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

小忽悠嘚吧嘚吧:

大连地名火起来就是在网络上风靡的“倒鸭子”事件,一时间“革镇堡”这个土掉渣的地名就成为了人们印象中大连另一个代名词,马栏子、革镇堡、青泥洼,这些奇奇怪怪的大连地名配上海蛎子味儿浓重的大连话,这样的组合只能用土掉渣来形容了!今天小忽悠就给亲们介绍这些土掉渣的地名背后有着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1)

大连

常住大连的你,是否知道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由来。“大连”一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距今已历经近500年沧桑岁月。其间,这座城市的名字几经更改。 据史料记载,当时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已开始在中国传教,在传教过程中根据中国语言的发音,将今日大连湾标注为“dalian”,译成汉文便成为“大连”二字。因当时在该地正流行着一种盛装钱币的布口袋,名叫“褡裢”,堪为吉祥。而且大连湾口外的三山岛有两岛相连,形状酷似前后搭肩的“褡裢”,当地居民便称其岛为“褡裢岛”,将该岛以北的海域称为“褡裢湾”。

棒棰岛

提起大连棒棰岛几乎人人皆知,每当路过著名的棒棰岛宾馆门口位置,我们都能看到那尊“棒棰岛”字样的大理石碑。据说,这是毛泽东为大连人民亲笔题写的石碑,也是目前唯一见到的涉及大连的毛主席墨宝了。那么棒棰岛的地名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关于棒棰岛地名的来历,有两个说法。一是说该岛命名与岛的形状有关,因为岛的形状很像棒棰(也就是人参),于是由此得名棒棰岛。还有一种说法,早年从南方来了一位会看风水的老人,他在岛上挖到一根人参,因此得名。 ”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2)

革镇堡

革镇堡素有“石板铺地,枣刺镶边”之说,革镇堡的原名叫葛针堡,这个名字跟酸枣树有关。这个“葛针”就是指荆棘(也是人们说的酸枣)。传说在清朝康熙年间,满;族人在这里开荒种田,漫山遍野荆棘丛生。据说以前这里生活的满族人比较多,而满语中称荆棘为葛针,葛针堡的“葛针”就是这么来的。

至于地名中的“堡”,顾名思义就是指堡垒。这里地势特殊,古时候,为了提高警戒,在这里东西两侧修筑了烽火台,所以把这里称为葛针堡。1905年,日本殖民当局在此建立了类似于镇级别的行政机构,于是将葛针堡改名为革镇堡,也可能只是为了保持地名的谐音吧。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3)

甘井子

初听“甘井子”这个地名,很多人会联想到跟“井”有关系吗。据说, 清初时期甘井子指大连湾北岸的一个小渔村,叫黄山嘴子。当时,这里的水质特别差,居民饮水感觉特别苦,后来在现在的523厂院内打出一口甜水井,为取甘甜之意,就叫甘井子。

黄山嘴子住着几十户人家,靠打鱼捕虾为生,不愁吃,不愁穿,但有一件事不遂人心愿:世世代代为饮水犯难。自古以来,不知打了多少眼井,就是没有打出一眼甜水井。

村子里有个叫大水的小伙子,从小就立下打井的誓愿。他一挖就是十几年,可挖出的井没有一眼是甜的。大水的精神感动了东海龙王的三公主,三公主漂洋过海,乔装成一位美丽的渔家姑娘。她拔下头发上的一枝仙花,泪水落在花瓣上,仙花带着公主的心愿飘落到咸水井里,井水立刻翻起一阵浪花,变甜了……

在乡亲们的撮合下,公主和大水成亲了。东海龙王听说后大怒,施法术把大水变成了井架,三公主变成了辘轳。从这以后,乡亲们每当打水的时候,井架和辘轳都要发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好像大水和三公主向龙王诉说不平,又好像为乡亲们祈福……

这口甜水井的水,吃不尽、用不竭,乡亲们为了感激大水和三公主,取甘甜之意,把黄山嘴子这个小渔村改名叫甘井子,一直沿用至今……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4)

解放广场

提起解放广场,没来过大连的人们总会以为这里是一个繁华的都市街区,但来过大连的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里聚集着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

