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

姚启圣到底何许人也,康熙对其恨之入骨却无可奈何。曾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仍无法缓解康熙心中的愤恨,康熙为何不在收复台澎之后将其杀之,原来康熙在下一盘大棋,天下人皆沦为棋子。

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1)

姚启圣

姚启圣为何能受康熙重用?

1681年 康熙收到姚启圣的奏折,台湾的郑经死了,趁着他们内讧 正好攻打台湾。之前的清廷就曾多次招抚,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是狡诈的郑经表面称臣,但是暗地里却想偏安一隅 占岛为王,他不来内地 不留辫子,依旧遵循明朝的旧制度,还经常抢劫东南沿海百姓,把内地当成供给粮草的大本营,百姓早已不堪其扰。

康熙早有进攻台湾的想法,只因为平三藩 根本无暇顾及此事,看完折子的康熙,大笔一挥便同意这个计划,既然时机成熟了,他再也不能容忍郑氏集团把台湾分裂出去。

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2)

康熙

再说姚启圣为何能受到康熙的重用呢,原来康熙曾问周培公平台之人,周培公便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康熙纳闷:以前从来没听过这个名字啊,回去问三眼宰相索额图,才知道他本来很有才华,只因性格桀骜不驯,不被顺治喜欢,所以官是越做越小,最后竟然去贬去边境养马。

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3)

姚启圣

康熙让太监王德全去请他,没想到却因为纵马伤人,态度傲娇被姚启圣打了几十板子,明知道李德全是皇帝身边的人,他却依然不顾及皇上面子,为了杀杀姚启圣的锐气,康熙放话把他关进监狱,并不许任何人和他说话。

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4)

李德全

几个月过去了,当康熙第一次见到憋得发疯的姚启圣,两个绝顶聪明之人便看透了对方,作为汉人,他看不上这个满人皇帝,觉得满人不配谈论孔孟之道,只知道弯刀骏马,只能逞一时之雄,比不上汉人的五千年文明,他蔑视清政府,守着汉族的气节,不愿意做满人的官,宁愿去荒原上放马。

姚启圣一脸惊讶,没想到皇上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他很佩服康熙,因为说中了他心中所想,康熙也知道姚启圣是人才,所以不能杀他,但是又因其傲慢的优越感,又恨不得杀了他,这时的姚启圣非常聪明,说什么暴君才杀人,圣君只诛心不杀人。后来康熙还和姚启讲经论道,让他知道自己虽为满人皇帝,却比汉人皇帝有雄才大略。

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5)

姚启圣

为了重新启用让姚启圣,康熙甚至在先帝面前烧掉了顺治写着永不录用的折子,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负责平台战略,管制福建境内所有官吏。果然,姚启圣不负众望,他在不到一百天内迁地禁海,在制定攻打台湾的方案里,一边打一边从内部瓦解对方,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策反了郑经那边的将领,先后有五万官兵倒戈,他组建第一支超过万人的福建水师,制造大小战船100余艘,推举当时郁郁不得志的施琅做水师提督。

由于过于操劳,姚启圣指挥官兵操练时,竟然晕倒不省人事,虽然身体渐渐衰弱,他却心系台湾 必欲扶病赴公,表示能战死疆场才是死得其所,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

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6)

姚启圣和施琅

姚启圣的这种倔强和不羁,从青年时期就亦如此,他出生在富庶的浙江,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30岁那年,路上一女子被两个清兵抢劫,愤愤不平的他假装上前劝说,随即拔刀杀死士兵,将女人送回家中,他一身侠气,仕途却不怎么顺利,到了36岁那年 才中了举人,当上了广东香山知县,那时前任知县因为财政亏空进了监狱,按说和他没关系,但是他却为其偿还债务。

这样豪气的性格 通常不适合做官,不出所料他多次得罪上司,上司天天想着把这个刺头踢走。那时朝廷为防止海上抗清队伍和内地勾结,一直实行禁海令,而姚启圣胆子大,竟然私自开放海禁,这个绝好的理由来得太是时候,姚启圣就这样被打发回家,而且是永不录用。

