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七乞巧节)

我的家乡田集是个千年古村,保留了许多的传统习俗,大人忙活,主要是为了敬神祭祖;小孩乐呵,主要是有美食解馋。我小时候最盼望的是七月七。

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七乞巧节)(1)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都是大节,虽然隆重,美食也多样,但主角都是大人,小孩子不被重视,且禁忌颇多。比如过年时,注重迎神拜祖,小孩子不许在大厅里、厨房里跑来撞去,碰碎碗碟不吉利。尤其我是女孩子,蒸花糕、包饺子时,不能到厨房乱摸面粉面团;做好的美食不能随便拿、随便吃,都是要先供神与祖先的;说话更是要小心,多说吉利话......常常莫名其妙的就被训斥一顿,坏了心情!七月七就不一样了,这是女孩子的专属节日,又叫“乞巧节”,意思是希望王母娘娘赐给女孩子一双像织女那样的巧手。我们自然是主角了!

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七乞巧节)(2)

要过好七月七,需提前一个月做准备。因为在暑假,不用上学,我们有的是时间。

过“乞巧节”有许多讲究。按习俗必须是七个年龄相当的女孩组成一队,这或许与传说中王母娘娘有七个女儿有关吧。大家往往要争吵十几天还定不下来,年龄相差太大的不行,脾气不和的不行,好吃懒做的不行......有的人缘太好,哪个队都抢,左右为难;有的人缘太差,哪个组都嫌弃,暗自伤神。我算是温顺随和的一个,自然受欢迎。

场地也是要经过精心考虑的。我们通常是安排在赵爱玲家。她和妹妹都是我们组的成员,她家的院子大,又在村头上,干净凉爽。最重要的是她娘是个心灵手巧,干净利落,热情大度的人,是我们小孩子都喜欢的长辈。她乐意陪我们在她家里闹腾。

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七乞巧节)(3)

过节的花费虽不多,需自己筹。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决定不给家长要钱,自己挣。十来岁的孩子,到哪里挣钱呢?何况在四十年前,大人都挣不到钱。家家都把旧物利用到了极致,连收废品的都没有。街上的一坨猪屎,树下的一片落叶,都有人抢。那年月,十来岁就算半大孩子了,放假了也不能光吃闲饭,每天的劳动任务是上午、下午都要去地里割草,扛到家里用来喂羊。

于是,我们就利用午休时间,一起带着杆子在树上够蝉壳,攒多了就卖给下乡收蝉壳的人。找不到蝉壳了,就爬上柳树,折下当年刚长出来的滑柳条,去皮,晾晒,加工成干白条,然后赶集,卖给做柳编的人。大暑天,我们顶着炎炎烈日,蒸着闷热的湿气,在村子内、外转呀,找呀,够呀,个个热得满脸通红,汗湿衣衫,晒黑了皮肤,长出了痱子,刘海儿也乱七八糟地贴在了额头上,用满是尘土的小手一擦汗,都成花脸小丑了。看看小伙伴的狼狈样,大家竟然忍不住一同大笑起来。没有劳动的辛苦,只有合作的快乐!后来每次读到白居易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时,我就深有感触。

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七乞巧节)(4)

七月初六到了,我们不用去割草了,穿上最喜欢的衣服,吃过早饭就聚在爱玲家里,相互梳头打扮。然后带上自己挣的小钱一路欢歌笑语、蹦蹦跳跳地去十里外的红船镇赶集。集上的小姑娘真多呀!我们挑挑拣拣、吵吵闹闹,葡萄、苹果、桃子、梨、甜瓜、西瓜、韭菜各买了一兜。手里的钱还没花完,于是去照相馆拍了张合影。每人一兜,欢欢喜喜,打打闹闹,满载而归。

采花,是过“乞巧节”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七个小姑娘一起采来七种美丽的花,用这七种花做馅料,包成七枚,里面藏着绣花针的花边饺子。七月七天亮前,小姑娘每人先吃一枚被王母娘娘施了法术的花边饺子,来预测自己的命运。谁咬中了针尖的那头,就预示着王母娘娘喜欢,将来心灵手巧,生活幸福。咬中了针孔那头,就预示着王母娘娘不喜欢,将来笨手笨脚。长辈们反复叮嘱千万不要采葫芦花,葫芦把儿长,主笨拙。

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七乞巧节)(5)