关于解放广场地名的由来。有着这样的说法:解放广场始建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原名“大正广场”,是以日本大正天皇命名的,大连解放后改名“解放广场”。广场为圆形交通广场,面积2676平方米。当时日本人在大正广场往北、现西安路沿线做买卖,其繁华程度仅次于浪速町(现天津街),于是被老百姓称为小浪速町。

电车:商业繁华加之当年的大正广场是交通枢纽要道,大连解放前有10条有轨电车线路,在大正广场有3条有轨电车,分别是3线路、6线路和11线路。而今仍然存在并使用的就是202路有轨电车。当年的电车车身颜色分为红色和白色,那时电车票5分钱。有一点很难忘,就是换乘电车不需要再花钱了。只需在上车前,跟乘务员说一声,乘务员在票据上做上记号即可。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5)

寺儿沟

“寺儿沟”是大连市的一个地名,很多外地人都觉得说起来很拗口,那么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寺儿沟”呢?

关于寺儿沟的名字由来,始于20世纪初年,当年沙俄在大连修建港城,急需一批熟练的建筑工人,尤其是海港建筑技工。那时旅顺口有一批旅顺军港修建者,居住在水师营寺儿沟一带。俄国人把他们征调到大连,全都聚居在离港口不远的东青泥洼海边。人们问起他们是哪里的人,他们便说自己是寺儿沟的人,日久天长这样说来说去,人们便习惯把他们住的地方叫做寺儿沟。这便是大连寺儿沟的由来,其实它是水师营寺儿沟的延续。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6)

春柳

春柳地名的演变,代表着春柳今昔的巨大变化。春柳最早的名字是叫拴船柳。 上世纪20年代初,现在的春柳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住在这里的渔民,在岸边竖立了很多柳树桩子,用来固定渔船。那些柳树桩子就在现在的耐火材料厂一带,时间久了,渔民们把这里叫做拴船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音变,拴船柳叫成“三春柳”。为书写方便,把“三”省略,便成了地名春柳。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7)

小平岛

位于大连港和旅顺港之间的小平岛,有柳暗花明又一“港”之说。小平岛最早的名字叫做比顽崖,当时在海边有一处山崖,直插入海底。后来海平面上升,漫过了山崖,就被人称为“比顽崖”。明朝的时候又更名为小滨岛。虽然名字中带有“岛”字,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岛屿,因为小平岛不存在于海中间,只是一个半岛。在明朝的时候,一些在海边附近的村子标注地名时,大多在后面加一个“岛”字。当时小滨岛是深入黄海的一个小半岛,形状就像鲸鱼的尾巴。后来小滨岛的名字叫久了便成了小平岛。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8)

马栏子

马栏子地名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呢?有一种说法是,唐朝时期一将军曾在此养了上万匹马,后来又说这里曾是明朝的马政地带(管理马的地方),可按照当地的地势地貌推断,一是没有广阔的马场,二是没有足够的水源和草供马儿食用,因此这里不具备养上万匹马儿的条件。另外一种说法则是,据记载,每逢四五六月份,这里漫山开着灰兰色的马兰花,所以当地的村民们将这里称为马兰村。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9)

侯家沟

侯家沟这地方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要远远大于它的名气。它的名字与姓氏有关,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那时侯氏祖先侯世秋从山东即墨县带着妻儿闯关东,来到这安家落户,成了这里的大户,于是便以姓命名,叫做侯家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里居住的侯氏子孙越来越多,按照居住人群的多少,分成了大小侯家沟。

关于地名中这个“沟”字的来历,顾名思义地名中的“沟”与水有关,而在历史上这里确实有条沟渠,受自然气候的影响,逢雨季这条沟常有流水,而到了旱季,行人和车辆便可以在此通行。同时这条沟还是大小侯家沟的分界线,就是现如今的沙城街。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10)

周水子

周水子原叫臭水子,曾有一段不太雅的历史。早年,周水子这里一片涝洼地,到处是杂草、积水,蚊蝇成群,别提有多臭了,熏得人实在是受不了,所以被叫做臭水子。

1920年,日本殖民当局开发这里时,雇用了不少中国的劳工,挖掘河沟,将原先的臭水引入海里,把洼地填平,变成平地。从1921年起,正式改名为周水子。而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当时引水要经过一个村子。村子叫周家屯,周姓为村中大姓氏。加上周臭二字音近,便用周水子代替臭水子。到现在为止,这条河入海口的水域还是叫臭水套。周水子一称算起来已有90多个年头了。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11)

