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相似的人生经历(李白与杜甫的命运)

在南京乌衣巷附近有一个新建的“诗词公园”,一条小路边全是石碑,上面刻着和南京有关的诗词一路看下来,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醒目:,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李白和杜甫相似的人生经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李白和杜甫相似的人生经历(李白与杜甫的命运)

李白和杜甫相似的人生经历

在南京乌衣巷附近有一个新建的“诗词公园”,一条小路边全是石碑,上面刻着和南京有关的诗词。一路看下来,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醒目: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愁都愁得这么明朗舒畅,看了真有种李白就是李白的感觉。

李白的调调是无法模仿的: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用孩子气的夸张,写尽了一个和仙界接壤的山巅小楼,仿佛眼前就是银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风海雨扑面而来,让壮浪的山河更壮浪、短暂的人生更短暂,“不堕纤弱的巨人式感伤”,摄人心魄。

而看看李白的一生,会发现这个如此天马行空的诗人,最大的特点反而是认真。

天马行空的小认真

李白想做官,很认真。喝酒很认真,作诗很认真,求仙也很认真。

他常常说自己看到一些神人、仙人的形象向他招手,对他说话,授他以仙决,有时还给他以白鹿、鸾凤之类,使他“飞行于太清”,有模有样。

唐代人曾经为李白的求仙、纵酒辩护,说他纵酒是因为:“以千钧之弩,一发不中,则当摧撞折牙,而永息机用”。这是说李白被赶出朝廷后,以他的大才,就像千钧之弩一发未中一样,再也不能为人所用射出第二发了。还说他求仙是为了“耗壮心、潜余年”。

这恐怕是想多了,人家真的是在求仙。

而且全家成仙的交通工具都定下来了:老婆宗氏喜欢骑鸾凤,小儿子喜欢骑仙鹤,都在诗里有交待。

虽然屈原有时也在文章里写写白鹿鸾凤,但屈原是出于玄想,李白却是出于迷信。

更重要的是,李白可是正经八百有编制的道士,在他被赐金还山之后,真的去受了道箓,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将东归蓬莱”。

入道的仪式非常烦琐,先要受道箓,“文章诡怪,世所不识”。还要斋戒沐浴,给师傅送见面礼、剖金环,师徒一人一半。然后双手背剪,绕着祭坛转圈,转上七天七夜,而且不吃饭,饿得眼冒金星,不看见神仙下凡不算完。

从这个侧面也能看出李白入道的严肃认真。

对待现实政治,李白也认真。

虽然空有政治抱负而没有政治才干,但是李白还是一有机会就表达自己的治国主张,无非是“皇帝应该艰苦朴素、克己复礼、爱民如子”一类的儒生八股。不过也由于没有政治头脑,反倒让李白的爱憎抉择显得单纯率真。

看到安禄山害得老百姓白骨成山,他就不分青红皂白跑到永王李磷的队伍里。他只看到了永王表面上是被皇上派去终结动乱局面的人,而没有看到永王实际上和新皇帝肃宗之间争权的矛盾,结果终因站错了队伍成了逆党,被长流夜郎。

李白六十多岁的时候,听说李光弼要东征平乱,又记吃不记打,兴致勃勃地去参军,结果万幸,很快因病撤了回来。

唐朝诗人苏涣对李白这种认真又天真的态度,有生动的比喻。他用“毒蜂成巢”比喻时局的腐化,大路边树上高挂着个大马蜂窝,行人见了都躲着走。

而苏涣眼中的李白是这样的: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

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

听说有个祸害人的马蜂窝,李白挺身而出,举着个大弹弓拉满弦,想都不想就嗖的一发打过去,以为能为民除害,结果反被蜇了一身包。

苏涣说他不懂策略,认真就输了。但要是不认真、不输,也就不是李白了。

李白喝半斤,杜甫喝八两

王安石说李白写诗,十句有九句是写喝酒,这有些夸大。

据统计,现存诗作中,李白诗谈饮酒的占16%,杜甫诗占21%。不仅李白没达到王安石说得那么夸张的程度,李杜二人也是李白喝半斤、杜甫喝八两的关系。

不过李杜谈饮酒风格不太一样。李白喝到兴起不但不拿自己的钱当钱,拿别人钱竟然也不当回事: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在别人家喝酒,喝多了后要把主人家的交通工具卖了换酒。在诗仙眼里钱从来就不是问题,“千金散去还复来”。估计岑夫子、丹丘生之类的朋友,请李白之前得先把家里的值钱东西藏起来。