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7)

姚启圣

另谋出路的他竟然开始经商,没想到 还挺挣钱的,但读书人大都志在当官,这一点和电视剧的情节也有些出入,历史中的姚启圣做梦都想跟着朝廷干。

当康熙下令发起澎湖之战时,朝廷已经没钱了,因为平三藩后国库已经亏空,姚启圣要自筹资金,为了振奋士气,他曾多次拿出自己的积蓄,家里值钱的锅碗瓢盆也不放过,妻妾的金银首饰还要捐作军费,基层官兵见了莫不感动落泪,从康熙十四年到二十二年,共筹集白银四十多万两。

作为收复台湾的总指挥,姚启圣可谓是呕心沥血,那时郑经在世时 除了长期占据台湾岛,还控制了漳州等东南沿海地区,他勾结三藩作乱,派都督刘国轩攻打清军并直逼泉州,没想到善于水陆之战的刘国轩,被姚启圣一举击溃,逼的他收缩兵力 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就为打台湾奠定了基础。

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8)

姚启圣

姚启圣为何受到康熙的厌恶?

对于姚启圣来说,打仗远比政治斗争来得简单,就在攻打台湾之前,施琅为了争夺军事权,曾上疏表示自己要负责前线打仗,其实按照级别来讲,他是受姚启圣调遣的,但康熙怕延误时机,同意施琅专征,也就是他可以拥有决策权,尽管姚启圣心中不满,但是考虑大局,依然兢兢业业提供好后勤服务。

在攻打台湾不久后,施琅又打了小报告,说姚启圣把国家大事当儿戏,救援不及时 差点导致行动失败,还专门派人面见康熙说他坏话,姚启圣也曾上疏解释原因,但因为他为人直爽 之前就得罪不少人,所以朝中大臣大都替施琅说话,所谓众口铄金,康熙慢慢也对其开始反感。

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9)

等到攻克台湾不久,施琅直接越过姚启圣将捷报呈送京城,比姚启圣的消息还早到两天,龙心大悦的康熙封了施琅为靖海候,想当年如果没有姚启圣的举荐,从台湾归降的他还在京城做女工补贴家用呢,本来应来是一等功的姚启圣,就这样被抢去了功劳,想想实在郁闷。

他不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之人,就大骂施琅是小人,又因受到其他大臣的排挤,忍不住发了一些牢骚,所谓祸从口出,这话传出去还了得,左都御史徐元文就弹劾他不干实事,文人怼人不带脏字,只需洋洋洒洒一篇文章,就让姚启圣的形象就在康熙心中轰然崩塌。后来姚启圣写了七篇奏章,提出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建议,比如放开六省海禁、裁撤冗官,退还民房等,这次康熙可逮到机会了,他开始借题发挥,说这些建议虚头巴脑不切实际,然后又开始翻旧账,说他不该推荐施琅,还说他过去捐钱是沽名钓誉之举等等,最后让他闭嘴。

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10)

姚启圣和施琅

康熙为何没杀死姚启圣?

其实以康熙的权威,杀了姚启圣也不过,反正台湾也收复了,所谓兔死狗烹大抵如此,但是康熙却没有这么做,那康熙到底在想什么,因为姚启圣代表了大多数的汉族文人们,康熙爱的是他的才 恨的是他的狂,但为了笼络这些文人,表明自己是仁君。康熙还是给了他还算体面的结局,那就是回家养老去了。

康熙为什么让姚启圣丁忧(康熙为何如此恨姚启圣)(11)

康熙

前面我们曾讲到,中庸之道可保命,这里不得不再次感叹,有能力有功劳如姚启圣者,虽然受到康熙的厌恶,他的下场和其他历史人物相比,竟然还不是最坏的,真是有点细思极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