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井民间故事(水井坡之九泉传说)

双龙井民间故事(水井坡之九泉传说)(1)

据《奉节县志》记载,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至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是夔州人民多灾多难的整一甲子岁月;从嘉庆十九年的春季大旱,到咸丰七年六月初的奉节大地震、同治七年奉节再度地震,直到同治十二年春夏近半年的大旱,让奉节县人饱受天灾之苦;

尤其是同治十二年的那一次大旱,更是让奉节县百姓死伤无数,路有饿殍,时任奉节知县的吕辉,虽倾力治理旱灾,无奈此地旱情实在太过严重,始终没能得到缓解。

据老一辈人讲,就在同年重阳节当日,空中当真出现“双日争辉”的异象;到了夜间,距离奉节县城大约四十里地的九台山(今奉节县鹤峰乡青杠村内)上,更是出现了“星陨如雨”的千古奇观。

双龙井民间故事(水井坡之九泉传说)(2)

到了第二日,九台山下村民发现一名晕倒在村口的老道士,尽管此时村民们自己都忍饥挨饿,却还是大方的拿出仅剩的救命粮救活了老道士。

再说这老道,本道行高深,法力深厚;此番为了追捕一群妖物,奋力拼杀,精疲力竭之后从天空跌落至此。

老道被青杠人民的善良所感动,主动应承,为奉节县解除旱情。然而他有些茫然。自己虽有求雨之法,但毕竟一场雨下来,地里的庄稼不可能马上就长出来,旱情依然存在。

双龙井民间故事(水井坡之九泉传说)(3)

思来想去,他突然有了主意:在地府之中,有一汪清泉,名为九泉,这九泉之水乃天地造化之功,无穷无尽,且有消除三灾六难之功效,不如过阴,向地府求借九泉之水,以救济灾情;然而,此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因地府乃西方佛家属地,而老道归属道家,自古佛道难两立。他虽然可以前往地府办理公事,但九泉之水为地府之命脉,于地府而言,太过重大,人家未必肯借。

踌躇了数日,老道始终未能找到解决之法,不免心中郁郁,便在村中四下走动散心。无意间,他的目光落在了九台山上,只见这山祥光闪耀,福泽无边,山上有九座高台,更是仙气萦绕,全然不似凡间之物。

双龙井民间故事(水井坡之九泉传说)(4)

一见这山,老道蓦然想起,故旧相传,九台山乃是玉帝劫满证果之所;若能在此山顶设坛,借着山中的祥瑞,再往地府借九泉水,有天帝气息在身,谅他们也不敢不借。打定主意后,他当即带上他新收的徒弟一起登上山巅,开坛布阵,一等天黑,便作法过阴。

到了阴间,果如老道所料一般,地府卫士见到老道身上霞光围绕,竟有几分玉帝气息,只当他是天庭使者,心中战栗之下,哪里还敢阻拦,纷纷伏地拜倒;老道一路畅通无阻,径直来到酆都城中,酆都大帝更是亲自接见。

老道说明了来意,酆都大帝虽然心中不愿,却也不敢直接拒绝,只说九泉之水乃地府命脉,他无权借出,只有地藏王菩萨才能做主。老道心中惴惴,他借助玉帝祥瑞护体,才使地府众生误将他当做天庭使者,加以礼待,然而假的毕竟是假的,身份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地藏王菩萨,届时,他势必要遭受天谴。

虽然恐惧,但一想到受苦的百姓,老道一咬牙,将自己的一身本事全部交给了他徒弟,做了最坏的打算,还是决定去拜见地藏王菩萨。

双龙井民间故事(水井坡之九泉传说)(5)

地藏王菩萨对于老道的到来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不等老道开口,当先说道:“你的来意我已知晓,九泉之水我可以借给你,但你需成为我的护道法士,永远留在地府修行,你可愿意?”老道愕然,细思之下,顿时明白了地藏王菩萨的良苦用心,他借玉帝祥瑞之便,假冒天庭使者身份,虽是为百姓谋福,但毕竟还是违反了天规,此后必然受到天庭责难,他若是留在地藏王菩萨的身边,这份责难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想通了个中关键,老道心中感激,暗想地藏王菩萨果然是大慈大悲,当即应允道:“我愿意。”地藏王菩萨点点头,颁下法旨,着令酆都大帝出借九泉之水;酆都大帝接领法旨,派遣十万阴兵,将九泉水搬运至九台山山腹之中。

九台山是青杠各山之祖脉,九泉水落在九台山腹中以后,就源源不断地从青杠各处山间岩层涌出,青杠百姓在各个出水处修筑水池,承接九泉水。很快灾情就解除了。

直到今天,在九台山上,还有一个小地名名叫“水井坡”,坡上怪石林立,仍然还能在九处崖缝中找到泉水。

双龙井民间故事(水井坡之九泉传说)(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