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

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1)

祭祀先祖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2)

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3)

农历七月十五(今年阳历8月15日)是传统的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4)

中元节由来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5)

古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祭祀,“七月半”源于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广泛。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后期的“七月半”习俗,可以说是世俗、道教与佛教的融合。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

中元节养生需避湿气

《说文解字》里就提到过:“七月,阴气成。”因为这个月进入初秋,天地之间的阴气开始活跃。

阴气生长的时候,对于气虚、阳虚的人来说,会感觉身体疲乏、容易生病。

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6)

加上现在天气还很闷热,湿气尤重,所以有的朋友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肠胃型感冒、皮肤过敏等毛病。

中元节的养生:补气祛湿、祛除身体下部的湿热。

中元节来临 养生有3妙招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7)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运动可以缓解压力,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避环境湿气

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8)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第3招:妙用葱、姜、蒜

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9)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养生专家陈允斌老师推荐中元节可以吃一款养生粥,它能健脾祛湿,预防肠胃型感冒。

荷叶扁豆粥

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10)

原料:白扁豆一小把、大米适量、荷叶

做法:白扁豆用淘米水泡涨,然后跟大米一起煮粥,粥快熟的时候打开锅盖,把一张新鲜的荷叶倒扣在粥面(当成锅盖的样子),5分钟后起锅。如无新鲜荷叶,也可用干荷叶在快熟时同煮。

中元节艾灸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是适合中元节的养生方式。大家不妨试试灸灸以下几个穴位~

1、丰隆穴

中元节阳气不足(中元节到了阴气成)(11)

丰隆穴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坚持艾灸这个穴位,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可以有效地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中元节阴气重,湿气重,整个人就会寒淤湿阻,是很不利于健康的,此时艾灸丰隆穴也是非常合适的。

2、足三里

路新宇老师教你找准足三里

手脚冰凉可谓是身体寒气重的女性的老大难问题,中元节的阴寒之气更是让女性朋友们觉得浑身不舒服了。

艾灸足三里可以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可以使用艾灸盒施灸,施灸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能够有效促进身体血液的流动,赶走身体的阴寒之气,让手脚不再冰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公众号:方回春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