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水吉窑建盏特征(吴兴乾传承宋窑遗风)

福建技能大师风采

他的作品自问世以来,获得了国匠杯金奖、中艺杯金奖、百花杯金奖、百鹤奖、争艳杯金奖、百花杯金奖、大地奖一等奖等奖项;2018年,他的三件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展出并被收入图册刊登;2018年与2020年,他两次在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分会论坛做专家学术报告,并在中国硅酸盐学会期刊上发表文章;他的建盏作品陆续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族艺术馆等知名博物馆收藏……

他就是吴兴乾,古陶瓷收藏家、国家一级技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福建省陶瓷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建窑建盏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曾获福建省轻工行业“八闽工匠”、福建省陶瓷行业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

这位特立独行的陶瓷艺术家,痴迷于收藏建盏多年,常年来不断探索手工烧制仿宋建盏,致力于复兴传统建盏文化与工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个案之一。

强烈爱国情怀 走上复兴建盏之路

吴兴乾和建盏的结缘,源于一次日本之行。在和建盏相遇之前,吴兴乾自言“没正经干过什么大事,日子过得像小说”。

“大概是2006年,有个日本朋友邀我去日本玩。到了那里,我发现日本人对陶瓷艺术,尤其是中国古陶瓷特别地珍视和尊重,这是我此前从未体会到的。”吴兴乾的朋友如数家珍般地说了许多关于建窑建盏的知识,就好像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东西一样。“一只看似普通的茶碗,却让外国人有那么大的兴趣。建盏明明是我们中国人的艺术品,最顶级的‘曜变天目盏’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收藏在他们的博物馆里!”

产自建阳的建窑建盏在宋代地位很高,烧造规模盛大繁荣,在那个时代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代表着黑釉瓷烧制技艺的最高峰,属于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在中国的陶瓷史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宋代“曜变”、“油滴”建盏被日本视作稀世之珍,奉为国宝。后来,因为南宋的灭亡、废团兴散的政策、元御茶园的成立等原因,建盏文化逐渐没落。至元代趋于衰落,到明代彻底停烧,留给后人数十条龙窑与堆积如山的瓷片、窑具。

建盏在日本受到众多博物馆的荣宠,而对比之下,国内建盏竟然如此落寞,极少有人问津。这激起了吴兴乾强烈的爱国情怀,自此便走上了恢复传承中国建盏的道路。

“我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熄灭近千年的窑火,在建盏古窑遗址旁边重新燃起,重现建盏在宋代时的荣光。”吴兴乾梦想着把传统建盏手艺做成工程、形成系统,再把工程系统做回到纯正的工艺。

为了传承恢复建盏,吴兴乾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搜集宋代建盏。其间遇到过不少抢购建盏的劲敌,但他从未退让。他说:“虽然中国人讲究‘君子成人之美’,但是保护我们中国的宝贝更要紧。”因此只要是力所能及,他都会坚持把看中的建盏拍下。

随着近几年建盏日益备受关注,失传800年之久的建盏烧制技艺再迎复兴,吴兴乾义不容辞地投身于这条复兴之路。为此他怀着对建窑建盏文化的热爱,举家迁至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潜心研究和烧制建盏。

这对于一个建盏界的初级玩家,无疑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匠心坚守手作 创造个人艺术风格

2012年,吴兴乾师从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阙梅娇老师学习建盏烧制技艺,熟练掌握了建盏工艺的精髓。

“道法自然”是吴兴乾始终遵循的工艺特点,他崇尚宋韵审美,坚持手工制作和古法烧制,遵循自然,取自天然,用匠心坚守手作的温度,绝不为提高成品率和降低瑕疵率而改变古法配方。为了追求宋韵,他跑遍建阳乃至全国各地,不惜重金搜罗宋盏及标本,从中学习古人的器型和神韵,力求还原宋韵建盏的精髓。

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磨砺,吴兴乾不断创造出极具个人艺术风格的建盏精品,他的作品釉色古朴典雅,既富有宋韵又符合现代美学。代表作品柴烧青蓝毫盏、银毫盏、乌金盏、油滴盏等,得到了市场及玩家的好评和行家及收藏界的认可,并屡获殊荣。

南宋水吉窑建盏特征(吴兴乾传承宋窑遗风)(1)

南宋水吉窑建盏特征(吴兴乾传承宋窑遗风)(2)