青泥洼

老大连人常说,“先有青泥洼,后有大连。”事实上,“青泥”这个名称至少可追溯到唐代。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当朝宰相贾耽所著《道里记》一书中有记载,“登州东北海行……北渡乌湖海 (今城隍岛至旅顺老铁山)东至都里镇(今旅顺口)二百里,东傍海,过青泥浦。 ”这里的“青泥浦”,即指现今大连市中心青泥洼桥一带。昔日这里是一片淤泥海滩,从海上向陆地看,呈青乌色,故称“青泥浦”。

据说从明清起,大连始称“青泥洼”。“洼”究竟在哪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大连的地质构造为“莲花状”。在大连“莲花状”地质构造形成时,今大连市区土地上还随之形成两块大些的洼地,一块位于今儿童公园,一块位于今劳动公园。由于地势低洼,这里便成了南部山丘雨水下流的蓄水地。

当山洪暴发时,洼地蓄水猛增,汹涌的洼水顺地势冲入大海,洼地下游便冲出几条通海的大沟。由于两块洼地常年蓄水,到了冬季也不干涸,洼地岸边便成了当地渔民便利的生存之地,在洼地岸边盖房定居,繁衍生息。因为洼地位于青泥陆地,人们习惯称为“青泥洼”,东边的洼地称东青泥洼,西边的洼地称西青泥洼。当时南来北往的人们途经青泥海口打听陆地村庄名称,当地人便回答为“青泥洼”。久而久之,人们便将青泥陆地村落统称为“青泥洼”。

那“青泥洼”是否真的有“桥”呢?劳动公园荷花池桥据推断为青泥洼桥旧址。日本统治时期,将青泥洼桥拆建改称虎溪桥,将青泥洼河桥拆建改称常盘桥,使青泥洼传统文化遭到破坏。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12)

香炉礁

关于香炉礁也存在两个不一样的说法,其一是,“香炉礁”名称的由来,源于大连造船新厂(现大连船舶重工)海边一块高达15米的礁石,因其形状像香炉而得名。不过,1973年船厂修建船坞时,高大的“香炉礁”被炸掉了,只留下了今天这个耐人寻味的名字。

其二则是:很久以前,香炉礁还是一片海滩。一天,一艘从山东开往沙河子(丹东)的船被刮到了这里。第二天风停了,船上的乘客都到海滩上捡海物,一个名叫王贵的人看见有个碾盘大的海龟伏在一块大礁石上,便抓住龟盖,发现龟盖里沿有一圈闪闪发光的珠子,就撬下十几颗。没想到,这些珠子十分珍贵。王贵因为拥有珠子,不但娶了客店掌柜的千金,还在遭遇火灾后东山再起,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为报答大海龟,王贵找到大礁石,年年来此摆祭烧香。渐渐,礁石有神灵的说法传了出来,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此上香许愿,“香炉礁”由此得名……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13)

黑石礁

相传远古时,星海公园这一带海域本是乌鱼的家园。一天,凶恶的鲨鱼看中了这个地方,企图霸占这里,乌鱼便与鲨鱼展开了英勇搏斗。一直打了三天三夜,乌鱼势力弱小,眼看要支持不住了,但是得道多助,天上的太上老君看到了这个情景,便随手搬来一块炼丹的青石,向在后面指挥的鲨鱼王砸去,把它压在海底,其他鲨鱼见状仓皇而逃。因为有这块星石守护,鲨鱼再也不敢前来侵扰,所以星海海滩没有鲨鱼,大家可以放心游泳。我们都知道,乌鱼有一绝招,遇到敌人侵犯会从肚里放出一股墨汁,把水搅浑。在那次与鲨鱼搏斗中,乌鱼也使出了这个绝招,大量的墨汁把海水都染黑了。这一带本来是一片白色礁石,从此也变成了黑色,所以叫黑石礁。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14)

大连这座时尚之都处处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美丽的大连风情是否打动你了呢?

大连哪些地名会被读错(大连那些土掉渣的地名由来)(15)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删除

文/小忽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