初六下午,我们高高兴兴地去采花。首选地就是生产队的菜园。菜园当时是集体的菜地,栽种着各种常见的蔬菜。有个种菜经验丰富的老人专门管理,其他人员不能随便出入,只有队里分菜的时候,各家可以派一个人去领菜。菜园里有一眼水井,井口上安装着一个大水车,每到浇菜的时候,就套上一头毛驴拉水车,小毛驴被蒙上眼睛,绕着井口不停地转,水车链子带着清凉的井水哗啦哗啦地不停地响,老远就能听到。管菜园的爷爷是个高而瘦的老人,平常极严厉,小孩子都不敢靠近,只有他的孙子是个例外,可以像个小猴子似的,上蹿下跳,满园乱跑。那时候,我以为菜园是个神秘的地方,种菜是一种特别有趣的工作。

我们怯怯地走到菜园边上,那个小猴子就迅速地跑过来问明情况,然后大声地向爷爷回报:“过七月七的,想到菜园里摘点花。” “哦,进来吧,小仙女!”爷爷还是很通情达理的,也和蔼了很多。他嘱咐我们沿着菜畦边进去,慢慢地,别踩坏喽菜,剔着摘,别摘秃喽。紫色的茄子花、豆角花,黄色的黄瓜花、南瓜花、笋瓜花,白色的韭菜花、辣椒花,我们按照爷爷的吩咐,很快就完成了采花任务。

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七乞巧节)(6)

包饺子需要的面粉、鸡蛋、油是七个人兑的。那时候白面是稀罕东西,平常都不舍得吃。为了让孩子高兴,妈妈们都显得很大方,各家都是挂尖的一大碗白面,两枚鸡蛋,一大汤匙油。七月初六晚饭后,妈妈们怕我们做不好,都来爱玲家帮忙指导了。于是,摘韭菜的、洗菜的、煎蛋的、调馅的、和面的、擀皮的......说说笑笑,吵吵闹闹,比过年还热闹。不一会儿,就把饺子包好了。虽然饺子们奇形怪状,东倒西歪,被妈妈们嘲笑了无数遍,但是,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小仙女们的杰作啊!我们高兴就行了。

包完饺子后,我们就开始“乞巧”了。特意请来了樊家老奶奶为我们做祷告。樊老奶奶是村里的接生婆,见多识广,为人和善,德高望重。她的到来给“乞巧”增添了隆重的气氛。我们早已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灯笼挂在枣树上,八仙桌放在房前。老奶奶把葡萄、苹果、桃子、梨、甜瓜、西瓜、香炉摆放到桌上,然后点上香,让我们七个在桌前的席子上跪着,她就开始祷告。其实。我们并不在意老奶奶在说什么,只盼着祷告快点结束,好分吃瓜果!

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七乞巧节)(7)

二十多天的辛苦劳动换来的美味瓜果,不到二十分钟就被我们分享殆尽。爱玲娘搬出来她家的用高粱杆做的大苫子,铺在枣树底下。我们就随意地躺在苫子上睡觉了。我没有睡意,瞪着眼看天上的繁星,好美的星空!王母娘娘、七仙女、牛郎、织女,也许他们早已和解,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也许他们正在天上看着我们呢!也许......我们七个小姐妹变成了七仙女,在王母的蟠桃园里摘桃子呢,嘻嘻嘻……哈哈哈......

睡梦中,有人把我推醒,天快亮了,该吃饺子了。有点过年的晕乎感!又是一阵忙活,饺子煮熟了。先吃花边饺子,大家又兴奋起来,每人一枚花边饺,小心地咬开一点点,再咬一点点.....“啊,咬到针尖了!”有人像中奖一样高兴得大叫,也有人噘着嘴默默地把绣花针扔到桌子上。

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七乞巧节)(8)

大碗的饺子出锅啦,立刻都忘了刚才的“针尖”“针孔”,被美味的饺子吸引住,不再说话,狼吞虎咽地吃着。半年没有吃过白面饺子了,太解馋了!

天亮了,解散,每人带一碗饺子回家,带着满满的幸福和憧憬回家......

现在的小姑娘大多不过“七月七”了,但传统的“乞巧节”在我们心中永远是快乐的、美好的……

我永远的“乞巧节”已远去了!我亲密的小伙伴已各奔东西,难得一见了!我慈祥的爷爷奶奶已作古了!我善良的大婶大娘已步履蹒跚了!我魂牵梦绕的村庄已楼房耸起,变模样了!我美味解馋的饺子已成为粗茶淡饭了!但家乡人特有的淳朴、勤劳、坚韧、自强、自立的基因没有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没有变!

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七乞巧节)(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