2019年4月,吴兴乾受邀赴日参加南平市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访日技艺交流团活动进行文化交流;2019年7月,吴兴乾作为建盏代表参加联合国赴华项目《中国文化行•走进桂林》大型活动,向国际友人演讲传播建盏文化;2019年10月,吴兴乾受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院的邀请赴伊朗参加“一带一路”伊朗文化交流艺术考察;2020年,吴兴乾《一只建盏的诞生》的视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学习强国”平台上发布。

面对传统龙窑要如何适应时代要求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吴兴乾也做了很多尝试和改进。比如通天龙窑的报废率很高,并不符合他的生产需求,他便推进新型窑炉技术,对原有窑炉的结构进行了新的设计与改造。新型窑炉也是运用柴烧的方法,窑室的烧柴灶膛设计可根据环境温度、气压等调节灶膛通风量,操作简单方便;窑室的烟囱设计利于窑室内保温,温度比较均匀,有利于建盏品质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以较快速度达到烧成温度,不仅节省木柴,也减少了人工成本,且成品率远远高于龙窑柴烧。

新型窑炉所烧的建盏釉面色泽温润、层次丰富,超过龙窑柴烧建盏的品质,这也是吴兴乾在窑炉改良上的一个提升。2021年,吴兴乾成功申请了柴烧建盏烧制窑炉和建盏练泥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

“烧盏永远是一个‘X’,充满了变数,烧制的成品率很低,优秀作品更是少之又少。”然而,这样“极不稳定”的艺术确是建盏的真正魅力所在。吴兴乾说,“我的作品不追求规规整整,更不是一模一样,它是独一无二的。我只想用品质和质感告诉人们,它就像简素静美的传统写意山水画,展现的是意境与神韵,耐人寻味,直抵人心。”

传承与推广 建盏匠人的一生修行

为了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及积极发挥工作室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9年,吴兴乾的工作室被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自烧盏以来,吴兴乾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南平市建阳区建盏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轻工行业八闽工匠”、“福建省陶瓷行业十大杰出人物”、“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等头衔。

千百年光阴似箭,唐风宋韵成为了历史上的文明之光,而建窑文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祖先的宝贵遗产,正一步步走回世界前台。对吴兴乾而言,以不忘初心、摒弃浮躁的情怀传承和推广建窑建盏文化,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坚守和弘扬工匠精神,是他作为建盏匠人的职责,也是他一生的修行。

南宋水吉窑建盏特征(吴兴乾传承宋窑遗风)(3)

除了不断钻研和提高建盏烧制技艺,吴兴乾还致力于建盏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培养传承人,他带徒传艺、言传身教,悉心传授手艺和经验,认真实施建盏技艺的后继人才战略,构建高素质队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已经培养了十几位学徒,为建盏行业输送人才、蓬勃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吴兴乾注重建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尽自己所能去促进建窑建盏更美好、更长远的未来。他自筹经费录制了23部建盏主题讲座视频《乾说》,从建盏的方方面面向大众传递正确而系统的建盏知识,视频在知名网站传播,拥有高浏览量,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进一步提高了宣传推广效率,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一定贡献。

除此之外,他还开展常态化宣传活动,面向在校学生大力开展建窑建盏文化的普及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建窑建盏传统工艺美术进校园进课堂。在南平市建阳水吉镇开展建盏校本课程实践,与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产学研活动,为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创研基地培养人才等等。

2020年,他出版了6.8万字的个人专著《乾说建盏》,并发表了《谈建盏艺术审美》、《柴烧建盏烧制工艺》、《因茶而美,建盏与点茶文化关联》、《从传统工艺中探寻建盏的魅力》等论文。平时,他还在直播间进行直播,和粉丝们近距离互动,给建盏爱好者提供便捷的交流渠道和学习通道。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停下脚步,“我还是要做出让自己满意、让众人叹服的更好的作品”。春夏秋冬,严寒酷暑,窑内始终闪烁着吴兴乾忙碌的身影,他从未喊过累言过弃。如今,吴兴乾的建盏作品越来越受海内外玩家喜爱,而他也始终坚守在传承复兴建盏的道路上不断的努力与探索。

人物名片:

吴兴乾,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南平市建阳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轻工行业八闽工匠,福建省陶瓷行业十大杰出人物,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陶瓷工艺一级技师。

稿件来源:南平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