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为人处世的六条准则(道德经第十一讲)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帛书本,“慈”为“兹”,“俭”为“检”。

道德经为人处世的六条准则(道德经第十一讲)(1)

解析

这篇非常重要,如果解释为慈爱,节俭的话,那么很多篇章都是解释不通的。

兹,草木茂盛之意,小篆与甲骨文的字体都为两颗禾苗长得一般儿高,有齐头并进之意。而做到齐头并进到一般儿高,就要做到细致周到。所以兹,取细致周到之意。

检,有约束,不放纵之意。所以检,取言行谨慎之意。

不敢为天下先,不敢把自己放在所有人的前面,可以理解为不敢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利益,名声等等放在所有人之前。

这里要重点理解一下,不敢为天下先,不是不能为天下先,而是即便我的智慧,能力,财富超过了众人,也不敢把我超越众人的智慧能力财富放在众人之前。

不敢为天下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我不敢为他人之先,只有不敢为他人之先,才会给他人选择的权利。

第二个层次是,我不敢为自己之先,我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想法,不敢为我本身之先,只有不敢为自己之先,我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想法才会给我自己选择的权利。天下,也包括了自己,我不敢为他人之先,也不敢为他人之后。如此,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会给他人选择的权利,也会给我自己选择的权利。而我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想法如果敢为自己之先,彻底把自己放在最后面,我又如何对他人说不呢?

第三个层次是,我不敢把我不敢为天下先的想法,放在我敢为天下先的想法之先,思想也是由最初的能量“有”所产生的,那么不敢为天下先的想法是万物之一,敢为天下先的想法也是万物之一。如果我将自己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想法放在了我敢为天下先的想法之前,那么我就没有了选择不德的权利,一个没有选择不德的权利的上德之人,并不是真正的上德之人,故而“大器免成”。

而我把不敢为天下先的想法与敢为天下先的想法,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那么我在不敢为天下先的同时,也有了敢为天下先的权利,所以,只有做到了第三个层次,才是做到了真正的不敢为天下先。

只有做到了细致周到,才能够勇敢。

只有做到言行谨慎,才能够让自己的言行普遍,广泛。

只有做到了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够成为他人的主心骨,领导者。

如果舍弃细致周到,而追求勇敢,便是匹夫之勇。

舍弃了言行谨慎,而追求普遍广泛,正如“不是你撞得你为什么要扶”。

舍弃了不敢为天下先,而敢去为天下先。

这三种行为方式带来的便是祸患。

做到了细致周到,言行谨慎,不敢为天下先,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便能坚不可摧,上天要帮助谁。就让他做到这三点。

兹,检,不敢为天下先,便是老子保持上德的三件宝贝。

根据以上的内容,解决第六讲第三十八章留下来的问题。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不会主宰谁,也不想着统率谁。其内涵为:上德,不敢为天下先,也不想为天下先。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下德不会主宰谁,但想着要统率谁。其内涵为:下德,不敢为天下先,却想为天下先。

推论得出,不德为,有为而有以为;不德,敢为天下先,也想为天下先。

不想为天下先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我不想为他人之先,第二个层次是我不想为自己之先,第三个层次是我的不想为天下先的想法也不想为我的想为天下先的想法之先。

将不想为天下天的想法与想为天下先的想法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才做到了真正的不想为天下先,而有了选择下德与不德的权利。

只有做到第三个层次的不敢为天下先与不想为天下先,才是做到了包含了下德与不德的上德。

第九讲第三十九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解释为,敢为天下先,要以不敢为天下先为根本,想为天下先,要以不想为天下先为基石。

(备注:共八十一讲,建议从第一讲依序阅读)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道德经为人处世的六条准则(道德经第十一讲)(2)

道德经为人处世的六条准则(道德经第十一讲)(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