何?”此后,朱权便一直居住在南昌,直至正统十三年(1448)去世,至于他是否后悔过帮助朱棣,那就不得而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