而另一头,杜甫也的确是现实主义的,不仅花去的酒钱一直记着,也在小心地评估酒精对身体的损害: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喝酒欠了一屁股债,还要把债务写进诗里,估计到自己活过七十岁的概率本来就不大,才放胆弃肝地去喝。

杜甫也不是不想限酒养生,只是想到“君不见嵇康养生遭杀戮”,才放手一搏、用生命去喝酒的。

总的来说,杜甫的好喝酒并不亚于李白,两人都是酒友遍天下。杜甫有“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的诗,舟游途中,船上塞满了好友送的酒坛酒罐。

他俩年轻时还一起度过了一段“痛饮狂歌空度日”的美好时光: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一般认为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规劝”,但这是误读。首句是“相顾”,李白、杜甫一起“畅游梁陈一带”,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不存在规劝的问题。

杜甫当时也嚣张得很,他说自己: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饮酣视八极,俗物何茫茫

“飞扬跋扈为谁雄”实际上是二人的一副合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闲逛了大半年,仙丹也没炼成,正经工作也没有,倒是一起喝酒很痛快,纵论天下人物很嚣张很快乐。

李白和杜甫对这段年轻时的经历,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看上去是自嘲,实际上却很得意。当时二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现存杜甫诗中,关于李白的有20首,而李白给杜甫的只有4首,而且李白还涉嫌在诗里出言挖苦杜甫,因此有观点认为,李杜关系的实质是杜甫单相思。

实际上不是这样。

李白给杜甫的诗虽然数量少,但质量高、感情深,比如《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对杜甫的友情比爱情还要深厚感人。

至于被说成是挖苦的《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这就冤枉李白了,冷眼挖苦朋友、抖机灵不是李白的风格。唐朝时候为做诗而熬瘦身体并不算丢人。在那个科举考做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时代,为做好诗连命都可以不要,瘦一点没有关系。

实际上这诗写了二人的一次亲切有趣的相遇,李白问杜甫为什么最近瘦了,杜甫实话实说是因为做诗太辛苦。

在二人关系中,实际上是杜甫先对李白产生了不理解的隔膜。天宝年间,李白与杜甫长期没见面,李白经历了永王之变、长流夜郎和遇赦放还,当时京城的社会舆论对李白很不利,因为他“附逆”又狂妄,所以“世人皆欲杀”。

杜甫此时写出了《天末怀李白》,脑补了李白的状态: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猜想李白一肚子的憋屈,应该已经委屈得跳河了吧?

殊不知李白遇赦放还,欢喜连天,顺长江而下,舟游洞庭,正在愉快地玩耍。

这只是体现了杜甫对李白状态和情绪的不了解。后来的一些事就真的证明了隔膜。比如杜甫说:

不见李生久,佯狂殊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大概在杜甫的观念中,李白确实是犯了错误了,自己只是可惜他的才华,而且李白行为怪诞,真是令人悲伤。

殊不知李白是最不需要别人同情的。人家天生就是那个样子,是别人有问题。

因此李白在《古风第五十九》中委婉地表示:

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

嗟嗟失欢客,勤问何所归?

“老弟,你也不是什么成功人士,在这絮絮叨叨所为何事呢?”

因此李杜之间的通讯也就一度终止,诗坛的双子星不再互相缠绕,而是分头去照耀自己的读者群了。

浪还是不浪,这是个问题

杜甫有哭穷的习惯,他描述自己: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生活很苦,活像山间猴子。

而实际上,就在不久后杜甫搬家的时候,自己有马骑,家眷有车乘,完全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杜甫叮嘱即将入川的弟弟,帮他照顾成都草堂:

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不要浪,别弄丢家里的东西。

一个精打细算、兢兢业业、一心只为看好园子的小地主形象跃然纸上,憨态可掬。

杜甫其实是比较富裕的,成都有草堂,偃师有陆浑山庄,长安有桑麻田,夔州有果园,他自己对此并不避讳。杜甫还养过一百多只可以治风湿病的乌骨鸡、种过几十亩上百棵桃树,还有大片的竹林,温饱绝无问题。

杜甫并不自以为是文质彬彬的圣人君子,而是“自笑狂夫老更狂”的风流人物。

官迷方面,杜甫并不亚于李白。从杜甫推崇的历史人物就能看出来。相比于屈原、贾谊,杜甫更喜欢有意见憋着不说的宋玉:“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所以他是“窃不敢忘初之厚德”,是“每饭必思君”,这也是他和李白的区别。李白虽然臭脚捧得也欢,但私下并不介意抨击当权者。

按照韩愈的总结,杜甫的政治态度公式就是“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大王虐我千百遍,我待大王如初恋。

杜甫在四川投靠大官的时候,靠山要进京面圣,杜甫写诗请求说:“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上有垂纶”。

“您到了朝廷上,皇上问起这边的事儿来,可千万别说有我这样的人才在闲着钓鱼哇。”既作出不好意思状,内心又很期待。

稳了一辈子的杜甫,最后离奇地死于“牛酒”,后人不懂:牛肉和酒寻常都有,怎么现在没见吃死人呢?有人因此愿意相信屈原、李白、杜甫“三贤归一水”的结局。

李白据说是死于“腐肋疾”,但是大家不愿意相信,所以民间传说说他“水中捉月”或者“骑鲸升仙”了。

人们对李白确实偏爱。

因为李白愿意把矿工写进诗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赭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愿意写乡下老太太: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白写花花公子清新脱俗: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踏尽落花何处去,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写帅哥含蓄隽永: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赏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李白写侠客寒光凛凛: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写和尚动感十足: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成独步

墨池飞出北冥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也许杜甫的忧心忡忡、木叶萧萧、秋风瑟瑟,更对读书人的口味,而李白则更能满足平民的偏好。人们在已够苦逼的生活中,更容易被阳光明媚、旷达飘逸的东西所感染。

根据李白的世界观,世界以李白为中心而公转,日月因李白的光芒而灿烂,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而其中又以李白最为宝贵。他自己早晚会成仙,因此优越感满满: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名山

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

如今丰都市人民不仅没有觉得受到的嘲讽,还把诗仙缺乏节操的诗句刻在自己城市显眼的地方,可见李白我行我素的世界观的感染力。

李白的故我不是自我。正像有评论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我”应该是大写的。李白的一生是个人主体意识的精彩舒展,人类中能够有这种强烈坚信自己天纵奇才、纯洁无暇的个体,也是一种幸运。

李白自信自负,但并不缺乏冷静的一面,势力中带着清高,庸俗而又超逸。

李白晚年写给道士吴筠的道别诗《下途归石门旧居》中说: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

石门流水遍落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豚,就中仍见繁桑麻

揖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这里既没有迷信,也不是醉中的豪语。人是清醒的,诗也是清醒的。天色向晚,他在向吴筠诀别,也在向尘世诀别。面对终点,诗仙也明白自己终究不是仙人。

然而在真正终点的门槛上,李白又恢复了往日的样子,自负之心至死不改,留下绝笔《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相传活宝麒麟只有在四海清平时出现,才会有好的命运。春秋时期据说出现了麒麟,但是世事混乱,神兽被鲁哀公猎杀了。孔子听说之后,为麒麟流下了眼泪,并停笔不再编写《春秋》。

李白以大鹏自比,哀叹自己将死而时无孔子。

但即使孔子在世,也不会为浪子李白流泪的。但是后人没有辜负他,他的一千多首诗流传下来,被传颂了一千多年,真成了“李白词赋悬日月,玄宗台榭空山丘”了。也许现在用望远镜看,真的能见到李白揪着大鲸鱼的须子遨游在太空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